二戰當中,作為軸心國老大的德國軍隊戰斗力強勁,尤其是陸軍部隊,要是在平等條件下進行同等兵力的陸上對戰,如果德軍排第二,估計沒有國家敢排第一。但是德軍樹敵太多戰線太廣,隨著英美蘇等大國的各項資源優勢逐漸發揮巨大的作用,德國的作戰兵力便顯得愈加捉襟見肘。
不過戰爭還得繼續進行下去,高傲的德國人當然不愿束手就擒,而是選擇困獸猶斗頑抗到底。
當二戰進入中后期,德軍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征兵標準,以補充日益擴大的軍力損耗。在廣泛吸收外籍志愿者加入黨衛軍的同時,德軍還利用愿意為其效力的大批戰俘成立了若干偽軍(最典型的代表為弗拉索夫為首的俄羅斯解放軍)。
其中在黨衛軍的序列里,有一支利用犯罪人員組成的特殊部隊,它便是具有「匪徒部隊」稱號的迭勒旺格旅。
■1944年夏季在波蘭參加鎮壓華沙起義的迭勒旺格旅士兵,這是一支主要由流氓和罪犯所組成的部隊。
迭勒旺格旅的指揮官是奧斯卡·迭勒旺格(Oskar Dirlewanger),此人在德國軍隊中可以說是名聲狼藉,因為具有酗酒、打架斗毆、虐待屠殺戰俘等各項罪名,他被黨衛軍中的同事稱之為「最邪惡的人」。
迭勒旺格生于1895年9月26日,1914年作為一名機槍兵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作戰英勇獲得了一級和二級鐵十字勛章,戰爭結束時已經升任中尉連長。1922年,迭勒旺格在法蘭克福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并在次年加入了納粹黨和沖鋒隊,后轉入黨衛隊,同時在一家大型紡織廠擔任執行董事。
和平時期的迭勒旺格已經顯現出社會危險分子的本性。一份警方的報告顯示,此人非法持有武器、挪用公款、精神不穩定、愛好暴力、酗酒,1934年因為侵犯德國少女聯盟的一位14歲未成年少女而入獄,同時被剝奪公職、博士學位和軍事榮譽,還被開除出納粹黨。連納粹黨都嫌棄他,要和他劃清界線,可見此人的人品和名聲差到了何種地步。
■迭勒旺格旅的創始人和指揮官奧斯卡·迭勒旺格,他雖然握有政治學博士學位,但卻是一名臭名昭著的犯罪分子。
二戰爆發后的1940年3月,德軍高層決定對一批偷獵者進行緩刑,從中挑選人員組成一支特殊的軍事單位,以讓這些射術精湛但不遵紀守法的人能夠在戰爭中發揮作用。因為在黨衛隊中頗有人脈且正是用人之際,迭勒旺格被重新吸納回黨衛隊,受命指揮這支名為「奧拉寧堡偷獵者突擊隊」的小單位。
部隊最初從80名受訓的偷獵者中挑選出55名合格者,補充4名黨衛軍士官和20名新兵,再加上迭勒旺格本人,剛好又湊齊80人。
部隊被派往波蘭執行占領區警戒任務,到1940年9月擴充至300人,新的補充兵員包括一些重罪犯人和精神病人。考慮到這支部隊成員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國防軍和黨衛軍都不愿意接收它,可見以精英自詡的德國軍隊對這些犯罪分子是多麼的鄙視。最后在黨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的調解下,該部隊名義上接受黨衛軍的控制,但不具有正式番號。
■迭勒旺格部隊成員,他們長期在東線鎮壓游擊隊,對蘇聯百姓犯下了嚴重的戰爭罪行。
1942年,迭勒旺格率領這支已經改名為「迭勒旺格突擊隊」的單位前往東線,在招募了一批俄羅斯和烏克蘭志愿者之后升級成為營級部隊。該部長時間來主要在戰線后方進行治安戰,對付游擊隊和鎮壓潛在的反對者,他們在迭勒旺格的指揮下犯下了大量的戰爭罪行。
這支「匪徒部隊」對東線的游擊隊和老百姓可以說是殘暴至極,無惡不作,表面上看起來非常「能打」,但他們面對蘇軍正規軍也能如此囂張跋扈嗎?答案是「NO」。1943年11月,升級為「迭勒旺格」特別團的該部隨同德國中央集團軍群與蘇軍部隊進行了正面交鋒,結果損失慘重潰不成軍——截止1943年12月30日,全團僅剩259人,幾乎全軍覆沒。
■作戰中的迭勒旺格部隊,別看這幫人欺負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很有一套,一旦遇到蘇聯正規軍便會遭受巨大的傷亡,戰斗力非常堪憂。
隨著戰爭的進行和人員損失的加劇,迭勒旺格的部隊成為德軍名副其實的「垃圾收容所」,補充的兵員多為殺人犯、侵犯犯、入室搶劫犯和犯有軍事罪行的人,歷史學家馬丁·溫德羅( Martin Windrow)將他們描述為「由兇殘的叛徒、白癡、虐待狂和來自其他單位的垃圾所組成的可怕的烏合之眾」。一些德國高官對這支部隊的稱呼要客氣一些,將這些人視為「目無法紀」的「德國原始人」。
1944年8月,經過數次補充重建的迭勒旺格部隊被派往波蘭首都鎮壓華沙起義。該部剛抵達時擁有881人,在接下來的兩個月當中獲得了超過2500名補充人員,期間升級為旅級部隊,這就是我們最為熟悉的、聲名狼藉的「迭勒旺格旅」。在華沙犯下累累血債的同時,我們對該部的糟糕戰斗力又有了新的認識——面對訓練和裝備都比較遜色的華沙起義者,該部到10月初僅剩600余人,自身損失人數達到2733人,簡直是「垃圾部隊」中的「戰斗機」。
1944年12月,「迭勒旺格旅」被重建為黨衛軍第2「迭勒旺格」突擊旅,總算在戰爭末期獲得了一個正式的番號,1945年2月擴編為師級單位,獲得了武裝黨衛軍第36「迭勒旺格」擲彈兵師的番號。雖然名義上最終為師級部隊,但該部最巔峰時期的人員配置也就4000人出頭,只能算是一個旅的規模,所以長期以來史學家們一般將稱其為「迭勒旺格旅」。
■黨衛軍第36「迭勒旺格」擲彈兵師的部隊徽標,盾型圖案中兩顆交叉的手榴彈。
1945年4月,黨衛軍「迭勒旺格」擲彈兵師被蘇軍重創,迭勒旺格本人在戰爭中第12次受傷,被送往后方養傷,殘部在5月初向美軍投降,全師最后剩余700余人。1945年6月1日,偽裝成平民的迭勒旺格被法國占領軍當局逮捕,然后被數名波蘭士兵虐待致死,時間是在6月5日至7日之間。
■1945年6月初迭勒旺格(右一)被捕后的留影,幾天后他死于波蘭士兵之手,此消息傳出后一時大快人心。
戰后的各類史料一致把迭勒旺格描述為極端殘忍的人,歷史學家和研究人員賦予他身上的標簽有:「精神變態的殺手、侵犯未成年人的慣犯」(史蒂文·扎洛加);「暴力的施虐狂」(理查德·羅茲);「滅絕人性的專家、施虐愛好者和戀尸癖」(鮑耶·貝爾)等。
即使是德國人也將迭勒旺格視為丟人現眼的罪犯,不愿與其為伍。鎮壓華沙起義期間,在聽聞迭勒旺格部隊的諸多暴行之后,作為德國陸軍總參謀長的古德里安大將曾強烈建議希特勒讓該部撤出華沙。
當時,希姆萊駐元首大本營的聯絡官、同樣以殘酷無情著稱、在東線戰場雙手沾滿蘇聯軍民鮮血的黨衛軍中將菲格萊因(此人是愛娃妹妹的丈夫,與希特勒是連襟關系)竟然深表贊同,他對姐夫希特勒說:「他說得對,我的元首!那幫人真的是群無賴!」
通過「迭勒旺格旅」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會功夫的流氓上戰場依舊是戰五渣,即使是在德國這樣的戰斗民族國家也不例外。真正具有強勁戰斗力的部隊還是紀律嚴明、作風優良、訓練有素的隊伍,而不是像「迭勒旺格旅」這類由社會的敗類組成的烏合之眾,目無法紀、胡作非為的垃圾人渣只會欺軟怕硬,他們永遠不能成為優秀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