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將對決一回合是多久?能堅持三回合就是條漢子

在古代的小說中,精彩會出現一句話,就是「大戰三百回合」。這句話是人們精彩聽到的。在這里,這句話會是經常出現的。但是古代的武將,對戰一回合是多久呢?或者說,這一回合是如何打呢?這一點就難免讓人不知所措了。

大部分人對一回合是沒有概念的。「大戰三百回合」經常出現在《三國演義》《水滸傳》,這兩部小說都是古代非常出色的小說,小說中的情節描寫幾乎每一章節都有打斗描寫。小說中的打斗描寫,注重武將的打斗,反而是忽略了武將的謀略。

這樣一來將領的統帥能力被弱化到極致,不過這一點不影響打斗的精彩程度。三國演義中,對打斗的精彩描寫有很多,比如說三英戰呂布,馬超戰許褚,關公戰黃忠。小說中的描寫無疑是精彩的,但是武將的打斗,都是以「回合」作為單位的。

「回合」一詞泛指雙方較量一次。最早的時候,回合是出現在車戰的時代。古代社會,無論東西方,都是以車戰為主的。其次就是騎兵和士兵。春秋時期,就出現了車戰。《左傳﹒隱公四年》記載為「秋,諸侯復伐鄭……諸侯之師敗鄭徒兵。」

雙方交戰的過程中,戰車上面的士兵在兵器交戰的一瞬間為一合。無論雙方交戰的結果如何,戰車都不會停下來,而是疾馳而過,到了之后戰車才會荒蠻的拐彎。重新到達起始位置之后,雙方繼續準備,就這樣繼續交戰。在轉彎的時候,就是一回。

一來一回交鋒兩次為一回合。這就是小說中經常出現的一回合。到了騎兵時期,戰車就已經不再是重點了。不過雙方交戰是在馬上,將戰車換為了戰馬。雙方騎士依靠馬匹的高速沖鋒,于是武將使用兵器將對方打敗。這就是騎兵時期的交戰。

由于馬匹沖擊力過大,即使是打不中,雙方也不會停下來,戰馬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讓戰馬奔跑一段時間后,戰馬的速度降下來,這樣的情況下戰馬回轉。戰馬回轉后,雙方武將再來一次沖鋒,這就是一回合。在之后的朝代中,都是騎兵進行交戰。

騎兵在古代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漢朝時期,漢軍打不過匈奴人,就是因為騎兵與匈奴的騎兵不同。原因就是匈奴常年生活在馬背上,可是漢軍就與匈奴人不一樣了。這就造成了西漢初期對匈奴的戰事不順。即使是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的國力才得到了改善。

一個回合包括加速、沖刺、對刺、減速、回轉等等好幾個步驟,這樣一來武將的體力消耗肯定是非常大的。在這樣的過程中,武將的時間損耗肯定是不小的。即使是武將想要快速結束戰斗,戰馬也是不允許的。其次武將也不是直接穿衣上陣的。

武將身上會穿上甲胄,這樣一來就變得負載過大。負載過大不易減速,由此說來雙方武將交戰一回合的時間可不短,最起碼也要幾分鐘的時間。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交戰的過程中,會不斷的進行換馬,因為馬匹在交戰的過程中,也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舉個例子來說,馬超與張飛在葭萌關大戰兩百多回合,這是什麼概念呢?兩百回合的交戰,雙方的時間最起碼也要四個小時。這麼長時間的惡斗,最先撐不住的是馬匹,所以馬匹是非常重要的。在西漢與匈奴的交戰中,在馬匹方面就吃了大虧。

武將進行長時間的交戰,對體力、戰斗力、耐力、力氣、技巧和騎術等等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勝負只在交鋒的一瞬間,三回合斬一將太正常了。現代人在沒有經過特殊訓練的情況下,能夠堅持三回合已經是非常厲害的了。戰場是非常殘酷的,勝負只在一瞬間。雖然現如今沒有了騎戰,但是「回合」一次來說明作戰中的一次交鋒,卻一直流傳至今。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