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億年前的一場大雪,跨越了漫長的時間線,地球變成了雪球
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在這段漫長的歲月里,地球的氣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每隔一段歲月,就會出現一次大的變動,尤其是在地球的早期,氣候的變化往往都特別劇烈,每一次持續的時間也都無比漫長。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在2.4億年前,地球發生了全球性的火山噴發,由此引發的溫室效應讓地球下了一場持續達百萬年的降雨,這場降雨徹底改變了地球的陸地氣候,由原來的干旱變成了一個濕潤的環境,大量的物種也在大災變中死絕,恐龍就是在這場大降雨中崛起,成為了后來的霸主。
地球的氣溫會出現大幅度的提升,帶來嚴重的溫室效應,同樣氣溫也會出現大幅下降,由此帶來寒冷的冰河時代。不管是溫室效應還是冰河時代,都是地球氣候的一種自我調節,每一次調節之后,都會給地球的生態帶來新的變化,同時也會加快生命的進化演化步伐。
地球氣溫下降帶來的冰盛期,在地球的數十億年歷史中發生過很多次,其中最厲害的一次發生在24億年前,那場冷到極致的氣候讓赤道和海洋被冰雪覆蓋,經歷時間長達3億年,整個地球都被凍成了一個大雪球,這就是著名的休倫冰河時期。
那麼這場嚴重的冰河事件是如何發生的?背后的原因還要從生命的演化說起,相信朋友們都知道,地球的生命起源于40億年前的海洋溫泉附近,而那個時候的地球大氣還不存在氧氣,主要成分是氮氣,其次是二氧化碳和甲烷。
沒有氧氣,海洋中仍然誕生了原始的簡單生命,它們都屬于厭氧生命,經過10多億年的進化演化,到了24億年前,最早的植物出現了,它就是藍藻。
藍藻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地球的生命環境,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通過吸收二氧化碳和太陽光,釋放出氧氣。藍藻在光合作用方面的能力在植物界中都是屬于頂尖的,更何況它還有一個繁殖特別快的特點,就這樣,海洋中的藍藻越來越多,釋放出的氧氣也越來越多。
地球的大氣成分結構因為藍藻的出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占據主要位置的二氧化碳被后來居上的氧氣占據。無氧的環境變成了有氧的環境,地球的生態發生著改變,對于生命來說同樣也在發生著改變,原來都是厭氧性的生命。
可是氧氣濃度的急劇升高,大量的厭氧生物走向了滅絕,只有極少數的生命適應了這種變化,由厭氧生物演化為有氧生物,迎來了新一輪的生命進化浪潮。
二氧化碳和甲烷本身就是溫室氣體,它們能夠給地球帶來溫室效應,保持一個溫暖的環境。隨著氧氣的大量介入,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含量在大幅下降,溫室效應也在大幅減弱,這個時候地球的氣溫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由原來的溫暖環境變得異常寒冷。
這是地球形成以來發生的最為嚴重的一次冰河時期,持續時代長達3億年,在這段時間里,經常會下大雪,整個地球被冰雪覆蓋,從太空中看,地球也變成了一個雪球。
除此之外,當時的太陽也沒有現在熱,我們都知道,太陽就是一個核聚變反應堆,它的溫度會隨著核聚變的進行不斷提升,24億年前的太陽要比現在冷,輻射到太陽的熱量也就會更小,根據研究表明,24億年前的太陽輻射強度僅有現在的85%。
這場冰河世紀持續時間如此久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火山的沉寂。要知道,地球是一個火山運動比較活躍的巖質星球,活躍的火山活動給地球的環境帶來了更多的變化,尤其是在溫度方面,火山的活動影響是非常厲害的。
火山活動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會帶來溫室效應的提升,讓地球保持一個更高的溫度。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在持續長達3億年的冰河世紀里,地球的火山卻陷入了死寂,鮮少有火山噴發,無法補充大量減少的二氧化碳,也就加劇了寒潮的強度和時間。
在長達3億年的休倫冰河時期,全球氣溫降至零下50攝氏度,就連赤道都被冰封,整個地球變成了冰球,直到藍藻的發展受到了限制,地球的生態再一次發生大調整,冰河時期才逐漸過去,地球再次變成一個溫暖的星球,生命也迎來了大爆發。
當然,這樣的冰河時期并不是只發生一次,在隨后的歲月里,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迎來一次冰河時期,只不過持續時間和強度遠比不上倫冰河時期,例如:在七億年前,地球再次陷入雪球模式,持續時間長達2000萬年。
大的冰河時期對于地球的生態環境和生命來說,都是一次嚴重的考驗,每一次都會有大量的物種滅絕。人類誕生于數百萬年前,誕生到現在,地球的生態環境雖然也發生過多次大的變化,但是類似于休倫冰河時期這樣的環境劇變,我們還沒有經歷過。
從地球的演化角度看,生態環境的大變動是一種自然規律,每隔一段漫長的歲月就會發生一次,可以想象到,只要人類文明一直延續下去,遲早我們要經歷一場可怕的自然災變,不管是嚴重的溫室效應還是嚴重的冰河時期,對于人類的生存來說都將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人類脆弱的身體無法抵抗惡劣的環境變化,我們能夠依靠的只有強大的科技力量,只有科技才有希望戰勝大自然,在下一次大災變的時候生存下來,不被大自然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