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統治時期,除了眾王之王的朱標以外,朱元璋還有很多手握重兵的兒子。這之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朱棣,他的表現非常出色,甚至一度能與太子相媲美。
不過除了朱棣這種優秀的兒子以外,朱元璋也有幾個不靠譜的兒子,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秦王和晉王,尤其是這位晉王。在歷史上此人處在秦王和燕王之間,那是真正的又愛作又有野心。
他和自己的二哥一樣,正經事不做,不正經的事是一樣都沒落下,可是朱元璋總是對他們法外開恩,甚至因此而除掉了執行官。可是有意思的是,兒子為非作歹都不被管教,但一次因為打了一個廚子一頓,卻被朱元璋狠狠的痛駡。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記得以前李立群老師出演過一部電視劇,叫做洪武大案,那裡面的朱元璋表現的十分霸氣,雖然他是一個泥腿子皇帝,但是對于法律的擁護是絕對的態度,甚至對自己的親人都敢于下手。
雖然這部劇表現出了朱元璋真實的一面,可是卻也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朱元璋可以對除開兒子以外,任何人格殺勿論,但是對于自己的兒子卻始終網開一面。
這一點在學界有很多人都討論過,這應該是朱元璋的一種性格的分裂,他反對權貴保護百姓,但又堅決擁護自己皇家的利益。他瘋狂的打擊勳貴集團,維護法律的權威,但每次對待自己的兒子總是一笑而過。
正因為如此,朱元璋的二兒子和三兒子那都是混世魔王,秦王犯了好多次都沒事,晉王也是一個混蛋,搶劫國家賦稅,而且為非作歹,那都是基本操作。而且相比較于秦王,晉王表現得更加無恥,連朱棣都看不過他。
而且從其他的資料記載來看,這位晉王似乎有些變態,脾氣又過于暴躁,時常打下人,甚至隨意除掉下人。
平時他犯了很多過錯,這要是按照洪武大案裡面朱元璋的性格,那麼此人早就已經被剝/皮了10多次。可是朱元璋總是對他保持溫柔的態度,就算要教訓他,也只不過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正因為如此晉王的性格越來越囂張,以至于他除了太子以外,誰都不放在眼裡。在這種性格下,凡是伺候他的人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但偏偏就是這麼巧合,朱元璋也許是實在害怕自己的兒子無法無天,所以居然在兒子去封地的時候,親自給他安排了一個禦廚。
晉王早就已經彪悍慣了,所以別說皇帝御賜一個禦廚,哪怕是皇帝給他派個師傅,他都能對對方亮拳頭。因此他從來都看不上這位禦廚,甚至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覺得對方做的飯菜根本不合自己的胃口,甚至讓他感受到了嘔吐的感覺,于是他當場就抓著這個廚子打了一頓。
對于晉王來說,這只不過是一個常規操作而已,然後做完這件事極影以後就睡覺去了。但萬萬沒有想到此事居然被朱元璋得知了,而且朱元璋不像以前一樣輕輕放下,而是勃然大怒,居然把晉王給叫了回來,然後當眾揍了他一頓。
面對憤怒的父王,晉王整個人都懵了,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做了一件小事卻遭遇如此雷霆大怒,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朱元璋看著這個傻子一樣的兒子,越打越氣,然後指著他的鼻子罵。徐興祖在你老子我身邊待了23年,我都沒有捨得打罵他一句,你小子有什麼膽量,居然敢幹這樣的事情。
原來那個挨打的廚子叫做徐興祖,乃是太祖身邊23年的老人,那和朱元璋可不是一般的關係。所以晉王此舉不僅僅是打了老人,而且還打了朱元璋的臉面。
不過有意思的是,朱元璋可不僅僅只是惱怒自己的兒子不給老人面子,他重點指出,古代春秋時期,多少國王因為得罪了自己的廚子,然後被害。你小子有什麼本事,居然敢去打廚子,這簡直就是自取滅亡。
聽完父皇說的這番話,晉王這時候才明白過來,原來父親之所以要揍他,就是要借著此事好好教訓一下自己,讓自己成熟一點。
的確,作為一位有擔當的親王,他的言行舉止都代表著皇家的臉面和態度。朱元璋一直強調對待老臣要有情分,這樣才能拉攏人心,不會讓大家離心。而且作為一個上位者,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安全,不要沒事給自己樹立安全隱患,否則怎麼死都不知道。
直到這時候,晉王才真正明白,原來父親對自己還是挺疼愛的。自己犯法,以及幹出一些荒唐的事情,父親都只是當做他是年輕無知,只要不危害到他的生命,父親都不會隨意插手。但是此事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隱患,父親才正式開始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在朱元璋這個皇帝眼裡,法律什麼的都比不過自己對兒子的愛。
雖說針對當時的背景,我們不能完全去指責朱元璋的行為是錯的,但是歷史強調,朱元璋是一個披著皇帝外衣的老農民,擁有著最淳樸的農村溫情,這一點倒的的確確是被證實的。
但有一說一,朱元璋關注兒子的安全隱患,甚至不惜對其毆打,這點是值得認可的,可是朱元璋總是對兒子法外開恩,也容易讓他變得為所欲為,以至于成為一個禍害。事實上,就是因為朱元璋對他的兒子法外開恩,所以此人為所欲為,最終把自己折騰到沒了。不知道朱元璋送兒子上路的時候,是否會有一絲一毫的後悔。
而且在朱元璋晚年的時候,曾經寫過一本專門用于皇家成員必備的書籍,那裡面反反復復強調,即使當皇帝當王爺的時候,一定要在富貴之時隨時準備逃生之需。例如其中就提到,午飯不要吃得太飽,避免逃跑的時候沒力氣。在門外隨時備一匹馬,一旦出現問題可以趕緊逃跑。還有關于朱元璋留給建文皇帝的密道。
這些都體現了朱元璋對于細節的小心謹慎,也難怪一個小小的廚子就能讓朱元璋如此動容,可見朱元璋得天下,那也不全是偶然,都是靠著他精心計畫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