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550多萬軸心國軍隊打入蘇聯,到1941年12月底,德軍用80萬人傷亡的代價消滅了400萬蘇軍,光俘虜就抓了200多萬。蘇德戰爭初期的局勢過于一邊倒,以至于國際上產生了蘇聯即將滅亡的悲觀判斷。
蘇聯軍隊表現之差讓世界震驚,尤其是號稱精銳的「西部特別軍區」僅僅一周就被擊穿,70萬部隊幾乎全軍覆沒。
西部特別軍區雖然是德軍進攻的重點,但是敗得這麼快、這麼慘,蘇聯人自己都看不下去。 在全軍覆沒后,領袖斯大林勃然大怒,將軍區司令巴甫洛夫、軍區參謀長克里莫夫斯基赫、軍區通信主任格力高利耶夫、第4集團軍司令克洛布科夫抓到軍事法庭審判,最后以叛國罪槍決。
這四位將軍都是西部軍區的高級領導,巴甫洛夫甚至是蘇軍的頂級將領,和朱可夫平級。在蘇軍節節敗退時捕殺大將,斯大林此舉下了很大的決心。 那麼1941年的西部軍區為什麼一觸即潰?以巴甫洛夫為代表的高級指揮官們犯了什麼錯?為什麼他們非死不可?
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后,蘇德雙方暫時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納粹德國回頭向西打垮了法國,并準備著登陸英國。英國背水一戰,皇家空軍居然以劣勢兵力打敗了德國空軍,直接導致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破產。德國認為英國已經半死不活,于是調轉兵力西進,開始籌劃入侵蘇聯。
當時有很多渠道給蘇聯發去消息,「德國入侵在即」,蘇聯也并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毫無防備。當時的蘇聯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國家,底氣比德國還足,紅軍從1939年就積極備戰。 蘇軍在邊境布置了「東方戰線」,有列寧格勒、波羅的海沿岸、西部、基輔、敖德薩幾大軍區,共300多萬人。
蘇聯最前方的戰線是白俄羅斯,這里是西部特別軍區所在地。該軍區下轄第3、4、10、13集團軍,共40多個師。西部軍區的正面邊境寬440公里,軍區有兩個裝備T26和T34坦克的機械化軍。
西部軍區的司令是巴甫洛夫大將,他在30年代的蘇聯是一顆閃耀的將星,光芒不亞于朱可夫。他青年從軍,曾作為沙俄軍官參加了一戰,后來十月革命爆發,巴甫洛夫帶著士兵加入紅軍參與了蘇俄內戰。
蘇聯建立后,巴甫洛夫進入軍事學院深造,是紅軍將領中寶貴的學院派,因為最早接觸坦克作戰,他后來成為蘇聯裝甲兵總局局長,被稱為「蘇聯的古德里安」。
巴甫洛夫在1940年獲封大將,統領西部特別軍區,斯大林給他的任務有兩個,第一是在白俄羅斯打造防御線,第二是訓練蘇聯年輕的裝甲兵部隊,并培訓基層軍官,整理戰術操典。
巴甫洛夫來到西部軍區后還是盡心盡力的,他在邊境線上布置了重兵,然后把機械軍放在中間作為預備隊。但可惜的是,在對機械部隊的使用上,巴甫洛夫的思想比較老套,他在30年代末參加了西班牙內戰,當時那種「薄皮坦克」不堪一擊的狀態影響了他。
巴甫洛夫認為機械化部隊應該是一支混合兵種,步兵和坦克混搭,坦克支援步兵,步兵掩護坦克。坦克只能進行「短突擊」,一旦跑太遠就會失去戰斗力。這種思想和法國陸軍很接近,而法國陸軍在二戰的下場有目共睹。
巴甫洛夫把坦克部隊編制縮小,并打散分布在西部軍區各地,蘇聯寶貴的坦克沒有形成拳頭,而是變成散沙,這為后來西部軍區一敗涂地埋下了伏筆。
至于白俄羅斯邊境防御工事,高傲的巴甫洛夫更是直接將其交給參謀和集團軍司令管理,自己只聽取報告。
巴甫洛夫的工作方式簡單粗暴,他只在地圖上規劃戰略,布置防線,卻很少親臨前線或者下基層考察。當時的蘇軍因為「大清洗」導致基層戰斗力驟減,基層軍官素質極差,士兵紀律散漫,這些因素導致邊境防御流于形式。
巴甫洛夫時常坐著汽車穿梭在各地司令部之間,接受下屬的當面報告,然后就打道回府。到了1940年冬天,他居然還不知道邊境防線的工程進度,這遭到一些下級將領的質疑。
蘇軍在1941年初展開一次軍區司令員戰略推演,基輔特別軍區司令朱可夫和西部特別軍區的巴甫洛夫交手,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巴甫洛夫把30多萬重兵堆積在比亞維斯托克,而兩翼防線卻很放松,讓朱可夫的大軍多處穿插,直接把西部軍區幾十萬人分割包圍,巴甫洛夫一敗涂地。
朱可夫將軍非常生氣,他指出巴甫洛夫對自己的大軍一無所知,西部軍區戰術僵硬,巴甫洛夫防線松散。巴甫洛夫很不服氣,他說朱可夫耍小聰明,投機取巧贏得了勝利。 沒想到僅僅在這次演習幾個月后,德國人就用真實的戰爭給巴甫洛夫上了一課。
1941年6月22日晚上0點30分,蘇共中央給邊疆五大軍區發去電報,德軍將在兩小時后進攻。
西部軍區的司令巴甫洛夫和參謀長克利莫夫斯基赫沒有立刻作出部署,而是在商議后把電報發給了下層集團軍,讓他們自己準備。集團軍把命令繼續傳往前線,讓士兵們鉆進戰壕備戰。當晚2點30分,德國中央集團軍100萬人越過邊境殺來。
6月22日深夜, 蘇軍的邊境線幾乎立刻被打穿,除了一些要塞之外,邊境的步兵一瀉千里,一些軍官甚至棄軍而逃。
巴甫洛夫無法聯系上前線部隊,因為他的電話線早被德國特種兵切斷,而西部軍區居然沒有建立起基層到指揮部的電臺網絡,電臺信號一片混亂無法使用。
這種混亂持續了好幾天,在蘇軍的混亂中,德國空軍打掉了蘇軍的機場,步兵在坦克部隊的帶領下從兩側穿插迂回,繞過了比亞維斯托克,把幾十萬蘇軍包圍了,這正是朱可夫在推演中的戰術。
巴甫洛夫又驚又怕,他對德軍的進攻態勢一無所知,對己方的反擊形勢也兩眼一抹黑,著急的他帶著參謀長跑到第13集團軍去指揮。 總司令一走,西部軍區徹底失去了最高領導,因為電臺混亂,連斯大林都不知道巴甫洛夫去了哪里,只能讓朱可夫去明斯克代為指揮。
朱可夫冒著生命危險來到白俄羅斯,立刻發現大勢已去,德軍的「比亞維斯托克」包圍圈已經形成,幾十萬紅軍被判死刑。 最后除了第10集團軍拼死突圍之外,西部軍區全軍覆沒。
1941年6月28日,明斯克陷落,此時距離德國發起進攻僅僅過了7天,白俄羅斯70萬蘇軍就這麼被消滅了。斯大林怒不可遏,他拒絕了巴甫洛夫的求見,而是下令把巴甫洛夫和西部軍區參謀長克利莫夫斯基赫、通信主任格力高利耶夫、第4集團軍司令克洛布科夫送上軍事法庭。
在法庭上,巴甫洛夫堅定地為自己辯護,他說自己開戰前一兩天才收到戰備信息,給自己準備的時間不足。而且蘇軍基層戰斗力在「大清洗」后已垮塌,蘇聯上下心知肚明,將軍隊潰敗的鍋背在自己身上,自己不能接受。
但當蘇軍法庭問他為什麼聯系不上部隊時,巴甫洛夫無言以對。 在被審判了半個多月后,7月22日,巴甫洛夫等四人以「叛國罪」和「玩忽職守」被判死刑。根據1941年6月的戰況來說,巴甫洛夫等四人死得并不冤枉。
西部軍區領導層的遲鈍和無能葬送了整個白俄羅斯,巴甫洛夫的參謀長沒有提供任何有效的建議。而通信主任格力高利耶夫更是尸位素餐,讓幾十萬大軍僅靠電話線聯絡,在電話線中斷后也沒有反制措施,讓大軍群龍無首。
至于第4集團軍司令克洛布科夫,他居然在德軍進攻后棄軍而逃,讓第4集團軍全軍覆沒。這是斯大林最不能容忍的事。這四人被判決后立即執行,尸體被埋到了莫斯科郊外的墳場。
巴甫洛夫的死對整個蘇聯紅軍震動很大,他的判決書被送往整個蘇聯軍團以上干部手里,斯大林顯然是想用他殺雞儆猴。
在西部軍區被滅后,蘇聯東線出現多米諾骨牌式塌方,其他的幾個軍區也迅速被擊潰。
巴甫洛夫的死雖然沒有阻止蘇軍潰敗,但是斯大林給紅軍高層指戰員的信息很明確: 這是一場存亡之戰,從士兵到元帥都要為戰爭負起責任。在巴甫洛夫死后,雖然蘇軍難求一勝,但是如西部軍區那樣的無序和混亂消失了,因為軍官們知道,玩忽職守將會付出生命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