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普魯士王國,通過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這3次立國之戰的勝利,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當時的德國,坐擁5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妥妥的西歐一哥。
1914年,一戰爆發。到了1918年,德國戰敗以后, 國土面積銳減8萬平方公里,只剩下了46萬平方公里。
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標志著二戰歐洲戰場開打。可到了1945年,德國再次戰敗。 國土面積,又縮水了11萬平方公里,只剩下了35萬平方公里。
這事兒怪奇怪的,戰爭把德國的領土越打越小,為什麼德國還非要發動一二兩次世界大戰呢?難道真的好玩嗎?
有德意志第二帝國,自然就有德意志第一帝國。其實第一帝國,指的就是神圣羅馬帝國。那時候的德意志第一帝國,地盤比第二帝國還要大。只可惜在1806年,被拿破侖給滅了。
拿破侖滅了德意志第一帝國以后,德國境內成為了諸侯林立的狀態。不過其中有兩大諸侯,實力強勁。一個是奧地利,一個是普魯士。
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是德意志第一帝國的皇族,只可惜被拿破侖打怕了。等到拿破侖戰敗以后,哈布斯堡家族一直希望能夠重振雄風,恢復德意志第一帝國的規模。
但從1806年到1871年,這幾十年下來,北方的普魯士,已經完全壯大了起來。普魯士的霍亨索倫家族,就是不服哈布斯堡家族的管理。
因此雙方打了一仗,結果奧地利敗給了普魯士。而普魯士的霍亨索倫家族也因此在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當然了,這一帝國,是將奧地利排除在外的。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諸侯,逐漸成長為帝國領導者,霍亨索倫家族可謂是賺大發了。而他們所依靠的就是戰爭!普魯士的勝利,告訴了德國人,只有靠戰爭,才能使得地盤不斷擴大。
過去普魯士王國,只有3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通過3場立國之戰以后,德意志第二帝國,擁有了54萬平方公里,這還不算獲利嗎?
一戰為何要開打?很多人立刻想到了薩拉熱窩事件,奧匈帝國的王儲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極端分子給槍殺了。
這事兒其實只是導火索,真正的原因還在德國這邊。 當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立以后,忽然發現,全世界能占領的殖民地,基本都被英法西葡等國給霸占了,只剩下一堆沒人要的邊角料。
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統治者們瞬間就不爽了,他們一邊罵罵咧咧地撿著邊角料,一邊要求游戲重啟:不行,這樣的世界秩序,我們德國絕不答應,必須要推倒重來!
這就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英法等國為了維持自己在世界的殖民霸權,而德國則為了重新瓜分這些殖民地。
一戰爆發以后,德軍瞬間就占領了比利時和盧森堡,甚至還拿下了法國東北部的部分土地。此后德國和法國在馬恩河附近僵持著,沒能再往前走。
而東邊的德軍,則耐心了東普魯士、波蘭、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地,甚至霸占了沙俄的部分地盤。可謂是賺了個盆滿缽滿,波蘭這個國家很有意思,地盤不小,可一言不合就亡國。
所以說,誰說德國在一戰中沒有獲益呢?只不過由于后來德軍戰敗了,這才都還了回去罷了。
當然了,戰敗的代價,那可就慘了。
首先,德意志第二帝國滅亡,霍亨索倫家族的掌門人威廉二世皇帝,宣布退位。
其次,德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同時恢復普法戰爭前夕的邊境。
再者,承認波蘭獨立,甚至割讓了波蘭走廊、但澤等地。
還有,將東上西里西亞割讓給捷克斯洛伐克。
此外,割讓尤本、薩爾梅迪給比利時。
這麼一來,德國才從54萬平方公里,變成了46萬平方公里,嚴重縮水了8萬平方公里。至于海外殖民地,那就更是什麼也沒得到了。
1919年,《凡爾賽和約》簽訂以后,就有人預言,這哪里是一份和約,這分明是20年的停戰協議。
很顯然,一戰過后,德國的損失慘重,所付出的代價,德國本身完全扛不住。所以到了20世紀40年代,德國人的小日子過不下去了。
德國人的勞動力遭到嚴重剝削,一片面包價格高達1000億馬克,一杯牛奶則需要3000億馬克。猶太人掌握了國家財富,魏瑪共和國瘋狂印錢,很顯然,這是不想好好過了。
因此當希特勒振臂一呼,只說了一句話就讓若干德國人站了起來。他說了什麼呢?他說:我會讓德國每戶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面包。
這是多麼樸實無華的承諾啊,卻把那一代德國人給感動哭了。因此到了1939年,希特勒這才發動了閃擊波蘭的戰爭。
在閃擊波蘭之前,德軍已經占領了萊茵非軍事區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此后德軍占領的地盤,那就多了去了。
1939年9月,德軍閃擊波蘭,1個月之內,和蘇聯一起把波蘭的地盤給瓜分干凈了。此后歐洲的全面戰爭正式爆發。
此后德軍占領了歐洲大陸上的絕大多數國家。
西歐包括了 法國、荷蘭、盧森堡、比利時。
中歐包括 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
北歐包括 芬蘭、丹麥、挪威。
東歐包括 烏克蘭、白俄、摩爾多瓦、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以及大片俄國的地盤。
南歐包括 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
此外,還有 非洲的摩洛哥、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
可以說,歐洲除了英國和俄國,其他國家都臣服在了德國的腳下。
所以說你能想象戰爭為德國帶來了多少領土嗎?只不過二戰的結果,又是德國戰敗了。這才喪失了這些領土,如果勝利了呢?后果不敢想象。
當然了,戰敗以后,德國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不僅退回了所有占領地,而且還割讓了不少土地出去。
首先,在北部, 石勒蘇益格割讓給了丹麥。
其次,在西部, 阿爾薩斯和洛林,再次歸屬了法國。
再者,在東部, 西里西亞州、勃蘭登堡州、奧德河流域、但澤自由港等等都割讓給了波蘭。主要是波蘭向蘇聯要失去的領土,蘇聯不給,反而給波蘭出了個主意:你可以向德國要嘛!
還有,在南部, 工業基地波西米亞則歸屬了捷克。
此外, 蘇聯占據了東普魯士的大片地盤。
總體算下來,德國在二戰戰敗以后,損失了11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就連他們本土,都被英法美蘇等幾個國家給瓜分成了殖民地。
威廉二世之所以發動一戰,是因為他想要獲取更多海外殖民地,他覺得當時德國的工業化程度,已經超越了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可他們的殖民地卻少得可憐,這不公平。
而殖民地,就是市場,就是資源。剝削殖民地的人民,才能讓自己國家的人過上好日子。反之亦然,如果沒有殖民地,而統治者又想要擁有更多的話,那本國人民可就倒霉咯。
二戰之前的魏瑪共和國就是這麼個情況,因此希特勒開辟二戰歐洲戰場,也是為了掠奪資源。 只有把其他國家變成殖民地,那麼他讓德國每個家庭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面包的承諾,才能真正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