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敵人的武器太厲害怎麼辦?那就直接買回來唄!美俄就這麼干過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現代戰爭,更是如此。
但有的時候,「知彼」它并不容易呀。對方的先進武器,總是處在嚴密的保護之下,怎麼搞到它的資料,去偷去搶嗎?
美國人說,不一定,咱還有一招:買!
是的,1990年代,美國人就從自己的頭號對手,俄羅斯手上買到了一款對自己威脅最大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回來,仔細的測試宙斯盾戰斗系統,以確保它對自己不再構成威脅。
這......有點無語了吧?它們到底是朋友還是對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奇葩的故事。
首先,你要知道,反艦飛彈有一招非常特殊,它叫做「掠海飛行」。
簡單說就是 盡可能的貼近海面去飛。為什麼要這樣呢?主要是為了提高飛彈的生存能力,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地球表面的曲率和海面上雷達雜波的影響,掠海飛行的飛彈會更晚才出現在探測雷達的屏幕上;二是,一旦被探測到,它也是以較小的暴露面積出現在防御火力的面前,也就更不容易被攔截下來了。
但是,隨之而來的,它也有兩個問題:一是由于貼的太近,控制不好的話,容易把自己提前給栽進水里面;二是高速氣流有可能會引起水花飛濺,模糊了導引頭的視線,也就降低了它的工作效率。
怎麼辦呢?反艦飛彈自有辦法。攜帶著無線電高度計的它,居然能夠 自行評估海況,然后決定要飛多高。
它是這麼做的:測量海浪的波長和波峰的高度,與儲存在機體內的海況數據一對比,就能知道海面的情況了。要是海況為0到2之間,也就是平靜的海面,那就飛近點,通常也就是海面以上5米左右;要是海況為3到5,也就是波濤開始涌現的海面,那就飛的稍微高點,上升到20米左右,真的是相當智能呀。
所以你的對手要是有一枚這樣的飛彈,你說你怕不怕。而且,就我們剛才說的,那段貼近海面,能夠自行評估海況的掠海飛行,還是在超音速的情況下完成的,就不是怕而是恐懼了。
不巧,俄羅斯的Kh-31A,就是這樣的一枚飛彈。
其實,它最初是在蘇聯時代開發的。
1970年代末期,蘇聯Zvezda-Strela公司攬下了一個活,它要開發一款高速的反輻射飛彈,目標是追蹤并摧毀當時西方剛剛流行起來的,與防空系統相關的雷達,比如美國陸軍的愛國者地對空飛彈系統和美國海軍的宙斯盾作戰系統。
到了1982年,第一枚Kh-31已經準備好了,它成功試射,在滿足要求后最終于1988年正式服役,并在隨后的1991年,首次公開亮相。此時,它已經有了衍生的版本了,Kh-31P,采用高空飛行,專門用來打雷達:
Kh-31A,采用掠海飛行,專門用來打艦艇:
兩者都是先使用火箭助推器把速度提升至1.8馬赫后,再開啟沖壓發動機,以全程超音速的模式抵達目標。
高空飛行的Kh-31P最高可以飛到3.5馬赫的速度,而即便是貼著海面飛行的Kh-31A,仍然可以達到2.5馬赫的速度。優良的性能,讓它至今仍在使用。
好,再說美國人。
幾乎同一時期,它們就已經在琢磨著怎麼防這玩意兒了。就像我們一開始說的,要防就得要「知彼」才行,既然對方是一個超音速的反艦飛彈,那我至少也要開發出一個類似的超音速反艦模擬飛彈出來,才能訓練我的反導系統不會吃它的虧才行嘛。
于是一個叫做SLAT,超音速低空目標的研發項目,就在美國海軍的要求下,展開了。這個高速、低空飛行的目標,將成為測試宙斯盾戰斗系統的關鍵工具。
可是,美國人怎麼都模仿不出來。一開始,它們準備拿一些退役的RIM-8黃銅騎士艦空飛彈來改裝改裝作為模擬目標,但是它們的性能實在有些拉跨,作為模擬,從任何一個方面來講,都是不夠格的。
接著,它們專門開發了一款叫做YAQM-127A的模擬目標,為了盡可能的接近假想敵的樣子,它也是采用火箭加沖壓發動機的組合作為推進系統,但是卻問題重重。從1987年11月到1989年1月,測試了6次只成功了......1次。在繼續又硬撐著測試了兩次,但均以失敗告終后,國會終于忍不住了,叫停了這個項目。
于是這個時候,海軍就很尷尬了。它拿什麼來當假想敵呢。
此時正好是1991年,而1991年,發生了一件大事, 蘇聯解體,俄羅斯嚴重缺錢。既然缺錢,那就什麼都能賣嘛,即便是國防產品,也是可以商量商量的。
美國人的眼睛都亮了,此時不掃貨何時才掃貨呀。像波音、麥道這樣的航空公司,紛紛都沖到了俄羅斯,以最好的條件建立了自己的業務,其中當然有給美國軍方夾帶的私貨啦。
剛才我們說的,那家研發了Kh-31的Zvezda-Strela公司,此時也是窮的不行,于是麥道看準機會就開始下手了,游說它說,你看,你手上握著這麼好的東西,干嘛不高價賣給我們呢......不不不,別擔心,我們不拿它當武器,你就把殼子和發動機賣給我們就行了,讓我們一起為了人類的和平利用科技,好不好呢。
Zvezda-Strela一想,也對呀,我只要把飛彈上的彈頭和制導系統給拆了,你拿回去好像的確也干不了什麼壞事出來。再說,有錢了,才能留得青山、才能不怕沒柴,才能過下日子,才能熬出頭來嘛,賣!
于是美國人,居然就這樣拿到了本來是瞄準了它的武器,并且轉過身來,利用它,訓練出了一套護身符,你說諷刺不諷刺。
原本,這些經過改裝,改名為MA-31的模擬飛行器,麥道,后來被波音收去,準備制造34臺出來的,不過由于后來逐漸反應過來的俄羅斯限制了出口,最終只有18架誕生。但18架也就夠了,美國人的模仿之路得以順利延續,并且看起來,它是不會停止的。
因為如今,不是又有高超音速反艦飛彈開始對著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