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熟悉歷史的朋友除了劉秀的這句「名言」之外,剩下的大概就是「光武中興」了。劉秀是東漢的「創始人」,按理說作為一名開國皇帝在史冊上應該留下諸多奇聞軼事,可劉秀平凡得還不如一些歷史上的朝臣、太監,讓人很難想象這樣一位平凡的皇帝竟然還領導出了「光武中興」。
想當年,劉秀的老祖宗劉邦在建立西漢時,史冊上洋洋灑灑寫了很多劉邦的傳奇故事,不是「白蟒托夢」就是「白登之圍」,其中的成語像「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樣的典故不在少數,而史學家在劉秀身上卻很少提及,這一點令人感到不解。是劉秀太平凡了嗎?其實不是。是他的一生完美到不真實,讓人無從下筆,讓我們看看劉秀的一生是怎樣的坦途。
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別以為他是漢朝宗室的後代就會有多大的蔭封,其實到了劉秀這裡他的父親已經淪落到了一個小小的縣令,其原因就是拜漢武帝劉徹所賜。劉邦當初立下了 「 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成就了劉姓王族勢起,到了劉徹這裡他擔心群王造反就頒佈了「推恩令」,允許諸王的所有子嗣都有繼承財產的權力,一代代分封下來,到了劉秀父親這裡就只剩下了小小的縣令了。
縣令再小劉秀也算是個「官二代」,只可惜在他九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他這個「官二代」與哥哥劉縯直接成為了農民,劉秀是安于本分的好孩子專心務農,可他的哥哥卻喜歡結交朋友,別被劉秀表面的好孩子形象所誤導,其實他比哥哥聰明,私下裡養了很多手下,其心可知。
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實施了很多類似于「現代」的體制改革而被世人不接受,綠林軍、赤眉軍等紛紛起來造反,劉縯趁勢加入其中起義,劉秀緊隨其後,後來宗室的族兄劉玄坐了皇位,稱為「更始帝」,劉玄忌憚劉縯功高蓋主而除掉了他,劉秀裝作不在意的樣子忠心為劉玄效力,後來劉玄倒在赤眉軍手中,而劉秀勢起稱帝,從起義到稱帝,前後只用了三年時間,猶如神助一般的順利。
劉秀的稱帝順利得毫無波瀾,並且還打出了一個漂亮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都說王莽是「穿越帝」,他發明的遊標卡尺、超短裙等等都不符合當時的社會狀況,但劉秀與他相比也絲毫不遜色,尤其那場以一萬精兵打敗王莽百萬大軍的壯舉,被世人稱為「位面之子」。
當時王莽派王邑率領百萬大軍包圍劉秀所駐守的昆陽,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耶!」只是沒想到劉秀帶人緊緊守住了昆陽,並且還帶著13名騎兵突圍去叫外援。這個算不是什麼奇跡,可以認為王莽的軍隊輕敵,認為叫來外援也成不了什麼氣候,畢百萬之師的軍隊是那些散兵游勇無法比擬的,可劉秀真就比給王莽看了。
劉秀用搬來的外援一萬多的兵力與王莽的百萬之師展開了決戰,史稱「昆陽之戰」。劉秀開始取得小勝,王邑面子上掛不住就派大軍圍剿,這時候晴空萬里的天氣突降迷霧,劉秀軍隊趁機安全撤退。夜間天降流星,好巧不巧地砸在了王邑的百萬軍中造成了大量的損失,劉秀就此鼓動軍心,稱天要亡新朝。第二天兩軍交戰,暴雨如注,新軍又被淹了不少,劉秀為此殲滅了王莽的主力軍,王莽這個「穿越帝」遭到劉秀「位面之子」的「降維」打擊而敗亡。
劉秀稱帝猶如神助,帶兵打仗又如同「位面之子」一樣幸運,他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一樣順利,這樣讓人羡慕的人生之路足以讓人嫉妒,然而還有讓人羡慕的是他的感情生活也是非常的圓滿。當初劉秀一心想娶世家女陰麗華,後來如願地結為夫妻,婚後三個月劉秀被始皇帝劉玄調走,從此夫妻分離。
之後劉秀的稱帝路上,遇到了一個關鍵性的人物劉揚,劉揚手中有兵馬卻不想白白為劉秀效力,為了鞏固自己今後的勢力就讓劉秀與自己的外甥女郭聖通結婚,劉秀不得已的情況下同意了這場政/治聯姻。
劉秀稱帝后,本想立原配陰麗華為後,但陰麗華堅辭不受,郭聖通就這樣當上了皇后。劉秀心感愧疚,對陰麗華格外的恩寵,陰氏家族也跟著借了不少的光。十多年後,當劉秀根基牢固時,劉秀立陰麗華為後,郭聖通被尊為「王太后」,兩人的愛情終得圓滿而被傳為佳話。
劉秀事業、愛情雙豐收,作為一個皇帝來講已經是非常難得,更為難得的是,在廢後、立後影響太子之位的情況下,竟然沒有發生手足相殘的流血事件,反而是兄友弟恭,堪稱後世極為少見的帝王之家繼位典范。
郭聖通先生生下了皇子劉疆,陰麗華被接回宮中後生下了劉陽,劉秀稱帝后劉疆成為了太子,郭聖通被廢之後,劉疆顯然沒有資格再坐在太子之位上。自古以來沒有什麼變數的情況下都是皇后之子成為太子,這種情況就比較尷尬了,劉疆需要面對的就是地位上的改變,由嫡子變成了庶子,換是誰都會心生不滿,可劉疆沒有。
劉疆主動讓出太子之位,而劉陽卻執意讓哥哥做太子,兄弟二人互相謙讓反倒讓父親劉秀感到難做,因為這兩個兒子實在太懂事了,但凡有一個惹他不快他都能立馬做出決斷,這種友好的場面實在讓他不知如何是好。
後來在劉疆堅持讓出太子之位的情況下,劉陽這才做了太子,劉秀也沒虧待劉疆,封他為東海王,賜予他「一人獲封兩國,合二十九縣」的特殊待遇。相比「玄武門之變」、「九子奪嫡」,劉氏兄弟簡直就是典型的正面教材。
劉秀的一生就像是開了掛,順利、圓滿到讓人無法相信的地步,作為一名皇帝除了為江山社稷發愁,就是為後宮之爭與皇子之爭而發愁,可這些對于劉秀來說都不存在的,事事順心、樣樣如意,所以在亂世之後他才能專心領導出來一個「光武中興」。
史官在寫東西的時候總喜歡關注一些人性的弱點,要不就是跌宕起伏的人生,這樣的人物在史冊中充滿著亮點,顯然劉秀這樣完美到不真實的人生讓史學家們感到無從下筆,一路的平坦大道,和一路的高歌而讓人感到沒有創作欲望,劉秀就這樣在歷史上成為了一個平凡的皇帝。
參考資料:《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