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0日上午,一艘10萬噸級的巨輪在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北海造船基地完成交付,這艘比航空母艦還大的輪船被命名為「國信1號」,那麼這艘船是用來做什麼的呢?不了解的朋友或許會以為它是某種貨船,但出人意料的是,它實際上是一艘養魚船。
通常大型漁船都是遠洋捕魚用的,沒想到這艘巨輪卻是用來養魚的,據《中國船舶報》5月22日報道的消息,中船打造的「國信 1 號」是一艘養殖工船,設計初衷就是為了養魚,是全球第一艘10萬噸級的這一類型船舶,主要養殖方式是以「船載艙養」模式,就是在船艙中養魚,「國信1號」船長 249.9 米,型寬45米,型深21.5米,設計吃水12米,輪船載重量約10萬噸,排水量則達13萬噸,相當于中國「遼寧號」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的近兩倍。
「國信1號」內設15個養殖艙,放有養殖水體近9萬立方米,相當于42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如果把42個標準游泳池鋪展到地面上,占地面積將達44100平方公尺,但這艘養殖船的甲板面積才10000平方公尺左右,比在地面或近海養殖更節省面積。
該船船艙中可開展大黃魚、石斑魚、帶魚、大西洋鮭、黃條鰤、比目魚等名優養殖魚種養殖,其養殖密度是傳統養魚網箱的4~6倍,養殖周期則可比傳統養殖方式縮短1/4以上,每年大約可生產高品質魚類370萬公斤,和吉林查干湖一年的漁獲量(多年平均產魚量約350萬公斤)相當,就是說它每年的產魚量相當于面積達345平方公里的查干湖了,厲害吧?這在漁業方面的作用等于造了一個查干湖啊!
吉林查干湖冬捕的場面
中國是海洋漁業大國,但中國對海產品的需求量也非常巨大,目前多數海產品都是通過海洋捕撈提供的,近海養殖業也提供了較大的份額,但近海養殖海域面積有限,今后深遠海洋養殖業作用將愈加重要,發展潛力也更加巨大,「國信1號」的運營正代表著中國發展海洋漁業養殖開辟了一條新手段。
這條養魚船也是目前全球設計規模最大、功能最全、實用性和可靠性最強的漁船,毫無疑問它也是中國發展海洋漁業養殖的「大國重器」,是漁業養殖方面的航母級重磅裝備。今后它將在中國黃海和東海遠海海域中游弋式運營養殖事務,不斷尋找水溫、天氣、營養度、含氧量最適合的海域,給船艙中的魚類創造最適宜的生長條件,所以它也如同一片可移動的「海上牧場」。
「國信1號」擁有可控的封閉養殖環境,這有助于船內魚類隔離病源,能提升養殖成活率,還有飼料儲存配置車間與魚獲加工車間,養魚艙還能實現艙內水體與船外天然海水的隨時交換,還有消息稱該船還可以在船的周圍用大網箱直接在海里圍蔽放養,這樣養殖面積將會大很多,養殖產量或能翻倍。
由于能夠隨時移動,所以它也能適時地躲避臺風、赤潮等自然災害,使之免受近海固定式養殖偶爾發生的損失。
「國信1號」養殖船的交付運營代表著中國深遠海大型養殖工船的產業開始規模化發展,預計該船生產的高品質海產魚類將于今年秋季上市。
參考資料:
《中國日報》5月21日文章《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交付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