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癡迷畫中女子,妻子吃醋拿去鑒定,專家:你知道畫上是誰嗎?
文玩無貴賤,人心有高低。
在收藏界,有這樣一種說法:人和物是講緣分的,這些古董歷經千年,被我們所喜歡,不僅僅是我們的福分,也是它們的福分。
這個古董你喜歡它,感覺跟它有緣分,在你眼里,它價值千金。如果你不喜歡它,在你眼里,它就是一文不值。
有一男子喜好收藏,一日,他在偶然間看中了一幅畫,畫中是一位年輕的女子。只見那女子氣質非凡,翩若驚鴻,美的像詩一樣。他一看就相中了這幅畫。
為了買下這幅畫,他跟隨這幅畫輾轉多地,藏主將畫放在哪里,男子就追到哪里。歷時一年多,男子終于如愿以償,將這幅畫以4萬元的價格,收入囊中。
將畫捧回家后,男子如獲至寶,他對妻子說:我對畫中的女子特別有感情,而且我倆特別有緣分,丈夫對畫中的美女甚至達到癡迷的程度,走哪都帶著畫。
丈夫如此喜歡畫中的女子,妻子很生氣,說道:為了這幅畫,他很上心,當初追我的時候都沒有這麼上心。畫中的女子又不能給丈夫做飯,也不能給丈夫生兒育女,丈夫卻喜歡她勝過自己。很明顯,妻子在吃畫中女子的醋。
說道「吃醋」一詞,在如今多發生于夫妻之間或情侶之間,一方產生了嫉妒的情緒。
「吃醋」最早源于唐朝,相傳李世民賜給宰相房玄齡兩名美女做妾,但房玄齡卻不敢要,為何呢?原來他是個妻管嚴,夫人是個有名的「悍婦」,他如果將兩名小妾娶回家,夫人能扒了他的皮。
李世民本著「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原則,將房夫人傳入宮中,并在其面前放了一杯毒酒,表態要麼喝了毒酒,要麼就讓房玄齡納妾。脾氣暴躁的房夫人拿起毒酒一飲而盡。當然李世民并沒有那麼狠心,杯子中放的并不是毒酒,而是白醋。「吃醋」由此而來。
回到正題,這位妻子一怒之下,偷偷將畫帶走,參加了河南某一鑒寶節目。一方面想求證專家,畫中令她吃醋的女子到底是誰。另一方面想問問專家這幅畫到底值多少錢,想把它賣掉,省的丈夫天天盯著它看。
經過專家的鑒定,這是一幅真實的畫作,并非仿品,畫中的女子為文成公主,她是唐太宗宗親的女兒。更最重要的是,專家說自己見了畫中的女子也很喜歡。
這幅畫是當代畫家楊之光的作品,并非古董,楊之光是誰呢?
楊之光先生是著名畫家徐悲鴻的學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人物畫的創作空前繁榮,畫壇形成了「南有楊之光,東有方增先,西有劉文西,北有黃胄」的新四大家格局。
相比于老師徐悲鴻,楊之光在國畫技法上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他尤其擅長人物肖像畫,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人物極富動態優美和張力,善于把美的瞬間巧妙定格在畫面中。他的畫作《西班牙舞》曾在2012年被拍出193萬的高價!
楊之光先生畫中的文成公主,也是歷朝歷代公主中響當當的人物。
公元634年,松贊干布派使者前往大唐,拜見唐太宗李世民,提出要與大唐聯姻,迎娶一位唐朝公主,四年后,松贊干布派使者薛祿東贊再次來唐,并攜黃金五千兩及其他珍寶來正式下聘禮。
李世民為聯姻吐蕃,促進唐蕃友好,便將一宗室女封為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吐蕃書籍《賢者喜宴》曾記載:
松贊干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文成公主與吐蕃松贊干布的和親,促進了中原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交往和融合,唐蕃從此永結姻親之好。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松贊干布對這位賢淑多才的公主寵愛有加,專門為文成公主修建了布達拉宮,宮中共有1000間宮室,供其居住。
同時,文成公主也為吐蕃帶來了大唐先進的中原文化和工藝,促進了吐蕃國的經濟、文化實現多元化的發展。唐蕃的商貿往來也更加的頻繁,同時,松贊干布還專門派遣學者到長安學習中原文化。
在文成公主死后,吐蕃王朝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拉薩至今仍保存為紀念她而造的塑像,而且已有1300多年歷史。
言歸正傳,現場的專家為這位女士的《文成公主像》做了估價,這幅畫約2.2平方尺,楊之光的畫作在市場上很搶手,每平方尺的價格約三至四萬元比較多見,所以,這幅畫的保守估價在6萬元以上。
而她的丈夫當初買這幅畫,僅僅花了4萬元,聽了專家的估價后,這位女士知道丈夫買的這幅畫,在短時間內就漲了兩萬多塊錢,說明丈夫的對畫作的眼光還是很獨特的,妻子的態度也隨之發生大轉變,她說以后多支持丈夫買畫,也幫著丈夫挑美女。
這位女士對丈夫的誤會總算是解開了,并在節目中表示以后不會再因為一幅畫而吃醋了。我認為,其實夫妻二人在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溝通,以便及時打消對方的疑慮,還可以增進夫妻之間的感情。
夫妻雙方更多的是需要相互包容和理解,丈夫如果早點告訴妻子這幅畫的來源和價值,可能妻子也不會吃醋,妻子如果對丈夫多一份信任,這場鬧劇也不會發生。
最后,我想問大家的是,如果這張畫經鑒定不值錢,你認為這位丈夫今后還有好日子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