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后,英國人為什麼再也不能保住他們世界「霸主」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在近代史上大英帝國曾稱霸世界200多年,幾乎沒有人敢去招惹英國人,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卻硬生生地將英國人從世界霸主的位子上直接給拽了下來。

在二戰結束后,元氣大傷的英國人不得不將自己霸主的位置讓給新崛起的美、蘇兩國。說到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朋友不禁就會感到疑惑,英國為何在二戰后無法保住他們的霸主地位?為何會被美、蘇給取代了?

其實,對于英國的衰落也是必然,美、蘇將其取代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近代英國的崛起依靠的是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與工業科技革命,產能上去了便衍生出強悍的軍事力量與掠奪了遼闊的殖民地。

二戰英國

但隨著資本主義及工業革命的不斷推廣,德、美、法等老牌強國也不斷崛起,產能的不斷增長讓這些國家的綜合實力暴增逐漸與英國縮小了差距,并開始對英國人的霸權進行挑戰。

因此,殖民地也就成為了英國人維系其全球霸權的主要仰仗,因為當時英國人占據的海外殖民地最多,大約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土地與人口都被英國人所統治。

對于英國人來說,他們控制了殖民地,也就相當于控制了全球的資源與市場,在近代隨著科技的發展大航海時代開啟,世界也進入海洋時代。可以說誰控制了海洋誰就能掌控全球資源與市場,葡萄牙是如此,荷蘭是如此,英國也亦如此。

繁盛時期的英國

英國人擁有強大的海軍與遼闊的海外殖民地,逐漸控制了海洋的控制權并在此基礎上衍生了穩固的航運、金融等體系,正是這樣英國靠著控制海洋與資源市場維持了他們的霸主地位。

可是,英國卻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硬傷,那就是其本土土地實在過于狹小,而且本土的人口數量也是相對較少,根本就不足以支撐起長久的霸主地位。

再加上當時普遍生產力的水平相對較低,近代戰爭的強度對于工業體量的要求也不是很高,英國人僅憑借火藥與帆船槍炮就能橫掃全球落后地區,所以,英國人在第一、二次的工業革命時期保持住了霸主地位。

二戰英軍

但到了二戰、第三次工業革命,英國人的短板就全部暴露了,因為英國的本土實在是過于狹小,根本養活不了戰勝后的龐大軍隊也無法支撐維持世界戰爭所消耗的龐大產能。

自一戰開始,熱武器戰爭就得依托龐大的工業與人口,所以英國的短板致使其衰落也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不是當時有著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英國小弟對其忠心耿耿的支持,也許大英帝國早在一戰時期就崩潰了,至于他們能否打贏德國,那也會成為未知數,可以說,英國人支撐他們的霸主地位到二戰時期,已經算是非常不容易了。

但在實際上,雖然在二戰前英國仍然被稱為世界霸主,但其實際的「霸主」地位卻已經搖搖欲墜了,因為此時的英國面臨著美、德、蘇甚至是小日本和意大利的威脅。

二戰英國本土

面對這麼多強大的敵人,英國人其實也很力不從心,當時僅一個德國就讓他們很頭疼了,再加上一直虎視眈眈的美、蘇,英國佬的地位被取代也只是時間的問題,可以說二戰是「日不落」帝國走向衰落與解體的一個催化劑。

在二戰期間,英國人的硬傷就愈加明顯地顯現出來,現代的大工業戰爭令英國人有些吃不消,本土狹小資源根本撐就不起二戰龐大的消耗,沒辦法英國人只能硬著頭皮靠著殖民地的資源為本土輸血。

所以,在德國潛艇試圖切斷英國海上航線時,英國人可真是急眼了,不得不向老美緊急求助,其代價就是英國給老美讓出很多利益,如果不是英國人對老美妥協,也許英國人可能被德國人給困死了。

美軍出動

盡管英國人贏得了二戰的勝利成為戰勝國,但也因此大傷元氣掏空了幾十數百年的家底子,所以,在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下,英國人在二戰后已無法維持霸主的地位,只能低頭讓位給美、蘇。

對于英國的衰落,美、蘇可不打算放過這個大好時機,于是,兩國開始聯手瓦解英、法的殖民體系,這也造成了英國人再也沒有力量與美蘇對抗。

英國也就這樣從一個世界霸主淪為了一個二流強國,成為了老美國的「小跟班兒」,倘若英國本土能有像中、蘇那樣的的量體,也許他們的霸主地位可能還會維持更長一些時間吧!

英國佬的讓位

本文參考資料:《英國史》,《一戰、二戰全史》,《英國的衰落》,《百度百科相關詞條——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的崛起與衰落等》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