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總統贊揚過的斯賓塞連珠槍,為何后來不發展了?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輕武器正經歷著從前裝滑膛槍向后裝線膛槍、從單發步槍向彈倉連珠槍轉換過渡的階段,新舊技術都在這一時期交織在一起,混沌中逐漸探索出一條新路。在當時出現的杠桿連珠槍當中,除了之前彩云介紹過的亨利M1860外,還有一種著名的杠桿步槍叫斯賓塞連珠槍,這款槍雖然也是杠桿驅動槍機,但結構與亨利M1860差異很大,在《荒野大鏢客》中,這款斯賓塞連珠槍也出現了。

斯賓塞M1865卡賓槍

斯賓塞M1865卡賓槍

《荒野大鏢客》中出現的斯賓塞卡賓槍

斯賓塞其人

斯賓塞卡賓槍的名字來自其發明人:19世紀美國發明家克里斯托弗·米納·斯賓塞 (Christopher Miner Spencer)。此人1833年6月20日出生在康涅狄格州曼徹斯特(Manchester CT.)的一個農場,12歲時搬到外祖父家,恰好他的外祖父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老兵和槍匠,在那里斯賓塞開始對機械和槍支感興趣,最大的消遣就是用外祖父的腳踏動力車床制作各種木制小擺設。外祖父還送給斯賓塞一把美國獨立戰爭年代留下的舊式燧發槍,他自己動手鋸短了槍管,改裝為一把短管獵槍。

克里斯托弗·米納·斯賓塞

斯賓塞幾乎沒有接受過正規學校教育,從14歲起就到查爾斯和拉什·切尼兩兄弟開的一家絲綢廠里當學徒工,但他在機械方面的天分很高,修好了多台絲織機器,還搞了許多有用的發明,深得切尼兄弟賞識。為開闊眼界,斯賓塞在切尼兄弟支持下到其他企業工作,其中包括柯爾特武器公司,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從柯爾特公司回來后,斯賓塞繼續為切尼兄弟的企業工作,同時利用業余時間搞槍械設計,這也得到了切尼兄弟的贊助。

1860年3月6日,斯賓塞獲得了一項用杠桿驅動槍機旋轉,連續輸送定裝彈進膛射擊的連珠槍專利,這就是斯賓塞連珠槍的原型。斯賓塞試制這款連珠槍時獲得了自己父親奧格登·斯賓塞(Ogden Spencer)的資助,所以他的父親老斯賓塞也獲得了該槍未來50%的利潤。

斯賓塞連珠槍工作原理

斯賓塞連珠槍也是一種杠桿驅動槍機運動,連續供彈的步槍,但它與亨利連珠槍差異很大,走了不同的技術道路,某種程度上說它更原始一些。

首先斯賓塞連珠槍無法像亨利連珠槍那樣,在轉動杠桿時自動壓倒擊錘待擊,它的擊錘沿襲自老式火帽擊發槍,是側置于槍膛外的,每次擊發前除了要拉動杠桿推彈上膛外,還需手動壓倒擊錘待擊;扣扳機擊發時,擊錘被釋放向前敲擊擊針,擊針斜著向槍膛內戳,打擊槍彈底緣發火;打完這一發彈后,射手需再次手動壓倒擊錘待擊,轉動杠桿退出空彈殼,合攏杠桿推第二發彈上膛,再打。所以同樣是杠桿連珠槍,斯賓塞連珠槍操作時多了一個手動壓倒擊錘的動作,比亨利連珠槍更繁瑣。

拉開杠桿,槍機開鎖的斯賓塞連珠槍,可看到它的擊錘是偏置一側的,類似老式火帽擊發槍,不與杠桿聯動。

斯賓塞連珠槍每次擊發都要手動壓倒擊錘再拉動杠桿,比亨利連珠槍繁瑣。

其次斯賓塞連珠槍的槍機不是前后運動,而是做翻轉運動,彈倉也不在槍管下方,而是在槍托里。當射手向下轉動杠桿時,斯賓塞連珠槍的槍機向后翻轉,帶動一個撥片式拋殼挺將槍膛內的空彈殼向后撥出槍膛,同時打開槍托內管狀彈倉與槍機之間的通道,彈倉內最前方一發槍彈向前爬,進入槍機上方預備進膛位置;當射手向上合攏杠桿時,向前翻轉的槍機把這發預備進膛的槍彈向前撥動,推入槍膛,同時關閉彈倉通道,擋住彈倉內剩余槍彈。

斯賓塞連珠槍專利圖紙,它的槍機做翻轉運動,彈倉在槍托里。

槍機向后翻轉開鎖時,注意槍機側面拋殼挺是如何將空彈殼撥出的,以及次一發彈是如何進入預備進膛位置的。

斯賓塞連珠槍的彈倉容量是7發,裝彈時需打開槍托尾部的活門,將槍彈逐發裝入。由于這樣做太慢,發明家埃拉斯圖斯·布萊克斯利(Erastus Blakeslee)設計了一種快速裝彈器,其實是將7發槍彈預裝在一根金屬管里,裝彈時打開槍托尾部活門,把預裝了槍彈的金屬管往彈倉里一插,讓槍彈落進彈倉,隨后拔出空的金屬管,裝彈就完成了,這種快速裝彈器就用發明者的名字命名,就叫Blakeslee。

用Blakeslee給斯賓塞卡賓槍裝彈

用Blakeslee給斯賓塞卡賓槍裝彈

為攜帶這些快速裝彈器,斯賓塞連珠槍隨槍配備一個攜行包,攜行包的外殼是皮革制的,內部有金屬和木制襯里,一個攜行包能裝6、10或13根裝彈器,每一根容量都是7發,但是攜行包和這些金屬管裝彈器重量很大,給士兵增加了不少負擔。

南北戰爭時期斯賓塞卡賓槍裝具復制品,那個插滿管子的黑色背包就是裝Blakeslee的包。

Blakeslee攜行包細節

.56-56斯賓塞邊緣發火彈

斯賓塞連珠槍配用的槍彈叫.56-56斯賓塞彈(.56-56 Spencer),是與斯賓塞連珠槍配套研制,一并推出的。該彈是一種邊緣發火彈,而且是老式的外潤滑彈頭,彈頭外徑與彈殼口外徑相等,都是0.56英寸,14.2mm;彈頭為鉛制,鈍尖頭,重350-360格令(22.7-23.3g);彈殼為黃銅材質,直筒,帶底緣,長度為0.875英寸(22.2mm),內裝42-45格令(2.7-2.9g)黑火藥。.56-56斯賓塞彈用步槍發射初速370m/s,槍口動能1525J,因為初速略高,彈頭也更重,所以威力比亨利連珠槍的.44亨利彈更大,但本質上還是一種低速重彈,彈道很彎曲,所以有效射程不高,只適合200碼內射擊。

.56-56斯賓塞邊緣發火彈

這里要著重介紹下.56-56斯賓塞彈的名字。美國老式黑火藥槍彈普遍采用口徑(英寸)-發射藥品質(格令)的命名方式,但.56-56斯賓塞彈誕生得更早,用的還不是這套體系,它的第一個56指的是彈殼在底緣上方那一圈的直徑,0.56英寸,第二個56指的是彈殼口直徑,也是0.56英寸,這種命名方式獨一無二,不能與后來的口徑-發射藥品質的命名方式混淆。

.56-56斯賓塞彈的初速太低,但因為斯賓塞連珠槍的管狀彈倉和翻轉運動槍機不允許加長彈殼,所以只能通過增大彈殼錐度、收緊彈殼口、配小彈頭,提高拔彈力的方式增大膛壓,提高有效射程。斯賓塞公司自己推出了.56-56斯賓塞彈的改進版.56-52斯賓塞彈,官辦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為騎兵裝備的斯賓塞卡賓槍也生產過一種.56-50斯賓塞彈,這兩種槍彈搭配的彈頭其實尺寸一樣,都是350格令,直徑0.512英寸(13.0mm),只是.56-50彈的彈殼口向內卷得更緊,把彈頭卡得更牢。后來斯賓塞公司還推出過.56-42斯賓塞彈,彈殼有一個瓶形收口,彈殼口直徑縮小到0.42英寸,這種槍彈的初速會更高一些。

各種不同口徑的斯賓塞邊緣發火彈

除了斯賓塞連珠槍,.56-56斯賓塞彈還可用于巴拉德和喬斯林卡賓槍,前者為起落槍機,后者為轉鼓槍機,都是單發裝填,這兩種卡賓槍在南北戰爭中也有少量使用。

南北戰爭中的斯賓塞連珠槍

關于斯賓塞連珠槍最有名的故事莫過于斯賓塞為了向南北戰爭中的北方軍推銷這種武器,在1863年8月18日躲過哨兵溜進白宮,面見了當時的美國總統林肯。林肯饒有耐心地聽斯賓塞介紹武器結構,還進行了一場射擊比賽,對這支槍大加贊賞,北方軍開始大量采購斯賓塞連珠槍。這個故事還被收錄在1990年代《輕兵器》雜志連載的《世界輕武器史上的101個重要事件》里。

反映林肯查看試射斯賓塞連珠槍的美術作品

林肯總統的贊賞大大推動了斯賓塞連珠槍在北方軍中的普及,首先采購該型槍的是北方軍海軍,后來陸軍騎兵部隊也買了不少。南北戰爭期間北方軍共采購各型斯賓塞連珠槍達到230,000 支,最初由斯賓塞自己的公司生產,后來由位于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 RI. )的伯恩賽德步槍公司(Burnside Rifle Company)生產,是南北戰爭中采購數量最大的卡賓槍,僅次于起落槍機的夏普斯單發卡賓槍。

聯邦海軍采購的斯賓塞步槍,有一把劍型刺刀。

斯賓塞卡賓槍,短槍管,無刺刀,主要裝備騎兵。

但這些訂單屬于各部隊自行采購,斯賓塞連珠槍并沒有成為北方軍的制式裝備,聯邦陸軍部拒絕斯賓塞連珠槍的理由與亨利M1860杠桿步槍類似:斯賓塞連珠槍射速太高,耗彈量太大,后勤壓力太大,而且斯賓塞連珠槍價格過于昂貴,要全面列裝太不現實。采購斯賓塞連珠槍的主要是北方軍的騎兵部隊,他們采購的是縮短槍管的斯賓塞卡賓槍,而斯賓塞更希望北方軍步兵能列裝斯賓塞步槍,畢竟這是一個更龐大的市場,但一直到南北戰爭結束,北方軍也沒有全面列裝斯賓塞步槍。

斯賓塞連珠步槍,長槍管,帶套管式棱形刺刀。

盡管如此,北方軍自行采購的斯賓塞連珠槍仍在幾次重要戰役中發揮了巨大優勢,比如葛底斯堡戰役、納什維爾戰役中,裝備斯賓塞連珠槍的北方軍騎兵都用火力橫掃南方軍,為戰役勝利起到了巨大作用。

斯賓塞連珠槍后續

斯賓塞連珠槍是早期杠桿步槍的一種,論性能在誕生的年代還是有優勢的:熟練的射手操作斯賓塞連珠槍能打出20-30發/分的戰斗射速,比起前裝槍2-3發/分高得多,幾乎是壓倒性的優勢,彈丸威力也近似于當時美軍大量裝備的.58英寸斯普林菲爾德前裝槍發射的彈丸。

但看完這篇文章就能發現,斯賓塞連珠槍走的技術路徑有些過于保守了,特別是老式火帽擊發槍元素保留過多,采用側置擊錘,不能在拉動杠桿時讓擊錘自動待擊,這讓它明顯落后于亨利M1860杠桿步槍。

南北戰爭結束 后,政府采購斯賓塞連珠槍的數量大減,1869年斯賓塞公司經營不下去關門倒閉,被福格蒂步槍公司(Fogerty Rifle Co.)收購,而福格蒂公司最終被溫徹斯特連珠武器公司兼并,斯賓塞連珠槍代表的這條技術路線也走到了終點,成為杠桿槍進化樹上一條死胡同分叉。

—完—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