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菜市場還是動物園?可怕的老撾野味市場,保護動物明碼標價

文中野生動物圖片來自于國外合法拍攝

印度有特色三輪車產業「嘟嘟車」,泰國有世界知名的變性手術,緬甸有令人談之色變的緬北詐騙,而老撾在其中似乎存在感特別低,除了老撾啤酒,好像就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產品了,不過,今天我要講的這個老撾特色,絕對讓你大跌眼鏡,那就是老撾的「野味菜市場」。

老撾菜市場中的野生動物品類

上世紀有很多華人來老撾搞經濟建設,其中以湖南邵陽的商人居多,他們在種植業、養殖業都做出了非常棒的成績,使得老撾的農業得到迅速發展。但是老撾人另辟蹊徑,硬是把一個個農貿市場變成了「野味市場」。這些市場里兜售的東西可以說是「無奇不有」,各種各樣的生物,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賣不了的。

隨便進入一個老撾的菜市場,你會產生一個大大的問號,這到底是菜市場還是動物園?

因為已經到這個菜市場,你就能在地攤上看到賣蟒蛇肉的、賣河豚的、賣蜥蜴的,應有盡有。這些動物甚至在還活著的時候就被擺上了臺面,如果你想買,店主可以現殺現賣,如果你膽子大,也可以拿回家自己殺。

就單單拿蛇來講,一些無毒蛇,如老撾白環蛇、火赤煉,還有一些小型蟒蛇都被關押在籠子里,而像眼鏡王蛇、眼鏡蛇這類據毒蛇早已被切成幾段,整整齊齊地碼放在樹葉上,顧客看中哪塊直接挑走就可以了。有些不同品種和花色的蛇,甚至還會被明碼標價地擺在地攤上。

除了蛇,鱷魚也是老撾菜市場中的一大特色,因為大型鱷魚比較難抓,所以菜市場里一般都只有中小型鱷魚,這些水中霸主一旦進入老撾菜市場,也一改往日的威風,被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老撾本土幾乎不產鱷魚,所以大多數鱷魚都是從印度、越南等國家進口的,不如素有「食人鱷」之稱的灣鱷,以及體型稍小的暹羅鱷,當然這些鱷魚到底是野生的,還是飼養的還真不好說,不過一旦到了老撾菜市場,一律當成野味來賣,價格自然也很貴。

另外,蜥蜴在當地也是很受歡迎的食物,當然不是科摩多巨蜥那種體型的,大多是一些如雙冠蜥、綠鬣蜥一類的中小型蜥蜴,體型大概在25-50厘米長,這個爬行動物價格適中,不像鱷魚肉那麼貴。當然還有一些蜥蜴估計連這些賣家都認不出來,畢竟全世界蜥蜴的品種多達7000多種,和野生菌一樣難以分辨。不過賣家可不管它們是什麼種類,統統五花大綁疊在籃子里。

此外老撾特色「昆蟲宴」也是一大重頭戲,許多花花綠綠的蟲子成為了老撾人民的下酒菜,品酒的同時還能觀察蟋蟀蜻蜓的紋理結構,可謂是好雅興。除此之外,老撾的魚類品種也比較齊全,因為東南亞最長的河流湄公河從這里流過,給老撾帶來了豐富的魚類資源,甚至包括許多鳥類都在湄公河附近筑巢,深諳自然之道的老撾人民經常可以在湄公河流域捕捉到蛋白質豐富的魚類和鳥類。

我們比較熟知的穿山甲,這種動物在老撾菜市場照樣賣得風生水起。

同樣的,在很多國家被禁止交易的熊掌,在偌大的老撾菜市場卻屢見不鮮,顧客甚至能貨比三家,找到自己心儀的熊掌。秉承「物以稀為貴」的原則,這樣的地下交易不僅利潤高,還很有市場。

根據英國一家調查機構公布的一份報告,位于老撾的很多商家公然提供野生動物違法交易,有的餐廳甚至還公然寫著出售老虎肉和虎骨酒。

野生動物的肉質保鮮

說了這麼多,大家肯定很好奇,這麼多野生動物的肉,是如何保鮮的呢?

這就考驗到勞動人民的智慧了,由于老撾天氣炎熱,缺乏制冷設備,所以大多數老撾人會把生鮮制成肉干腌制起來,他們會將蜥蜴燒皮去骨,然后加入辣椒花椒薄荷葉腌制,最后用芭蕉葉裹好放入碳爐中進行燒烤,如此一來,便成了可以保存很久的蜥蜴干了。

有的店鋪沒有冰箱囤豬肉,也會直接用辣椒和各種香料腌制,以此來掩蓋掉豬肉身上的餿味,這樣的方法也同樣適用于蜥蜴,水蛇,老鼠,蝙蝠等你能看到的野味。老撾菜市場的店主們都會把它們做成肉干燒烤,一來為了保存,二來為了吸引顧客,許多游客看到老撾菜市場攤子上的野味燒烤,自然免不了嘗嘗「鮮」。

老撾菜市場的日常

在老撾逛菜市場,會有一種回到上世紀80年代的感覺,許多老撾的商販喜歡坐在地上做生意,而且有部分老撾老板不太會算賬,所以他們會把菜裝在盤子里,一盤一盤售賣。

這里的蔬菜價格其實跟中國三四線城市差不多,唯獨白菜賣出了18塊錢一斤的天價,雖然這邊的很多菜都是純天然綠色食品,但由于沒有施用化肥,導致蔬菜營養不均衡,所以賣相并不怎麼樣。

整體來說,老撾菜市場的蔬菜價格還是不貴的,香蕉三塊錢一斤,芒果也是幾塊錢一斤,絲瓜黃瓜就更便宜了。

最后就是魚類,老撾人最愛吃的是羅非魚。由于當地人沒有養殖羅非魚的技術,所以很多羅非魚都是野生的,這也導致其價格水漲船高,價格大概是中國市場價的兩倍。不過這并不妨礙老撾人對羅非魚的喜愛,甚至在他們眼里,這就像「佛跳墻」一樣美味和珍貴。

如果你路過一家路邊攤,會發現這里的蔬菜沙拉20元隨便吃,其實做法還算干凈,就是吃完有一股清潔劑的味道,像這樣的路邊攤在老撾隨處可見,有些燒烤攤子甚至還經常散發著一股隔夜菜的味道,但這卻充實了老撾人民的夜生活,偶爾也會看到一些松鼠小鳥在餐桌旁邊搶食。

總的來說,對于老撾人來說,無論是昆蟲還是爬行動物,這些東西在老撾人眼里都是美味珍饈,雖然對于中國人來說難以接受,但老撾人可謂是「生冷不忌」,就連廣東人都要甘拜下風。

為何老撾人如此鐘愛野生動物?

不過這些野味大多含有寄生蟲和病菌,人吃了之后鬧肚子都是小事,要是出現過敏、食物中毒甚至病菌感染,很可能威脅生命。甚至有人認為老撾人均壽命只有62歲也與此有關,畢竟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4歲,老撾足足少了12歲。

既然野味如此「生猛」,那老撾人民為何」執迷不悟「,天天拿著它們大快朵頤呢?

其實這一切的緣由,都歸因于老撾落后的經濟。老撾工業基礎薄弱,無法生產大量化肥,也沒有錢進口化肥,所以導致當地的農作物產量不高,這意味著人們需要去大自然中尋找食物,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野味菜市場這個奇葩交易場所。

盡管老撾在上世紀80年代就實行了改革開放,但這依然沒有改變老撾貧窮的面貌,這個國家沒有什麼制造業,衣服鞋子都要從中國進口,更不用說其他工業產品了,再加上越戰期間,美國在老撾投下了8000顆炸彈,直到今天還有很多炸彈埋在山間林地沒有被引爆,這也導致人們在種地的時候必須小心翼翼,不然就會誤踩炸彈自爆身亡,這極大阻礙了老撾的農業發展。

所以野生動物就成了老撾人民餐桌上最好的選擇,這個傳統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對于長期進食野生動物的老撾人民而言,估計他們的腸胃早就已經習慣了。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