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外星人是否存在一直是科學界炙手可熱的一個問題。
著名的費米悖論指出:宇宙已經誕生了100多億年,單單在銀河系里就有超過5,000億顆恒星,與地球以及太陽系關系類似的天體結構也有超過100億種, 如此看來,在這些星體上完全有機會誕生出與我們人類類似的高級文明。
不過哪怕我們運用大量的航天器材接收外部的星級信號,卻依舊沒有尋找到任何地外生命的痕跡。
這種前后矛盾的結果無疑是一種悖論,那麼外星人是否真的存在呢?如果他們存在的話,為何遲遲沒有到達地球?關于這些問題,美國的科學家在近期提出了他們最新的觀點……
美科學家的理論
近日美國一對在科學界頗有名望的夫婦提出了一個假說,并且發表在了著名雜志《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上。
這對夫婦認為外星人之所以還沒有到訪地球,是因為他們自身的發展水平過高,已經將本星內部的資源耗盡,無法實現對外擴張,只能在自己所屬的資源枯竭的星球上等死。
這樣的說法聽上去實在是太過武斷,目前的地球文明還無法確定外星生命是否存在,為什麼這對夫婦卻敢大放厥詞的認為外星人已經將本星資源用盡呢?
因此這篇文章已經發表,立刻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抨擊,他們認為這對夫婦是在用科學開玩笑,為自己博取眼球和關注。
不過這對夫妻畢竟是科學家,在發表文章之前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以及精妙的數據推測與分析的。
他們在文章中運用了大量的科學知識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這些術語對于普通人來說難以理解,但卻引起了不少科學家的廣泛關注,因此整個天文學界也開始認真考慮起了這種假說的可能性。
接下來我們就以一種常人可以理解的術語闡述一下這兩位科學家的觀點,讓大家自己理解一下這種假說背后的「證據」。
生產力增長與能源消耗
地球上的生產力增長,無疑是以能源的消耗作為基礎的,在工業革命期間,我們人類就已經學會了利用煤炭來創造生產力,而在未來幾百年的發展中,我們更是探索到了石油,天然氣等地球自帶的不可再生資源,并且借助它們大力發展了人類的現代文明科技水平。
這樣的做法無疑使得我們成為了更為先進的文明,但是也不容忽視的消耗了地球上為數不多的能源。
這種生產力與總體能源消耗之間的比例關系被賦予了一個城市指標——「 超線性」。如果這項指標的總體程度小于1(β<1),那麼生產力與能源消耗之間的關系就是穩定的,能源的消耗可以換取更豐富的生產力。
但是在物種發展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在無意之間把這種能耗比提高,β數值一旦>1,那麼物種就會面臨畸形縮放關系所導致的奇點危機。
簡單來說就是 能源的損耗跟不上生產力的發展速率,從而導致在生產力還未發展到可以獲取其他文明的時候,自身所擁有的資源就被消耗殆盡。
地球也是「外星」
這種超線性的比例關系在一開始是被用以論述地球上的生產力與科技水平關系的,但是如果外星生命真的存在,那麼在他們眼中地球其實也是一個外星,我們地球人也是外星人,所以我們地球上的各種模式也自然就可以被套用到外星當中。
截止到目前,我們地球上的能源損耗雖然可以控制,但卻實打實的引起了人們的焦慮: 在冷戰期間,我們創造了大約70萬枚核武器,在冷戰結束之后,這些武器中的絕大部分都被銷毀,在目前只有14萬枚存在。
這其實就是因為 核武器會給地球臭氧層造成不可逆的空洞影響,減少核武器在地球上的存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確保地球的環境以一個穩定的態勢運轉。
這種「亡羊補牢」式的行為,在科學界被稱之為「 穩態覺醒」,其內涵就是一個物種在走向危險的過程中學習適應并且主動降低自身的生產水平來穩住當前的生態態勢。
如果把這種模式套用到可能存在的外星人頭上,那麼他們不到訪地球也就不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
外星人為何不來?
發表文章的這兩位科學家認為外星文明的發展路線可能與地球極其類似,他們在曾經也很有可能想要去探索本星之外的宇宙空間,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他們逐漸將自身所擁有的能源吸收損耗,再也無力支撐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星際運動。
在自顧不暇之時,他們當然也無力像自己星球之外的文明發起沖擊。
如果這樣的理論成真,那麼很可能意味著 我們與外星人直到宇宙毀滅都沒有機會見面。因為星球之間的物種分布以及資源儲量雖有差異,但是整體模式卻不會發生重大改變。
新生的文明會走上與先前文明一樣的道路, 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把星球資源耗盡,最終只能屈身于本星文明。
結語
這樣的理論無疑是給地球人也敲響了一記警鐘,如果我們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注重對于資源以及環境的保護,那麼我們很有可能也會陷入沒有資源支撐探索的窘境。
而作繭自縛,陷入發達帶來的危機,也難怪各國政府在近些年來一直推行環保主義,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保證自己在未來有飛出地球,沖向宇宙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