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0后,和丈夫在非洲15年,只賺錢不花錢,想回國卻很難

我叫徐元燕(@嘉瑩媽媽在海外),1987年出生在福建莆田的華亭鎮,很多人可能更熟悉我的網名「嘉瑩媽媽」。

我在自家店門口拍的照片。

從2007年開始,我老公和我先后到非洲馬拉維討生活,在這里一待15年,幾乎在非洲度過了我的整個青春,我們的兩個孩子也出生在這里。

但馬拉維的生活條件、教育水平遠遠不如國內,到了上學的年紀,我們只能把孩子放在國內當留守兒童,自己回到非洲賺錢。非洲的生活很苦,我也很想孩子,但現實情況并不允許我們全家團聚,很無奈。

我們的結婚照。

我和老公是同一所國中的,他高我一級,我們互有好感,就在一起了。但他國中畢業之后,我們就失去了聯系。

國中畢業,我沒考上高中。家人讓我復讀,但我不管怎麼努力,成績就是不行。我覺得自己對學習既沒興趣又不擅長,在學校耗著,不如早點出去打工。2003年,我離開了學校。雖然母親讓我先待在家,我卻待不下去, 家里本來經濟條件就不好,爸爸媽媽靠打零工養家,我還有一個弟弟,在家吃閑飯怎麼行?

一開始我未滿18歲,去不了正規大廠,于是我就跟舅舅去晉江做鞋盒,每天爭分奪秒地粘鞋盒,每個月賺幾百塊錢。我不甘心收入微薄,就去了包吃住、工資稍微高一點的飯店、咖啡店做服務員,但當服務員非常辛苦,長時間站著服務客人,經常腳抽筋。后來,我偶然聽說賣手機提成高,又去手機店應聘導購,靠自己的努力,一個月底薪加提成,也能拿到幾千塊。

那時我還在彩票投注站做過打票員,見證過一位客人中五百萬大獎。當時不覺得有什麼,現在壓力大了,覺得有錢真好。

2004年,老公通過他表妹找到了我的聯系方式。原來,他國中畢業之后去了技校,但第二年就選擇了輟學,和我一樣出去打工。 老公也是個留守兒童,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他的父母一直在外面賺錢養家。老公輟學以后,家里也沒說什麼。他在輪胎廠打過工,后來干脆去父母開的小吃店幫忙。

我十幾歲時。

重逢以后,我們沒有再錯過彼此。2006年,我們正式見了雙方父母,并在2007年訂下了婚約。訂婚之后,老公在非洲做生意的叔叔讓他過去幫忙。 我們都還年輕,在國內打工一個月辛辛苦苦,也就掙個一兩千塊錢,聽說去非洲「淘金」能賺到大錢,身邊也確實有不少人在非洲賺了錢回來修了大房子。我覺得出國能賺很多錢,就沒有猶豫,讓我老公去了非洲。他去的是馬拉維,可能全世界最窮的國家之一,2007年剛跟中國建交。

馬拉維貧窮落后,之前很多東西這里都見不到,更不用說能買到。 中國商人來了以后,基本上各種東西都能買到了。而且中國貨價廉物美,在這邊很受歡迎。這些年來,在這邊的中國人也漸漸多了,有開廠做衛生巾、紙巾的、做拖鞋的、做五金的,開服裝店的、百貨的,各種類型都有,當地人也挺喜歡中國人的。在這邊做生意,競爭也小得多。

他叔叔開了好幾家店,我老公就幫著看其中一間店。那家店距馬拉維首都一兩百公里,在很鄉下的地方。每天晚上五點,店鋪關門后,他就一個人住在店里,非常孤單。過了半年,到2008年,他把手里攢的幾萬塊錢都投出去,開了一家自己的店,賣服裝鞋子,然后把我也接了過去。

2008年,我和老公在馬拉維團聚。

當時他叔叔還住在首都,我老公就租了叔叔住處后面的兩室一廳,這樣相互間也能有個照應。

去之前我對馬拉維一點也不了解,直接就過來了。在飛機快降落的那一刻,看到下面白茫茫一片啥都沒有,都沒有房子,才感覺到這個國家真的很落后。

我們兩個人之前都沒有出過國,英文不會,連個「hello」都不會說的那種。一開始就沒辦法跟當地人交流,要干什麼都是靠比劃。第一次來到這麼一個地方,語言不通,飲食不習慣,看所有當地人,都覺得他們長得一樣。當時還是很恐懼、害怕的。

我和馬拉維當地警察的合影。

回顧在非洲這15年, 最苦的就是剛來的時候,錢都投去開店了,沒錢買車,也舍不得買冰箱,剛開始的那個月我們就不吃葷的。

我們不會講英文,那時候也沒有網絡、智慧型手機什麼的,過來的時候就帶了一個英文翻譯機。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剛開始我特地學了兩個單詞,就是包菜跟紅蘿卜,因為這邊附近沒有市場,買菜要開車去,起碼要開10來分鐘,所以得叫當地的工人幫我們去買。一開始就是吃包菜跟紅蘿卜。

現在我們倆英文都可以跟當地人溝通了。 當時我學英文,就每天拿個本子對著翻譯機學,每天都學,比如今天學從數字一從學到一百這樣子。當地人英文也不算很好,有時候聽不懂,我們就手指比劃,他們倒是很上道,一下就知道你要干嘛。

后面我公公又拿了3萬塊錢給我們,我們才買上了車。有半年都沒車,又要做生意,只能要不就借姑姑的車,要不就租一個車子去送貨。

這是我們剛到非洲時開的店面之一。

我們的第一個店很小,只有四五十平米,開在離首都一兩百公里的一個鎮上。那時候匯率比較高,生意也比較好,所以賺錢還是挺容易的。像我們做這種在非洲做生意的,你比如一個店一年能賺個五萬、十萬的,起碼要開3個、4個,一年最少能賺個三五十萬,這樣子才劃算。但是一開始我們沒有車子,資金又有限,還不大懂英文,就只開了一個店。

有車了以后,我們又在別的鎮開了一個店,這個店比較大,應該有一百平米,當時應該是投資了十萬八萬的, 店剛剛開不到一年,隔壁商店著火了,把我們店也燒了。我老公聽說著火了,連夜趕過去,從倉庫后面砸了一個門,搬出來了一點點貨,其他全都焦了。第二個店就這樣沒了。

當時對我們打擊特別大,我們創業剛開始賺錢,就燒光了。但是也沒辦法。在馬拉維這種國家,就算消防隊趕過去也沒有什麼用。這里太落后了,條件有限,消防隊來,灑了一車水就停,跟你說沒水了,就眼睜睜看著它全燒光,一點兒不剩下。

第二個店燒沒了,我們又不能等房東重新蓋房子,就在馬拉維各個小城鎮到處找可以開店的地方,幾乎把它大半個國家都跑遍了。

我們當時的車。

當地的交通條件也比較差,有的甚至是土路,沒有水泥路,我們那時候也沒有導航,英語還說得不好,就一路跟人比劃著,邊走邊打聽哪里有比較大的鎮。

隔了半年,2009年的時候,才又開出來第三家店。在這邊15年,我們前前后后開了不下15個店,開了關,關了開,生意不好的就關掉,又找其他的地方重新開,最多的時候同時手上有六家店。

從開第一個店就遇到過各種各樣的事情。這邊的房子屋頂都是鐵皮蓋的,有一次,晚上來了小偷,把房頂開了個洞進來偷東西。

平時店里也總有小偷小摸,這麼多年一直避免不了。我們做服裝鞋子,是可以盤點的, 但是這麼多年,沒有一次盤點的時候貨是夠的,最糟的時候,整個店貨值六七萬,盤下來缺口將近一萬。

還有之前在鄉下開店的時候,我去店里比較少,營業額都是經理存到我賬戶里,有一次經理跟我說被搶劫了,直接損失了兩萬人民幣。雖然經理說是搶劫,但一點證據也沒有,沒人受傷,他們也沒報警,直到我們到了店里才報警,警察也沒辦法。我不能說他們合伙把這筆錢吞了,只能把店里所有員工全部開除。

視訊加載中...

我們在店里弄了幾個玻璃柜台,賣二手手機。

2016年的時候,服裝店開不下去,倒閉了,當時我們身上就剩幾千塊錢人民幣。有孩子之前,我們賺的錢都拿回家,有孩子之后才開始自己存錢。那幾年,老家蓋房子,我婆婆又生了一場大病,我們賺的錢基本花光了。

當時就面臨著,要不就回國、要不就換個行業重新開始的局面。在非洲這麼多年,落得這樣一個結果,我老公覺得不甘心,還想再試一試,我就找表妹借了八千,湊了一萬五的本錢,開始做二手手機。一開始做的時候,我們每天都忙得要死,沒日沒夜地試手機,賺是賺了,但手機損耗率大,真正算下來,也沒有賺什麼錢。后來貨源熟悉了以后,才越做越好,有時候甚至一次進十幾萬的貨。

靠著做二手手機,我們終于賺到了第一桶金。

一直做到2019年,二手手機也不賺錢了,我老公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剛好有人要轉店,他就拿三十萬接了家百貨超市。

今年1月,我們又投資50萬,開了第二家百貨超市,兩百平的超市,招了8個員工,每一排都要有一個人看著,擺貨、手工貼價,另外就是怕偷。這邊很多人會偷,不管是顧客還是員工,我們似乎也沒有很好的辦法去防止,只能是靠人和人之間真誠相待。

我們現在開的百貨超市,投資了50萬,網友看了以后說像國內的兩元店。

我們的精力只夠看一家店,之前的那家店,我就交給了比較信任的當地員工幫我看。直到最近,因為貨品不齊全等各種原因,老店不怎麼賺錢,我們就決定干脆把它關掉,及時止損。

馬拉維是一個農業大國,經濟作物主要是棉花煙葉和玉米,沒有什麼工業,空氣特別好。商店一般五點就關門,大一點的超市也只是開到七點,不會像國內,做生意做到晚上十一二點。

這里非常缺水,而且幾乎每天都會停電五六個小時。我們店里有發電機,但在家就簡單靠手電筒照照。

當地人的習慣跟我們也很不一樣,他們拿到工資就花掉了,不會說像中國人那樣,每天壓力特別大,錢都攢起來。大部分當地人都是有錢就花,每天也過得挺開心的,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吃了一頓好吃的晚餐,都可以很高興。而且他們也沒有什麼壓力,我在飯店點一杯咖啡,兩個小時以后才端上來。過得特別休閑。

停電的時候,我們就在客廳里架一個電筒湊合。

這麼多年,我們幾乎每天就是看店、晚上回家煮飯、吃飯,刷刷手機睡覺,幾乎沒有任何娛樂,沒有社交。 之前還沒有網絡,想家想爸媽都是買電話卡充錢打電話回家,特別貴,2010年有網絡了,才好了一點。

當地人的主食叫作西馬,是一種用木薯粉或玉米粉做的糊糊,煮得稠一點,一天吃兩頓,很頂飽。他們吃飯就是用手,拿一些西馬然后捏一捏,再去沾湯汁。一般吃飯都是在地上吃,就有一個菜,調料很單調,只有鹽。切菜也是直接用手,不用菜板。我曾經送給員工兩塊菜板,但是他們都沒有拿出來用過。

當地的食物我們都吃不慣,外面餐館里只有漢堡薯條什麼的,我們很少去吃。菜市場里的蔬菜水果非常有限,我自己開了個菜園子,種一些中國人愛吃的白菜、蘿卜、韭菜之類的,算是解決了沒菜可吃的問題。

好在當地的豬肉、牛肉、羊肉價格都不高,我們還是能實現牛羊肉自由的。

我在院子里開了一片菜園子,種了很多蔬菜。

在馬拉維,找到一個好工人非常難得,會做生意、寫價格又會擺貨的人少之又少。雖然他們的工資低,但做事的效率也低,顧客進來也不知道主動去介紹。

唯一不同的是跟了我6年的非洲阿貝,1965年出生的,是我在這邊這麼多年見過最實在、最勤勞的阿貝。我教阿貝種菜,后來阿貝種得比我種得還好,只要他有空,就會去幫我打理菜園、打掃院子。阿貝說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勞動,獲得的才是財富。我特別感恩能在非洲遇到他這樣的人。

有時候我沒當他是工人,而當他是朋友、長輩。 我資助了阿貝家幾個孫子的學費,希望可以幫助到他們。

我和我們家阿貝(右)。

我2011年在非洲得了瘧疾,當時不知道自己懷孕,就打針吃藥了,后來回國檢查,醫生說小孩子不行,當時還去了福州的大醫院看,也沒辦法救,只能拿掉了。

那時候我老公一個人在馬拉維,又出了交通事故,車子、貨都毀了,他也受了傷。當時我都急死了。后來我老公脖子一直不舒服,就是那次留下了病根。他回國檢查的時候,醫生說再差一點人就沒了。

2013年,我在馬拉維生了大兒子, 在馬拉維首都的公立醫院,快生的時候,我老公還在鄉下看店,結果生的時候遇到麻煩,可能是胎位不正,十幾個二十個小時,一直生不出來,后來還是我老公去把中國醫療隊拉來給做了剖腹產,生了個8斤重的胖小子。

兒子剛出生時的照片。

后來生女兒的時候,我們就直接去了這邊的私立醫院,還挺順利的。

兩個孩子都在非洲這邊讀了幼兒園小班,他們在這里生活的時候,常常跟當地的孩子一起玩。甚至有很好的朋友。我女兒現在回國已經快三年了,當地的語言全部都忘記,但還記得曾經的好朋友的名字。

我兒子(中)在馬拉維當地幼兒園時。

【如果你也想講述自己的故事,請發「私信」告訴「自拍」】

馬拉維生活條件、教育水平遠遠不能跟國內相比,等兒子上完了幼兒園小班,我們只能把他送回國交給爺爺奶奶帶,好準備在國內上學。

2018年,我把兒子送回國,要離開的時候,他一直哭著叫「媽媽別走」。舍不得孩子的我難過得撕心裂肺,一路痛哭到機場。2019年,我們又送女兒回去。 到家的時候,兒子就不認識我們了,看見我們之后,就去角落躲起來,不讓我抱,不讓我碰。那時候他已經是個7歲的大小伙兒了,但他對我們那種陌生的眼神,我一輩子都忘不了。后來我問他說你干嘛不讓媽媽抱,他說,我不認識你,你長得跟照片里面不一樣了。

沒能陪他長大,我真的很心酸,他所有的事情我們都不能參與,錯過了他所有的童年。有一年兒子生病住院,我就感覺很懊惱,很心疼,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送女兒回去這次趕上疫情,我在國內陪她適應了一年半,一直到8個月前,才返回非洲。女兒有一次問我,把我所有的零花錢都給銀行,你們能早點回來嗎?

女兒(右二)和她的朋友們。現在她已經忘了當地的語言,只記得老朋友的名字。

到底是再來非洲還是留在國內,我糾結了很久。我們在非洲很少有中國的朋友,曾經有幾個浙江人在這邊,后來也回國了。 我不來非洲,我老公一個人在這里特別孤單,日子會特別難,連個說個中國話的人都沒有。他不會煮飯,生活上三頓都吃不飽,我上次回國一年半,他天天煮稀飯配榨菜或者吃個面條這樣。

甚至我們兩個人在這里,都過得特別苦,晚上等早上8:30上班,早上等下午5:30關門,沒有娛樂沒有社交,每天都要停電。回家就煮一頓吃的,吃完你一個沙發我一個沙發刷會兒手機,然后睡覺,就這樣子。 每天都是這樣的,重復這種生活,沒有一天是不一樣的。有時候,說難聽一點,在非洲生活正常人都會瘋掉。

有我在,他沒那麼累,思想負擔也沒那麼大,孤單了能聊聊天,時間過得快一點。但離開中國,我的孩子就要做留守兒童,對他們來說也很殘忍。

真的很難選擇。

離開之前,我和一雙兒女在一起。

【如果你也想講述自己的故事,請發「私信」告訴「自拍」】

我曾經考慮過留在國內,讓老公回國,我們重新開始,我不怕吃苦。但我老公覺得,我們十幾年沒在中國,就像是生活在國內的80年代的人, 回國以后對中國太陌生了,就很害怕,很迷茫,很多東西都不懂,根本跟不上,回國創業非常難。非洲雖然賺得不多,但是至少它穩。假如回國投資,也不能能保證百分百賺。他想多賺一點,多給孩子留一點財富,讓他們不會像我們這麼苦。

我最終決定回到非洲,是因為在這里十幾年,我知道非洲生活有多不容易,我想告訴我老公不管多苦多累我都會陪在他身邊,但我更希望我們一家可以早日團聚。

2021年,我在莆田買了一個房子,首付花了一百多萬。好歹感覺有所收獲,雖然不多,但都是自己努力得來的。有了房貸,我更不敢放棄非洲這個收入了,每天都覺得壓力很大。 我沒有任何文化,任何手藝什麼都沒有,在中國從頭開始,都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一個月五千塊工資的。

我和老公算賬的記錄。

有天我跟老公聊天,算了算現在每個月的開銷,算完以后嚇了一跳。非洲這邊,店租約8000人民幣,員工工資3000,住房1200,水電費算500,伙食費1000,總計13700。中國那邊,房貸每個月要還13600,還25年,我每個月給婆婆3000,我婆婆幫我們帶兒子女兒,我兒子的托教費是1500,每個月給他們買東西加起來500,還不算我女兒的學費、買衣服的錢。粗略算一下大概32300元。

算出來這個數以后我很不安,就怕有一天我沒有這個收入該怎麼辦?現在的收入勉強可以保持平衡。一想到房貸還有25年,接下來的日子還要在非洲,就覺得遙遙無期。但如果離開非洲,回到國內,我就不知道要去哪里弄錢來承擔這些開支。

馬拉維路邊。

【如果你也想講述自己的故事,請發「私信」告訴「自拍」】

馬拉維的生活雖然苦,卻不是全無是處。

對我來說,這里是個「只進不出」的地方, 我在這里賺的錢,沒有地方花,沒有購物空間,外面的餐館我們也吃不慣,菜我自己種,自己做飯吃,一個月伙食費非常少,基本都能攢下來。

現在馬拉維本地的經濟也比十幾年前進步了一點,以前路上都沒有什麼車,現在居然會塞車了。

這十幾年來在非洲,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我們的父母也希望我們早點回去,一方面是因為疫情,另一方面,現在非洲的生意確實沒有以前那麼好做了,利潤沒有那麼客觀。 我們每次都說再撐幾年,再撐幾年就回去了,然后就感覺中國離我們很遠,好像是個回不去的家鄉。

我在中國的家里裝了一個監控,想孩子了,就經常去看他們在干什麼。平時也能在視訊上跟他們說說話,教他們做作業。

今年五月,兒子滿10歲了,不能陪他過生日,我給他準備了一箱好吃的(左圖)。

我最近在做自媒體,希望在這條路上有多收獲。為了更好地去了解當地風土人情,我雇了一個會說中文的當地女孩,20歲,叫作萬多。萬多的父親在她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從小在中國人開的福利院長大,對中國的文化和習俗比較了解,我教她種菜,教她拍視訊,希望她以后就算離開了這份工作,也能自力更生。

時光如果可以回到十幾年前,我一定不會選擇來非洲,因為太多的未知數。來這里這麼多年以后,我特別想家、想父母,后來生了孩子,放孩子在中國,兩三年見不到孩子,很心酸。

我打算明年我國內的房子交房的時候,再回國試一試自媒體這個風口,如果那時我的自媒體能做起來的話,我想留在國內帶孩子,叫我老公回家,我不想家人分開。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