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男生買13坪廉價房被嫌棄,花43萬裝修仍無法升值:圖啥?
有人說,在香港住公屋的絕大多數都是窮人。
因為公屋的定位非常明確: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租給需要住房的低收入家庭,通常價格十分低廉。
并且,其只能租住,不能交易,沒有什麼升值空間。
所以,不少香港人寧愿擠劏房、籠屋、板間,存錢買居屋或私人樓宇,也不愿意住公屋作為過渡。
但在香港高企的房價面前,狹窄、廉價、沒有升值空間的公屋,卻逐漸成了不少年輕人的選擇。
80后男生Miu,便是其中一位。
出身貧寒的Miu,打小心里就有一個「置業夢」。
而他之所以對房子的執念如此之深,還得追溯到他的少年時期。
從小到大,Miu都未曾擁有過一個獨立、私人的房間。
在他的記憶中,充斥著和家人擠在昏暗、逼仄房子里的畫面,始終過著一種嘈雜擁擠,毫無隱私可言的生活。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他,對房子的渴望可謂是溢于言表。
這樣的窘境,一直持續到Miu大學畢業后。
直到后來,他靠著打工兼職存下來的一些錢,和朋友一起在母校嶺南大學附近,租下了一個單間。
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住進一間帶門的臥室,而當初那份雀躍的神情,如今還歷歷在目。
于是在后來的日子里,Miu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買房。
可居屋和私人樓宇,他在短期內是買不起的,只能將目光放到更好「上車」的公屋。
盡管公屋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但只要符合相關條件,就可以長住。
這對Miu來說,完全足夠了。
Miu也足夠很幸運。
2016年,他成功獲得了公屋的「上車」資格。在30歲之前,終于如愿以償住進了一套里里外外都屬于自己的房子。
由于這是Miu人生中的「首次置業」,當時手頭并不算寬裕。
但他依舊沒有在裝修上妥協,拒絕一切從簡,用自己熱愛的事物塞滿了整個房子。
可以說,Miu的家,濃縮了他對生活的所有美好向往與無限熱愛。
這套公屋不算大,使用面積僅有489呎(約合45m²)。
推開大門,沒有傳統的入戶玄關,僅在右側設置了一組鞋柜用來收納日常鞋物,同時台面還可以承擔隨手置物的功能。
入戶左側做了滿墻衣柜,木色+白色的組合營造出溫馨、寧靜的歸家氛圍,在綠植的襯托下更具格調。
衣柜內部也非常能裝,上方做掛衣區,下方做疊放區,分門別類地收納著不同季節和類型的衣物。
門背后的空間也沒有浪費,安裝了一排掛鉤,用來掛領帶、領結等小物件。 柜頂加裝燈帶,既能快速找到想要的衣服,也能增添氛圍感。
進門處正對著的是開放式餐廳,這里面積不大,放下一組實木餐桌椅就略顯擁擠,但對于獨居的Miu來說完全足夠了。
餐桌左側做了滿墻收納,安裝隔板和置物架,作為陳列、展示區域,底部還擺放著不少綠植盆栽,搭配溫潤的實木家具,更顯小清新之感。
推開餐廳連接另一個空間的門,可以來到兼具辦公、休閑、睡覺的多功能區。
這個空間原本由兩個獨立的臥室組成,但Miu在裝修時,決定砸掉兩個房間之間的非承重墻,再拆掉一扇房門,打造成一個大開間。
同時,將多功能區與餐廳之間改成玻璃半墻,引入更多自然光,使得小空間在視覺上更顯開闊、通透。
多功能區從左到右分別是辦公區、休閑區和睡眠區。
辦公區整體采用了U型布局結構,最大化利用空間,避免轉角區域被浪費。墻面安裝洞洞板+隔板,搭配實木書桌椅,美觀又實用。
在細節設置上,Miu也花了不少心思。比如在書桌頂部和底部分別加裝LED燈帶,營造出舒適、富有格調的辦公氛圍。
靠窗一側的桌面下方,定制了亞克力抽屜,進一步補充收納功能,并且也在頂部安裝了燈條,透明材質在暖光的映照下,平添了幾分溫馨之感。
休閑區僅由一組簡易的雙人沙發構成。
平日里,Miu喜歡半躺在這里,將后方的窗簾拉開,欣賞窗外郁郁蔥蔥的風景,仿佛躺在大山的懷里。偶爾遇上雨天,打開窗戶,還能感受到微風輕拂臉龐的涼爽。
睡眠區則不同于另一側滿滿當當的辦公區,這里則更顯簡約、清爽,實木雙人床搭配藍白灰床品便是全部,營造出靜謐、舒適的休息氛圍。
這樣一套說不出具體風格的小房子,如今已經陪著Miu走過了六個年頭。
但回看這一路,其實并不算順利。
一開始,家人無法理解他為什麼要花錢裝修一套無法售賣的公屋,甚至一花就是10萬(約合人民幣9.1W元),電器、家具買的還都是二手貨。
并且,他們也很不支持Miu舍棄兩個房間,做成一個大開間的行為,認為這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每當這時,Miu都會耐心地同家人解釋,但最后說到「吐血」也得不到他們的理解與支持。
后來,Miu也想通了。
自己選擇的生活,其實是不太需要別人來認同的。
不管是住廉租房,還是用二手家具,都只是他當下的最優解罷了。與其活在渴望被理解和認同的焦慮之中,不如大大方方地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
如今的Miu,只想對自己好一點。
即使一個人獨居,廉租房也不盡如人意,但他也要努力把小日子經營得熱鬧又富有儀式感。
每周他都會抽出時間去花鳥市場,即使不買,隨便逛逛也很開心,因為綠意盎然的植物,總能瞬間治愈他的所有負面情緒。
偶爾,Miu遇到一些適合制作室內景觀的植物,他會現場構想將它放置在家中的哪個位置最合適,確認不會給小房子帶來收納壓力后,才會付錢買下。
他很清楚,正因為獨居小戶型,才更要做到合理收納、理性購買。
如果一味地買買買,暫且不說會不會讓日子過得更好,房子先變得又擠又亂是肯定的。
很注重合理收納的Miu
「30+,男性,獨居廉租房」,類似這樣關鍵詞,總會讓人先入為主地聯想到無序、亂糟糟的畫面。
但于Miu而言,獨居并不意味著放縱自己,相反,要有一顆自律且豐滿的心,去熱愛生活,取悅自己。
正如他說的:「不管你住在哪,不管你住怎樣的房子,都要讓自己最舒服,努力把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都過得熠熠生輝。」
本文圖片與素材來源:[email protected]米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