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神星,只是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顆小行星一定不是個善茬。
古埃及神化中掌管黑暗、混亂以及破壞的神明叫做「阿佩普」,其希臘文名字就叫做「阿波菲斯」,也就是毀滅之神,而毀神星的名字就是從這里來的。為什麼要給一顆小行星起這樣一個名字呢?因為科學家們曾經認為它會撞擊地球,從而給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帶來毀滅性的災難,甚至于科學家們連它撞擊地球的具體日子都已經計算出來了,那就是2036年4月13日。那麼這個日子到底是怎麼得出來的呢?為什麼后來毀神星撞擊地球的警報又被取消了呢?
這個故事還要從2004年的6月19日說起,當時三位科學家在基特峰國家天文臺的數字圖像對比中發現了一個光點,有些特別的是,這個光點出現了明顯的位移。
最初這顆小行星并沒有名字,而只有一個編號,為「2004 MN」,這是一顆直徑在400米左右的小行星。在天文學上,半主軸小于一個天文單位,在地球軌道之內的近地小行星就被稱之為「阿登型小行星」,2004 MN就是這樣一顆小行星,而且它與地球軌道存在兩個相交點。人們真正意識到這顆小行星可能會撞上地球是在2004年的12月24日,在對大量觀測點所收集的數據進行模擬之后,發現這顆小行星在未來撞擊地球的機率達到了1/233,此后,隨著觀測點數據的增加,這一機率開始迅速提升。
在12月24日的晚些時候,2004 MN撞擊地球的機率就提升到了1/62。
在兩天之后,也就是2004年12月27日,在收集了176個觀測點的數據進行模擬之后,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機率提高到了1/37。不過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方式與我們所想的可能并不一樣,它并不是直沖沖地一頭撞上來,而是需要地球拉它一把。根據計算,2029年4月13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在這一天,這顆小行星將會從地球靜止衛星軌道內通過,而其所通過的位置恰好是地球的引力鎖孔位置,所以它的運行軌道將會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而發生改變,而這次軌道的改變將會給它未來撞擊地球埋下伏筆。
軌道改變后的毀神星在繞行7周之后,便會撞上地球,而這個撞擊的時間就是2036年4月13日。
在確定了撞擊日期之后,這一消息馬上就被公開了,這可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確定一顆小行星將會與地球相撞,所以全球天文臺對于這顆小行星都格外關注,然而隨著觀測點數據的進一步增多,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機率卻開始下降了。2004年12月28日,在對139個觀測點數據進行模擬之后發現,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機率是非常小的,而且只有在2053年的4月13日,才有微小的可能會與地球相撞,而其它日子與地球相撞的機率基本為零。
衡量近地天體撞擊地球的指標被稱作「杜林危險指數」,在2006年8月5日,這顆名為毀神星的小行星的杜林危險指數指數終于降至零級,也就是說它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徹底消除了,原來一切都只是虛驚一場。
雖說是虛驚一場,但對于天文愛好者來說,這卻意味著一次盛宴。毀神星雖然不會撞上地球,但它于2029年4月13日穿越地球衛星靜止軌道卻是會發生的,只不過它穿越的位置并不會經過那個引力鎖孔。屆時它與地球的距離僅為3.2萬公里左右,這意味著我們只需要使用一部小型望遠鏡就可以看到這顆直徑只有400米的小行星,一個人在一生之中能夠趕上一次這樣的機會都是很難得的。
現在毀神星撞擊地球的警報已經解除了,但想一想還是有些后怕,如果這顆小行星真的撞上地球,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災難呢?
撞擊地球的小行星所能夠造成的破壞與這顆小行星的質量和速度息息相關。毀神星的質量約為4.6X10∧10噸,而其與地球的相對運行速度約為每秒12.59千米,這樣的一顆小行星如果撞擊地球,所釋放的能量大體相當于20億噸的TNT當量。如果你對于TNT當量沒有概念,那麼可以說得更簡單一點,這個威力足以直接毀滅一座城市,但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撞擊之后所產生的地震、海嘯以及火山噴發,所造成的間接危害是難以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