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里海盜規模有多大?海盜如此猖獗,為何多是驅趕而不根除?
受一些影視作品的影響,每當提起海盜,年輕人們想到的不是那些在海上劫掠作惡的亡命之徒,而是一群快意恩仇、追求自由的江湖俠客。
不少人心中會有著諸如《加勒比海盜》、《海賊王》等作品帶來的浪漫想象,但這跟真實的情況相去甚遠。
海盜和強盜、土匪沒有本質區別,他們都是殺人越貨的違法犯罪分子。只是遠洋的生活對陸地上的人來說過于陌生,所以被蒙上一層傳奇色彩而已。
文藝作品中的海盜,其原型大多來自大航海時代。
而步入19世紀后期,隨著海軍現代化以及海岸警備體系發展完善,曾經在大西洋主航道上叱咤風云的海盜已基本絕跡。
然而,在1991年之后,「海盜」這個沉寂多年的古老名詞突然登陸各大新聞板塊,像一張揭不掉的標簽一樣,與亞丁灣沿岸國家——索馬里緊密聯系在一起。
2008年11月15日上午10點,索馬里海盜劫持了一艘滿載200萬桶原油、價值一個億的豪華油輪「天狼星」號。為了贖回油輪,所屬公司不得不在預訂地點向海盜空投300萬美元的現金。
2010年4月4日,索馬里海盜劫持了韓國一艘30萬噸超級油輪「三湖夢幻」號。營救無果后,韓方用900萬美元的價錢將其贖回,創下索馬里海盜自興起以來獲利最多的一票。
直到21世紀的今天,每年發生在亞丁灣海域的海盜襲擊事件仍有上百起,對國際航運造成重大安全威脅。
那麼,索馬里這個國家到底是怎麼了?海盜這個本該消亡的罪惡行當,為什麼會在索馬里死灰復燃?索馬里海盜有多少人,清除他們有多難?
一、亞丁灣:海盜的溫床
一般來說,一個地區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才能形成海盜:
一,處于重要航線上,來往船只受地理因素限制只能選擇往該地區的海岸靠攏;
二,該地區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政府來執行國內法或國際法;
三,這個地區必須擁有大量無就業勞動力。
而亞丁灣就是一條非常重要的貿易通道——遠洋的船只如果不通過亞丁灣,那麼需要繞過整個非洲大陸才能到達歐洲。
此外,也門和索馬里一樣也是一個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兩國也都地處亞丁灣沿岸。因此,也門也加入了海盜聯盟。
簡而言之,亞丁灣是一條富裕的貿易路線,但卻坐落著兩個貧乏的國家,這就為海盜的出現提供了溫床。
索馬里上一屆有能力履行治安職能的政府,在90年代初就已經垮台了。而自1991年索馬里內戰以來,這個國家一直處于軍閥武裝割據的無政府狀態。
為了謀生,許多索馬里人逃到國外,淪為難民。
國際社會不知道該如何處置這些人,大約有30萬索馬里人住在肯尼亞的達達布難民營里,那里每天的平均收入不到50美分,就業機會極其有限。
于是,海賊團在難民營設置招募所,他們勸說難民,與其在營地里浪費生命,還不如冒著被絞死的風險到海上搏一搏。
而索馬里是一個失敗的國家,對索馬里人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改行當海盜卻又什麼都可以得到。
海盜每天的任務就是襲擊他們所能發現的船只(除了軍艦),抓住船員,并將其關押在岸上的大本營里,索要巨額贖金。
況且,海盜團實行了非常寬厚的退休政策,海盜成員搶錢搶到一定金額就可以退出江湖。
于是,大量的貧苦百姓被吸引著加入了海盜的隊伍。他們在海上助紂為虐,可憐的是他們沒有更好的選擇。
二、到底是誰做了海盜?
組成海盜的人,很多是運氣不好的漁民或看不到希望的街頭暴徒。
由于索馬里處于內戰狀態,無法在陸地上維持法律和秩序,更不用說在海上。
因此,外國漁船常常在沒有任何許可的前提下在索馬里海岸捕魚,他們擁有先進的捕撈技術,甚至清洗了魚類的卵,將許多物種趕盡殺絕。
但政府卻沒有能力組織海警把他們趕走。
對此,一些漁民只能自發性地去報復這些搶生意的越界漁船。
所以,早期的索馬里海盜團都從名稱上自詡為正義的一方以及秩序的維護者。例如邦特蘭衛隊、國家海岸志愿護衛者。
漁民們拿下越界漁船之后,要怎麼處理上面的船員呢?總不能白白送回去吧?不給一點苦頭吃,他們下回還會來。
因此,一些漁民就建議將其扣為人質,向他們所屬的國家索取贖金。
長此以往,他們發現搶劫好像比捕魚更賺錢。
從那里之后,武裝自保的漁民逐漸演變成襲擾各方的海盜,襲擊的矛頭也從鄰國越界漁船轉向更加富裕的商船。
他們將搶來的錢用于支持整個海盜行業,包括造船維修、貸款購買槍支和快艇等等。
另一個將正經漁民逼上梁山的禍端,就是原油運輸。
由于來往中東產油國的油輪老漏油,污染水域,把魚給毒死了。因此,索馬里漁民發誓要打擊任何向索馬里海域傾倒有害物的行為,例如工業國家的化學殘留物以及核廢料等。
在國家沒有政府可以維護海岸主權的情況下,索馬里的漁場——曾經極其豐富的珊瑚礁生物群,都被外國漁船給剝光了。
索馬里過去的漁民別無辦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的生計從海底被拖走。
可與此同時,因為沒有政府阻擾,許多外國船只從索馬里水域傾棄有毒廢物的指控,因為這麼做比起通過常規渠道處理有毒廢物要便宜得多。
漁民迫不得已武裝自己,只能扛下本該由海岸警衛隊履行的職責,這就是為什麼索馬里人會對靠近亞丁灣海域的船只發動襲擊的最初原因。
不幸的是,他們行動得太晚了,當地的漁業資源已經蒙受巨大損失。
三、海盜也有道
由于本地漁業遭遇重創,隨著時間的發展,索馬里的貧民越來越多,加入海盜的人也越來越多。
據統計,索馬里各大海盜團加起來一共有1100到1300人,這些海盜在2008年靠搶劫獲取的收入高達1.5億美元,已經漸漸成為索馬里的支柱產業。
伴隨著組織的壯大,海盜的分工也愈加精細,由此產生了三類分工:
第一類是漁夫,他們精通航海技能,知道如何在開闊水域的找到方向;
第二類是民兵,他們以前為地方軍閥和部族而戰,熟練槍械操作和保養;
第三類是技術專家,會說英語,會用GPS和衛星電話。
在這個組織里,一個「成功」的海盜團長一年可以賺100萬美元,手下小打小鬧的也可以掙到五位數。而在這個國家,吃一頓晚餐消費不到1美元。
當獵物進入搜索范圍時,海盜的快艇會全速逼近目標船只,用專門的梯子登上甲板。
這時,察覺到海盜來襲的船員會藏進隱蔽的安全艙里。
別看遠洋貨輪那麼大一艘,其實船員就幾個,往安全艙一鉆,茍上個三天三夜都不是問題,在里頭安安靜靜等海軍過來救援就OK了。
這直接導致海盜的行動成功率很低。經統計,在海盜的上千次嘗試中,只有15至20次成功。
索馬里海盜也很少殺人,他們只求財,錢給夠就不會撕票,船只也會原封不動地還給公司。
海盜交付贖金的方式目前也不支持掃碼支付,而是用一種很原始的方法,使用直升機低空飛行,往海盜團的岸上臨時據點空投防水行李箱。
在這個過程中,海盜收款員會在陸地上發射信號彈標明大概位置。
那麼,為什麼有些公司愿意支付贖金給海盜,而不愿意雇傭安保公司的人去跟海盜激戰呢?
原因很簡單,保鏢的傭金太高了!一天至少一萬美金,比贖金還高。
航運公司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索馬里海盜已經了解了這一點,所以也沒敢多要,久而久之就產生了一個惡性循環。
船員甚至不需要配槍,公司在反海盜技能培訓的時候會告訴他們說:
遇到海盜,第一是躲,第二是用衛星電話聯系海軍。
如果被抓了,不要反抗,確認船上貨物完整,坐等公司贖人就行,權當帶薪旅游。
生命安全永遠排在第一位。
四、如何剿滅海盜?
索馬里海盜這麼猖獗、這麼囂張,人還這麼少,為什麼不出動軍隊把他們根除了呢?
又為什麼,現代海軍在公海上遇到海盜的做法是只驅趕,而不捕不殺呢?
首先,把海盜給活捉了其實也沒什麼用。
索馬里是一個失敗的國家,想要審判海盜,只能去塞舌爾的國際法庭。
但他們的法院太小,無法處理積壓的案件,要排隊等幾個月才能輪到他。而且候審期間,海盜不用蹲看守所,他們的老大支付得起取保候審保證金。
就算真到審判那天了,老大也能為他們請來最好的律師,他們很容易因為程序而逃避法律制裁。
現在,世界各地的監獄里關押著1000多名索馬里海盜,但只關不殺,也沒人想要殺雞儆猴。
目前,網上對此的解釋有兩種,一是報復論,二是海上霸權論。
如在2011年,韓國萬噸貨船遭海盜劫持,并索要高昂贖金。韓國總統李明博一看,你們去年不是搶過了嗎?又來?
「連超級油輪都敢劫持,已經不是一般的海盜了,必須要重拳出擊!」
韓國這回根本不慫,直接派出特戰部隊將這些匪徒一個個送上天,21名人質被全部解救。
消息一出,氣急敗壞的海盜揚言要對韓國展開報復。
一位名叫穆罕默德的海盜打電話給路透社,說:「我們從沒打算殺人,但現在我們要復仇。」
「我們再也不接受韓國船的贖金!被我們逮到了有你們好果子吃的!我們將燒掉船,殺掉船員……因為韓國殺死了我們的伙伴。」
因此,有人認為,不剿滅海盜是因為害怕海盜報復。但現在已經過去九年了,海盜們對韓國人的報復行動仍然停留在顱內,不足為信。
另一種說法是,海盜的存在,為各國軍艦出入亞丁灣提供了合適的理由。如果海盜被殺光了,那麼各國軍艦就沒有理由大規模出現在這些海域上。
然而,實際上,海盜猖獗的地方都是公海,或者是沒有海警的索馬里領海。根據《國際法》,軍艦本來就可以走這些海域自由航行。
實際上,與前幾年相比,在各國海軍的努力下,海盜活動已經大量減少。
從2020年開始,海盜襲擊事件大幅減少,戰艦已部署在海盜活動的海域巡邏,商船也有了更好的防御設備。
要根除海盜,更現實的是消滅陸地上的海盜避難所,在當地重建秩序,成立穩定的政府,海盜行為才能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