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大神網友自家在家培育出各種美麗的晶體,過程簡直太神奇了!
話說,自然界生長的很多礦物晶體都非常漂亮,從顏色到形狀各有各的特點。
其實有一些化學物質,經過一系列操作也可以培育出晶體。
在Reddit上就有一些喜歡培育晶體的民間大神,經常推文曬他們的成果,分享培育經驗,
這些漂亮的「水果糖」,都是慢慢「種」出來的,一起來看看吧.......
(某些試劑為有毒有害試劑,試驗過程也可能出現危險,非專業人士請勿自行嘗試!!!)
-
瀉鹽晶體,即七水硫酸鎂,
它是釀酒、印染、制作化肥等過程中常用的原料。
制作原料是瀉鹽顆粒和水,
網友經過加熱制作出飽和瀉鹽溶液;
在溶液里吊一根魚線,可以長出粒狀或針狀的小結晶;
放置1天、10天和一個月后,晶體明顯長大;
晶體能長到幾厘米;
最大的一顆,在兩個月內長到126克;
除了單晶體,也可以長出晶簇;
有的成品凈度很高,能透出紙上的字跡。
-
硫酸亞鐵晶體,
晶瑩剔透的薄荷綠色,真的很像薄荷糖。
制作原料需要用到鐵和電池酸,
網友從五金店買了一把鋼制扳手,當做鐵的來源,
將扳手泡在電池酸中,
用電解法制作硫酸亞鐵溶液;
靜置蒸發等溶液達到飽和,5天后燒杯底部開始結出微小的晶體;
隨著時間推移,晶體越長越大;
得到像綠色玻璃塊一樣的晶體。
裝在小瓶子里很好看,
顏色美呆。
也有網友曬出自己培育的硫酸亞鐵晶體是這樣的,顏色也很好看,就是沒啥形,
還有在鐵絲上生長的硫酸亞鐵晶體,像一只雪花。
-
醋酸鹽晶體,這是沒切割和拋光的狀態,已經很有光澤感。
制作原料是廢銅片和醋;
這位網友用醋清洗銅幣得到藍色飽和醋酸銅(II)溶液,
可以進行加熱或靜置2天,
等溶液慢慢晾干,就會產生結晶;
在放大鏡下是這樣的;
如果在溶液里吊一根魚線,結晶就會附著在魚線上生長,
6個月時間晶體能長到這麼大。
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萬一溶液里掉進一些雜質,可能會長出奇怪形狀的晶體,
比如這種藍色的「海藻」。
-
硫酸銅晶體,
上過化學課的人估計都記得藍色硫酸銅溶液,它的晶體也是鮮艷的亮藍色。
制作原料是硫酸銅粉末和熱水,
調制出藍色的硫酸銅溶液;
倒一些溶液在比較淺的容器里,等一兩天就能結出小晶體;
找長得完美的小晶體當做晶種,用鑷子夾出來,拴上魚線,
放進大瓶硫酸銅溶液里;
讓小晶體繼續生長,等它們逐漸長大;
一個月后就能得到大塊硫酸銅晶體;
一般穩定的飽和溶液中容易長出大塊的單晶體,不太穩定的過飽和溶液中容易長出晶簇。
顏色非常濃郁,
不過,硫酸銅晶體結構內含水,暴露在空氣中會脫水變白,
可以涂一層指甲油,或裝在密封袋,再跟硫酸銅粉末一起保存在密封容器里,都可以防止脫水。
-
氯化鈉晶體,
氯化鈉是食鹽的主要成分,理想的晶體形狀是立方體,
一些小伙伴可能在化學課上也做過這個實驗。
制作原料是無碘食鹽(或不加任何添加劑的海鹽)和熱水,
沖制氯化鈉溶液,加熱至溶液表明出現白色小鹽片,冷卻后蓋上蓋子靜置一天;
過濾雜質,得到透明的飽和氯化鈉溶液;
倒一些溶液在培養皿中,兩天后結出小晶體;
小晶體可以作為晶種,分別放進溶液里繼續生長;
蓋上蓋子能讓環境更穩定,有助于長出更透明的晶體;
晶體會慢慢長大,一個月就能長到邊長1cm左右;
最后得到亮晶晶的氯化鈉晶體,
還可以培養晶簇。
-
草酸鐵鉀晶體,
顏色像啤酒瓶。
制作原料是鋼絲球、草酸粉末和碳酸鉀粉末,
用水浸泡鋼絲球,等鋼絲球生銹,制成鐵銹水;
經過過濾提純加熱等步驟,制成氧化鐵(III)粉末;
在溫水中加入草酸和氧化鐵(III),
得到棕紅色溶液;
再加入碳酸鉀,經過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溶液變成綠色;
把溶液倒在比較淺的容器里,放在穩定環境中靜置,
等待慢慢結出晶體;
17天后,長出比較大的晶體;
顏色很漂亮。
想要更大的晶體,可以用上文提到的方法,用魚線吊著小晶種浸泡在溶液中,
三周后能長出大塊的晶體,
晶體很完整。
草酸鐵鉀晶體暴露在光線下會變白,顏色也不難看。
-
金屬銅晶體,
樣子很有藝術感。
制作原料是硫酸銅粉末、水和銅片,先制作硫酸銅溶液,
使用電解法,正極接一根銅管,負極接一塊比較短的銅片,浸泡在溶液中;
打開電源,經過9天負極逐漸長出珊瑚狀的銅;
晶體是這樣的,
這個版本的晶體比較短。
網友經過摸索,把電流調小,
長出了更長、更尖的銅晶體。
除此之外,網友們還培育了更多晶體,
比如磷酸一銨,像冰簇一樣,
糖晶體,
谷氨酸鈉晶體(味精的主要成分),
明礬晶體,
莫爾鹽晶體,即硫酸亞鐵銨,
硝酸鉀重結晶,
乙酸銅鈣晶體,
金屬銫凝固時的樣子,
鐵氰化鉀晶體,
氯化銅晶體。
這些神奇的結晶,我們還是欣賞一下就好,
再次提醒大家,某些試劑為有毒有害試劑,試驗過程也可能出現危險,
非專業人士請勿自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