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何意?老祖宗的智慧之談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顧名思義,指的是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的話語,俗話很多是取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的,非常之接地氣,很多俗話,是存在一定的道理的,是古人的智慧結晶,對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指導意義,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話,叫——「 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

第一、縱有麒麟子

何為麒麟子?說起麒麟,想必大伙并不會覺得陌生,麒麟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與龍、鳳、龜、貔貅并稱為五大瑞獸。根據《淮南子》的記載:「 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可見,麒麟是應龍的血脈傳承。

而在坊間傳說中,有「麒麟送子」的典故,傳說圣人孔子誕生前,便有麒麟吐玉書于其家院的吉現,而民間百姓也用「麒麟兒」、「麟兒」來稱呼自家聰慧的小孩,南北朝時時,人們則用「吾家麒麟」來稱呼家族中天資聰慧的小孩。

當然,也有類似的俗話,例如「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

從上述分析可見,「縱有麒麟子」中的「麒麟子」,指的是德才兼備的子弟。

第二、難敵化骨龍

那麼,又何為「化骨龍」呢?化骨龍其實指的是饕餮,饕餮站在麒麟的對立面,麒麟是神話中的瑞獸,而饕餮則與混沌,梼杌、窮奇,并稱為「四大兇獸」,并且饕餮以兇惡貪食著稱。

值得注意的是,關于饕餮是不是龍的兒子,存在爭議。根據資料記載,「龍生九子」的說法,來自明代的《玉芝堂談薈》一書,可見,龍生九子的說法起源是比較晚的,龍生九子也有不同的版本,其中一個版本認為饕餮屬于龍的九子之一。

而在《山海經》、《呂氏春秋》和《左傳》中,皆有關于饕餮的記載,這些記載中,并沒有「饕餮是龍九子之一」的說法,相反,有饕餮是縉云氏之子的記載:「 縉云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侵欲崇侈,聚斂積實,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

從《左傳》的描寫可知,饕餮是「 不才子」,有著諸多的惡弊。至于用「化骨龍」來指代饕餮,其實源自粵語中的地方俚語,時至今日,也有一些老廣州在日常用語中會提及「化骨龍」一詞。

「化骨龍」有兩層含義,其一層含義指的是那些食量大、或者調皮搗蛋的孩童,有調侃、玩笑、自嘲的意味。另一層含義則帶有貶義,用來指代家族中那些好吃懶做、不事生產、同時過分貪圖逸樂的子弟,簡而言之,用來形容敗家子。

總結:

回過頭來看這句俗話「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它告誡人們的意思是,即使家族中,有麒麟子這般德行高尚的杰出子弟,為家族做出了貢獻,但是倘若出現了化骨龍,也就是敗家子,一切都會被敗光。這句俗話提醒人們,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家中倘若出現敗家子弟,對于整個家族的發展而言,危害極大。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交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