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的恥辱,一款只適合半自動射擊的輕機槍

在L85服役之前,大英的步兵裝備的是不能全自動射擊的FAL,因此步兵班組內還裝備了MAG作為班用機槍,但是MAG還是太沉重了,并不是靈活的自動武器,所以大英步兵還裝備了斯特林沖鋒槍。1982年時,英國陸軍每個步兵班的槍械包括7支L1A1(英制半自動FAL),2支斯特林,1支L7A2(輕機槍狀態的MAG),看起來比較笨重寒酸實際上已經還算不錯了,因為當時一部分海軍陸戰隊甚至還在用布倫作為班機。

所以SA80計劃不止研發了L85自動步槍,還研發了包括作為輕機槍的L86,作為短步槍的L22。L86最大的特點就是有一根646mm的重型長槍管,兩腳架位置看似位于槍口,實際上是位于一個長長的支架上,支架主體在槍管下方,支架后方靠螺釘固定在機匣內壁,正好利用了SA80節套之前的上機匣內部空間,畢竟SA80的上機匣實在是太長了。L86A1的重量更是驚人,空槍就有5.4kg,比L85A1加了瞄準鏡和實彈匣還沉了近500g,所以L86A1兩腳架的支架上就設置了很多用于減重的鏤空。

▲L86的槍口裝置也是螺接在槍管前方,槍管也是靠螺紋固定在節套內。長長的兩腳架支架有很多鏤空結構,靠4顆螺釘固定在機匣上

▲ L86A1的護木比L85A1更短,彈匣后還有一個握把,裝上瞄準鏡和實彈匣的戰斗全重高達6.6kg

L86作為輕機槍,護木要更短一些,槍托后方也增設了托肩板,更令人驚奇的是,彈匣后方居然還加了一個握把,方便臥姿射擊時左手據槍,PKM的鏤空槍托也是相同的作用。筆者也很好奇這種握把的實際效果究竟如何,于是就用膠帶給95式步槍的彈匣后也粘上一個垂直握把,實際操作發現這個設計相當雞肋,因為這個位置的握把只有在有依托狀態,尤其是臥姿狀態下射擊時還算有些用,其它狀態全都不好用,握把又細又離身體近,有時候甚至還會鉤掛裝具。不過輕機槍大部分時間也是「伏地魔」,這個小握把可能對于無托輕機槍來說還算合適。

▲圖中槍械為L86A2,彈匣后的小握把對于無托輕機槍來說還算實用

英國陸軍訂購了8000挺L86A1,一個步兵班配兩挺,皇家海軍和空軍則合計訂購了10000挺。在海灣戰爭中,L86A1的表現也和L85A1一樣糟糕,還有更嚴重的全自動射擊首發離群問題,即第一發彈著點很正,其余的彈著點都偏左上。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L86和L85的槍機框一樣,都是左側缺了一塊為槍機導軌讓位,再加上槍機框左側還開有曲線槽,槍機框整體重心是偏右的。復進到位時,撞擊點也是偏右的,槍管根部右側受到撞擊,槍口就會往左運動,這是閉膛待擊槍械都有的問題。

▲ 重心偏右的槍機框

此外還有一件更神奇的事,那就是相關報道中提到,L85A1為保證可靠性要盡可能的打點射,L86A1則要盡可能的打單發。筆者并沒有查詢到官方是如何解釋并解決這個問題的,但還是可以瞎猜一番。雖然L85和L86主要都是用30發彈匣供彈的,但L85A1的理論射速為610-775發/分,L86A1的理論射速貌似因加大了導氣孔提高到了700-850發/分。雖然是二者大量零件都可以通用,但輕機槍的零部件強度一般是要高于步槍的,發射機也是如此,L86A1的擊錘和阻鐵的強度,相比 L85A1應該有所強化。L85A1因為射速低,擊錘的強度還算足夠,但單發阻鐵強度不足,所以最好是要打短點射,降低單發阻鐵使用機率;L86A1則因為射速高,或許還要經常打長點射,擊錘就算強化過了,強度還是不足,單發阻鐵強度則因強化過,還能支持打單發……

HK接手的L86A2也采用了L85A2的那些改進設計,HK還優化了L86A2的槍管材質和工藝,讓L86A2的單發精度變得更高了。然后L86A2改完還沒多久,英軍決定采用L110A2作為新班用機槍(HK:RNM,退錢,啊不對,明明是英國佬給我們錢啊),即傘兵型Minimi輕機槍,畢竟L86A2基本只能用30發彈匣供彈,連 RPK都不如。在L110A2大量裝備部隊之后,L86A2居然意外的轉型成為了精確射手步槍,M38看了直乎內行。不過在2018年,由于Minimi的精度實在太差了,同時為了給基層步兵減負,英國步兵試驗與開發小組(Infantry Trials and Development Unit,ITDU)宣布要將Minimi逐步退出現役。2019年,隨著L129的陸續到貨,L86A2也退出了現役。

▲ L129雖然是真正的DMR,但目前采購數量不足,沒法裝備到所有班組,L86A2改裝充當DMR成了無奈之舉,雖然槍管長,但精度應該也不差,英國2018年宣布放棄Minimi的同時,也提出了采購更多L129的計劃,試圖以精確打擊來完全替代機槍的火力壓制……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