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臉頰無肉不可交」是何意?下面還有一句,老祖宗的經驗
俗話說:「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這是古人忠告我們不要以貌取人的一句話。古時候的高門顯貴之家,往往大門緊閉,外人如果來探訪,門房就會通過門縫去看人,識別來者的身份。
如果這個人是富貴之人,或者是文人名士,也是有身份地位的人,門房就會敞開大門迎客。如果來人身份低微,或者是有求而來,門房就會讓人在門外候著。甚至根本不向主人通稟,有意為難對方一番。
因為從門縫里看人,人的形象看在別人眼中,就會矮人一等。所以古人就把這種嫌貧愛富的行為,稱之為「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這種就是典型的以貌取人,在人際交往中,當然不可取。
但是我們在識人的時候,以貌取人,并不是真的毫無道理。在識人的時候,我們觀察的貌,并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樣貌穿戴。而是通過察言觀色,聽其言、觀其行,辨別一個人是否言行一致,能否表里如一。這就是鬼谷子所說「相由心生,以貌鑒心」的道理。
古時候的人,其實有很多以貌取人的識人術,并沒有形成文字留給后人。而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在民間不斷傳承。在我小的時候,就聽過村中的老人,說過一句識人口訣:「臉頰無肉不可交。」當時我的年齡太小,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夠透徹。
我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臉頰上沒有肉,就是一副「尖嘴猴腮」的樣子。這種人長得尖酸刻薄,表現的非常高冷,會給人留下一種圓滑狡詐的感覺。而且他們總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一旦他們主動跟別人打交道,又會讓人覺得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所以大家對這種人往往沒有好感。如果這樣去理解,這當然是以貌取人,一定無法把人看準確。
其實古人所說的臉頰無肉,是指在過去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條件并不好。很多貧寒人家,吃不飽、穿不暖,所以就會形貌消瘦。劉禹錫還說過:「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他們的眼中,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因為內心有偏見,所以不愿意跟窮苦的人交往。這樣看起來很不尊重人,我們當然反對這樣做,但這也是那個時代的現實。
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也是老祖宗留下的識人經驗。兩句話連起來,這樣說:「臉頰無肉不可交,斜眼看人不用刀。」這后半句,其實更好理解,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在看人的時候,總是斜著眼睛,用余光去瞥別人。對于這種人,我們一定要心生戒備,不僅要少打交道,而且要多加防范,以免吃虧受騙。
為什麼這樣說呢?第一個原因,就是斜著眼睛看人,說明這個人內心非常倨傲,看不起別人,所以才不拿正眼看人。這種人往往自私自利,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而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在他眼中,別人永遠都低他一等,所以這種人我們應該盡量少交往。
第二個原因,就是這個人內心非常狡詐,時刻都充滿著算計。因為自己非常心虛,怕別人看穿他的謀劃,所以才不敢光明正大的看人。這種人還喜歡躲在暗中觀察別人,當我們看向他們的時候,他就會馬上轉移視線,所以讓我們覺得他在斜著眼睛看我們。這種行為,往往是不懷好意的表現,如果我們疏于戒備,就可能被他算計。所以對于這陰險狡詐的人,我們最好敬而遠之。
很多人會對識人術有抵觸,覺得時刻都在觀察別人,這樣活得太累。他們往往覺得「心簡單,世界就簡單」。但是我們對別人可以心簡單,但是別有用心的人,對我們可以一點也不簡單,甚至會利用我們的善良,讓我們吃大虧。
所以曾國藩才說:「寧可不識字,也要會識人。」這樣做不是為了傷害別人,而是為了保護自己。「臉頰無肉不可交,斜眼看人不用刀。」這就是老祖宗的識人智慧,值得我們借鑒,一定要重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