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填充炸藥也不會炸,美軍大量裝備的水泥炸彈,在實戰中有何作用?

早期的火炮打出的彈藥也是實心的,要麼是石球,要麼是鐵疙瘩,跟投石機扔石頭沒什麼根本區別。實心炮彈用炮彈的勢能攻擊敵人,早期唯一的功能就是拿來攻城。

后來西方人發明了開花炮彈,一下子讓炮的殺傷力大增。從開花炮彈普及開始,人類的各種「彈」都會爆炸,但是美國人在上世紀突然開始「復古」,在60年代再次大量使用「水泥炸彈」,用來在軍隊訓練中投擲。

美軍的「水泥炸彈」雖然不是純粹用水泥澆筑的,但是其內部填充著水泥,不會爆炸,其實已經跟一顆大鐵球或者大石頭沒什麼差別。

美軍的「水泥炸彈」剛開始沒有激起什麼水花,但是到了21世紀突然成為一種新武器,在反恐戰爭中大顯神威。美國人的「水泥炸彈」吸引了很多軍迷的目光,美軍為什麼用水泥彈訓練?這種武器的殺傷力大嗎?它在戰場上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一、飛機扔炸彈,就是從石頭開始

人們一提起「轟炸」這個詞,自然會想起飛機向地面丟下的炸彈,但是在飛機發明的早期,丟石頭,丟釘子,甚至丟大小便的行為都曾出現。美國人從飛機上扔水泥炸彈,一扔就是半個世紀。

美軍在1960年代開始用「水泥彈」代替模型炸彈,本來是為了縮減軍訓成本。「水泥彈」在平時訓練中廣泛使用,此舉不僅提高訓練質量,而且降低成本。美軍飛行員在訓練中投擲的炸彈不裝彈頭,有些徹底就是個鐵殼模型。這個模型的重量不能太輕,不然無法模擬真實炸彈的下落過程,無法訓練投擲時間,觀察投擲落點,訓練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丟真炸彈還是比較貴的,所以美國人在60年代直接選擇用水泥替代炸彈里的炸藥,大大降低了飛行訓練成本。在整個20世紀,不光美軍,全世界很多國家的空軍都用水泥彈訓練。

二、水泥炸彈的進化史

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在南大西洋的馬島發生戰爭,阿根廷本來是主場作戰,空軍和海軍對遠道而來的英軍進行圍堵。阿根廷空軍用飛魚飛彈重創英軍,擊沉了英軍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一戰成名。

但是謝菲爾德沉沒后,英國警告西方國家不許跟阿根廷軍售,西方國家不敢不給「大英帝國」面子,壓住了阿根廷的軍火貿易,導致阿根廷空軍后來無彈可用。

阿根廷空軍很有血性,直接拿出了訓練用的水泥炸彈,用復古的「俯沖轟炸」方式轟炸英國軍艦,不可謂不悲壯。

水泥彈沒有爆炸部,只能這樣使用才有點殺傷力。水泥炸彈上戰場本是山窮水盡時的無奈之舉,但是隨著戰爭形態的變化,水泥炸彈開始在一些特殊戰斗里出場。

水泥炸彈的第二春發生在跟「制導炸彈」結合之后。「制導炸彈」的歷史悠久,二戰時期的德國人就開始使用它轟炸橋梁,但它真正大放異彩是在「越南戰爭」里。美軍在越南戰爭里廣泛使用制導炸彈破壞越南的交通要道,例如山間公路或者橋梁,效果很棒。

在20世紀末,冷戰結束,美國人的敵人蘇聯不復存在,美國開始在武器裝備上轉變思路,走「巧」的路線。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地區沖突,代理人戰爭。美國人此時遇到了新的問題——武器威力太大,造成不必要的破壞損傷,為軍隊背負上巨大的道德負擔。

我們常在新聞上看美國人轟炸中東的醫院,學校,平民區,其實這并不是美國人想濫殺無辜,而是恐怖分子就躲在這里,以平民甚至婦女兒童為擋箭牌。美軍曾開發過小當量的炸彈,精確制導轟炸敵人,但還是難免誤傷無辜。

最后,美軍提出了「無火藥炸彈」概念,水泥彈就是無火藥炸彈的先鋒。

三、看似是水泥,其實是高科技

美軍將水泥炸彈裝上制導系統,成為一顆會尋找目標的「炮彈」。以前制導技術不先進,水泥炸彈精確掉在恐怖分子頭上是不可能的,但是21世紀的信息化科技讓這一切成為現實。

現代制導炸彈的精度能控制在2米以內,這個精度足夠擊毀任何車輛,也能把炸彈精確丟在某間房頂上。「制導水泥炸彈」曾多次出現在中東,不同的當量有不同的用法:大當量的水泥炸彈用來攻堅,目標往往是房屋或者裝甲車;小當量的炸彈用來「斬首」,對敵方重要人物的汽車進行打擊。

2003年,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就使用了水泥炸彈,轟炸伊拉克軍在城市里的指揮所,還有部分供電、供水基礎設施。2011年,法國人空襲利比亞,法國空軍用一枚300公斤重的水泥炸彈精確轟炸利比亞軍隊的駐地,砸塌房屋,導致十幾人死傷。

法軍還曾用水泥炸彈精確轟炸利比亞政府軍的各種工事和裝甲車輛,收獲頗豐。

2017年,敘利亞戰爭正如火如荼,美軍在敘利亞伊德利卜空襲鬧市區,用無人機發射制導水泥炸彈,準確砸到了一輛小汽車上。車內的基地組織大人物馬斯里被當場砸死,但是車旁的平民無一傷亡。要是在十年前,可能美國人只能發射一枚飛彈去斬首,旁邊的老百姓都得遭殃。

現代戰爭對于「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提倡小規模,高效率,少傷亡。在這種要求下,水泥炸彈看似復古簡單,但是在反恐戰爭里確實好用。歐盟國家也在研究無火藥炸彈,現在已經有「水泥彈」和「刀片炸彈」,后者是用飛彈搭載刀片攻擊車輛,殺傷效率跟水泥炸彈相當,只是造價更貴一些。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