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舌蟲:吃掉宿主的舌頭,把自己變成舌頭的恐怖寄生蟲
在地球上,除了靠自己捕食為生的生物,還有一些在宿主或寄主體內或附著于體外以獲取維持其生存、發育或者繁殖所需的營養或者庇護的生物。
對寄生在人體身上的寄生蟲來說,人體是非常理想的繁殖棲息地點。它們可通過空氣,飲用水,食物和直接接觸進入人體,30分鐘內它們即可找到合適自己的棲息場所。
對于動物來說,還有許多小動物以寄生的方式生存,依附在比它們更大的動物身上。
一、愛做舌頭的魚虱
位于墨西哥西北部和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之間的加利福尼亞灣,這里是695個動植物物種的產地,海洋里魚種的數量就有891種,其中90種是地方特有的。
不僅如此,這里還包含世界海生哺乳動物總數的39%和世界上鯨種類的三分之一。
在這個生物種類繁多的地方,還生活著一種非常奇特的生物,那就是被叫做「食舌蟲」的寄生蟲,學名「縮頭魚虱」。
當你在這個地方度假釣魚的時候,釣出一條大魚,這讓你欣喜若狂,在你抓住魚后,魚嘴一張一張的徒勞地呼吸著,這時你發現了讓你更興奮的事,那就是「釣一贈一」,原來在大魚的嘴里還有一個像外星人一樣的生物看著你,你以為是「皮皮蝦」,其實那是「縮頭魚虱」。
縮頭魚虱寄生在魚類的口腔內,靠吸食魚血等體液生活,它盤踞在魚原來的舌頭位置,就像魚的舌頭一樣,并行使著舌頭的功能。
二、恐怖的寄生行為
可能人們平常都沒有注意到魚有沒有舌頭,其實魚有舌頭,它的舌頭在口腔底部,除了可以感受味覺,還能幫助吞咽食物。
當食舌蟲還是幼蟲的時候,在大海中水波蕩漾,當它遇到一條魚的時候就會想盡辦法鉆進魚鰓里,靠著魚鰓里的體液長大。
等食舌蟲成熟之后,它就會從魚鰓進入魚的嘴巴里,用鉤狀的前爪緊緊抓住魚舌前部,后腿蹲著魚舌后部,頭部朝外地附在魚嘴里。
食舌蟲在舌頭上坐穩后,就開始吸食魚舌頭上的血液,直到魚舌頭萎縮脫落,然后它就取代了舌頭。
食舌蟲坐在舌頭上吸食,魚肯定也會感到不適,但魚不像人類,可以用手把它扣出來,只能認命。
食舌蟲取代舌頭后,就會以后爪抓著魚舌的殘留部分,以魚的血液和分泌的粘液為食,因為它會刺激魚嘴產生粘液,在寄生的同時,它也不會忘記替宿主服務,行使魚舌頭的功能,幫助魚吞咽食物。
食舌蟲代替舌頭幫助宿主吞咽食物的行為,可以保證宿主不會餓死,這樣它也就不會餓死。
三、先公后母的食舌蟲
食舌蟲是雌雄同體,在剛長成熟的時候都是雄性,之后繼續長大可以變成雌性。
幼蟲在魚鰓上長大先變成雄性個體,等繼續成熟之后的縮頭魚虱變成雌性,然后在魚鰓上完成交配。
等交配完,雌性食舌蟲就會進入魚的舌頭里,所以在魚舌頭上的魚虱基本都是雌性。
但事情也不是絕對的,有時雌雄同時占一個地盤,先到的雌蟲占了地盤,然后分泌激素使后到的同類保持雄性,繼而實現傳宗接代的目的。
交配完的雌性會在魚嘴巴里產卵,并隨著魚鰓排入大海里,尋找新的宿主。
食舌蟲會和魚共度一生,如果魚死了它沒死,它還會重新尋找新的宿主。
四、魚被食舌蟲寄生了怎麼辦
如果是觀賞魚里發現魚被寄生了食舌蟲,在初期可以用鑷子把它給夾出來,或者用噴鹽水的方式,讓食舌蟲自動脫落。
如果食舌蟲在魚的嘴巴里寄生了很久,魚的舌頭已經萎縮脫落了,就不要再把食舌蟲去掉了,因為這時食舌蟲已經完全取代了魚的舌頭,行使著魚舌頭的功能,這時把它去掉會使魚無法進食,進而死掉。
其實經過那麼多年的進化,食舌蟲和宿主之間已經形成了共生關系,寄生了食舌蟲的宿主不會死去,除了看著有點恐怖惡心。
如果發現一條魚嘴里有,還是盡快將魚處理掉,萬一食舌蟲繁殖起來,整缸的魚嘴里全趴著一條食舌蟲,想想就很刺激。
五、盡量不要生吃海鮮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食舌蟲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更不會吃掉人的舌頭取而代之,但是生活在自然環境中的動物,大多都帶有寄生蟲。
很多人認為海魚沒有寄生蟲,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只不過海魚有寄生蟲的機率要比淡水魚小得多,無論淡水魚還是海魚都會有寄生蟲。
海魚中最常見且能讓人得病的,就是異尖線蟲,感染人體可引起內臟幼蟲移行癥,導致異尖線蟲病。
異尖線蟲的幼蟲長得又細又長像一截白線頭,長約1.25-3cm,寄生于海棲魚類體內,在這些魚類被鯨、海豚、海豹等海棲哺乳動物吃掉后,就會在這些動物的消化腸道長成成蟲。
異尖線蟲的幼蟲寄生的海魚就包括人們常吃的幾種魚類,比如金槍魚、三文魚、鱈魚、帶魚、烏賊等。
順便說下,蘸醬油、芥末之類的調料,是殺不死寄生蟲的。
所以,吃肉類食物,還是要煮熟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