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母一旦被擊沉,會發生哪些可怕后果?專家早已給出答案

航母不僅是「海上霸王」,也是海軍強國的重要標志,所以航母在現代海軍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攜帶大量的艦載機遠離本土對敵方國家進行打擊。在世界近代史上,航母被擊沉的事例不算少數,尤其是太平洋戰場上,美日雙方被擊沉的航母就多達幾十艘。然而隨著航母的不斷發展,核動力航母已開始占據主角,

大型航母往往有10萬噸的排水量,堪稱一座移動的海上城市,很難想象這樣一艘龐然大物被擊沉會引發什麼樣的后果。坊間有一個段子,每當世界上有地方發生重大事件時,美國總統總會問身邊人「我們的航母在哪里?」由此可見,航母在美國整體軍事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對此,不免有人問如果美國現役的航母被擊沉了,那麼美國的軍事實力會不會因此一落千丈,會不會導致美國的大規模報復?

有很多軍事專家認為,核航母是美國極為昂貴的戰略性資產,也是美國尊嚴的象征。認為美國作為核大國無法接受自己航母被擊沉的事實。有軍事專家認為,美國航母被擊沉,超出了純粹的軍事范疇,受迫于國內壓力,戰爭必然進一步升級,不排除使用核武器進行報復的可能,并有升級至核戰爭的風險。

美國現有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以及1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均為10萬噸的超級航母,這些核航母組成的航母打擊群,打擊能力和防御能力都異常強大。美國海軍曾做過實驗,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具有優異的抗沉性能,艦體可承受15枚以上的反艦戰斧飛彈的打擊。以美國航母戰斗群的防御能力,如果想突破防御圈,命中十幾枚反艦戰斧那樣的飛彈,估計要發射數百枚飛彈才行。目前在一次戰術任務中能發射數百枚反艦飛彈的國家,地球上還不存在。理論上,美國航母是無敵的。

因此,有很多軍事專家觀點認為美國核航母實際上不能作為攻擊目標,「反航母作戰」是個「偽命題」。

也有一些軍事專家認為,在現代化海戰中,根本不需要擊沉敵人的軍艦,尤其是不需要擊沉敵人的航母。反艦飛彈也不需要那麼厲害,只要毀傷敵人航母和甲板或彈射器就行。主要不讓敵人起飛艦載機,就算贏了。為此,他們甚至論證過用飛彈向甲板投射鎢合金霰彈的可行性,或者臆想向甲板噴射潤滑涂料等等奇思妙想。認為只要沒飛機起飛,航母就是水面上的棺材。

其實,這都是民間科學家的玩票思路,大國海軍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一直追求徹底擊沉敵艦的,只有民科才津津樂道局部毀傷。他們對現代化海軍的先進損管和艦船搶修體系一無所知。

也有一些專家認為,在未來戰爭中實施反航母作戰,不應設定為擊傷或擊沉航母,而應盡力擴大己方防御和打擊范圍,從而迫使敵人的航母遠離戰場,使得航母艦載機等打擊武器的作戰效能降至最低。

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使航母「失效」理論,也是更為高效和經濟的選擇。這種思路來自于美軍提出的反介入/區域拒止理論(簡稱 A2/AD),是指我軍依托自身的空海軍乃至太空作戰體系,在指定作戰區域內,實施反擊航母的作戰,通過限制敵人海空軍的作戰行動自由,從而保護己方力量并防止敵軍獲取優勢。

反介入/區域拒止的理論是很正確的,但依托反介入/區域拒止的理論而提出不需要擊沉敵人航母或者擔心擊沉敵航母會引發核戰爭的論斷卻是錯誤的。

實際上,航空母艦就是一件比較重要的海軍武器,在戰爭開始以后,擊沉一艘排水量10萬噸的美國核航母,與擊沉一艘排水量1噸的美國舢板,沒有任何區別。

在面對美國的核航母時,不能指望一兩件所謂「殺手锏」就能將其擊沉,必須要打造一個適合本國軍事戰略和武裝力量現狀的大型海防體系,才能與美國這樣強敵的航空母艦對抗,并在戰時將其擊沉。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