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的坦克」,這款性能強悍的重型坦克,卻被T系列的光芒掩蓋
提到蘇聯的裝甲部隊,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著名的T72和T80坦克,以及比較早的T54/55坦克。其實在冷戰期間,蘇聯有一款隱形的主力坦克,說它隱形倒不是因為真的有隱身能力,而是它一直被T系列坦克的光芒掩蓋。這就是IS坦克家族的最后一款產品, T10重型坦克。
▲外形很古典的T10坦克
T10坦克屬于著名的IS重型坦克家族,最為著名的就是二戰期間廣受贊譽的IS3重型坦克。IS3坦克的設計非常優秀,有著非常好的防彈外形以及低矮的車身,同時安裝有大口徑的火炮,是當時蘇聯對抗虎式坦克的主要坦克,也是重型坦克的代表作之一。
▲二戰期間的IS3坦克
T10坦克研制于上世紀50年代,最早的代號叫做IS8坦克,其原型就是前面說到的IS3坦克,但是應用了很多來自IS4坦克的技術。IS7坦克曾試驗了簡單的裝彈機,部分技術也應用在IS8身上。不過由于蘇聯的局勢發生了變化,因此IS8坦克最終變成了T10坦克,于1953年正式裝備部隊。
▲強大而且先進的IS7坦克
T10坦克的裝備和定型時間都要晚于當時的T54/55主戰坦克,由于坦克的整體性能非常出色,因此坦克的總產量也是千輛級別的,根據不同的資料,最少的產量是1500輛左右,最多達到8000輛,考慮到這是冷戰初期的重型坦克,8000輛對于蘇聯來說真不是個事,只是8000輛的說法基本都來自北約,所以有夸大的成分。如果不是赫魯曉夫的導彈萬能論左右了其他武器的研制工作,IS重型坦克家族可能會繼續下去,發展成為真正的鋼鐵巨獸。
T10坦克的整體布局和IS3坦克非常相似,尤其是車體結構,炮塔也使用了壓扁的半球形結構。坦克的成員為4人,車體的前部是居中的駕駛艙,并且還設置有防浪板。炮塔以及戰斗艙位于車體中部靠前的位置,從兩側看起來有點重心不穩,頭重腳輕,而這也是當時蘇聯坦克的一大特征。
炮塔內部乘坐有裝填手、炮長以及車長,其實在IS7坦克研制的時候,設計團隊曾經打算使用自動裝彈機或者叫半自動裝彈機,可以自動裝填6發炮彈以及藥筒。之所以使用自動裝彈機,主要是因為IS7坦克使用了口徑達到130毫米的57.2倍口徑線膛炮,炮彈的尺寸和重量都非常大,因此設計成了分裝形式。
T10沒有延續130毫米炮,使用了一門D-25TA型122毫米線膛炮,威力自然要比130毫米炮彈小。其實從先進程度上來講,IS7作為T10坦克的前身之一是更為優秀的,甚至可以認為是那個年代全世界最為先進的重型坦克,只不過因為可靠性和造價比較高昂等原因被放棄,最終服役的T10坦克不少理念都來自IS7坦克。
▲T10使用的是122毫米線膛炮,是那個時候口徑最大的坦克炮之一
T10坦克安裝了部分機械輔助結構,可以幫助裝填手進行裝彈,正常的射速為每分鐘4到5發。而如果沒有任何機械的輔助,全靠人力裝填的話,分裝的122毫米坦克炮彈使得裝彈速度大幅度降低,每分鐘的射速僅有2發左右,也就是半分鐘才能發射一枚炮彈。
除了主武器外,坦克還安裝有兩挺12.7毫米DShKM機槍。而到了改進型的T10M則換用了口徑更大的14.5毫米KPVT型重機槍。這兩種機槍都可以用來攻擊直升機和各種各樣的軟目標,具備一定的反裝甲能力,可以打擊輕型裝甲車以及普通的運輸車輛。
▲在T10坦克底盤上改進的導彈發射車
防護能力方面,由于坦克使用了非常好的防彈外形,因此整體的防護能力要高于當時的幾乎全部蘇聯坦克。其炮塔最厚處達到了203毫米,而且因為有大角度傾斜設計,實際的防護能力更好。到了改進的T10M,最薄處增加到137毫米,最厚處則增加到了230毫米,防護能力進一步提升。車體的厚度相比炮塔要薄上一些,前部最厚處大約為120毫米。
▲T10有著出色防彈外形
由于坦克的重量超過了50噸,因此蘇聯為T10坦克配備了700馬力的V12柴油機,排量達到了39升,T10M升級到了750馬力。坦克的最大速度大約在50千米每小時上下,和當時的中型坦克相當,最大行程大約為250公里,單位功率為13馬力每噸。其實T10和T10M坦克的重量相比如今的主戰坦克是偏輕的,而馬力要比主戰坦克小上不少,所以它的機動能力放在當時來看還算及格,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并不算優秀。
▲T10M坦克的防護能力更強
要說缺點,那就是火控系統還是不夠好,盡管后期的T10M有了改進,但依舊很平庸。總的來看,在上世紀50年代中后期,T10坦克依舊算得上是全世界最為優秀的重型坦克之一。當時主戰坦克的概念并沒有誕生,因此各個國家裝備的都是以T54/55和巴頓系列坦克為代表的中型坦克。這些坦克一般使用100毫米左右的線膛炮,和T10坦克的122毫米炮彈有著明顯的差距,在防護能力上面更是天差地別。
作為蘇聯最后一種重型坦克,按理說當以T64為代表的新坦克問世之后,T10坦克應該會退出現役。但實際上,即便蘇聯有更為優秀的主戰坦克問世,為了維持規模龐大的裝甲部隊,T10坦克一直在蘇聯部隊當中服役。其實對比一下,當時蘇聯裝備的T72主戰坦克相比于T10坦克,T10在綜合防護力方面更占優勢,T72的優勢在于機動能力和火力。但是橫向對比其他國家的主戰坦克或者中型坦克,T10在整個世界范圍內依舊不算多麼落后,改進的T10M還更換了威力更大的火炮和新彈藥,防護力也升級,更新了部分先進設備。因此即便從1967年開始T10就是預備役狀態,但是并沒有完全退役,也沒有明確的對外銷售記錄。
根據部分外國軍事專家介紹,他們認為T10坦克的火力和競爭對手基本持平,火控稍微落后,但帶來的是更低的造價和簡單的生產流程,同時還有機動能力方面的優勢。如果蘇聯愿意升級T10坦克,完全可以在冷戰末期依舊有足夠的競爭力,這也證明IS系列坦克是一種基礎設計相當出色的坦克。
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開始退役大量武器,其中就包括全部的T10系列坦克。然而直到1996年,T10坦克才完全退役。如果從50年代中期算起,那麼T10坦克在蘇聯當中的服役時間長達40年,簡直堪稱坦克界的活化石,這也足以證明T10這輛末代重型坦克的優秀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