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鵝」圖160:兩架戰機就能炸完一座城,每次起飛北約都緊張
1945年春天,美國對日本帝國進行了大規模戰略轟炸,包括東京在內的大量日本城市化為焦土,幾十萬人死于爆炸和火災。
美軍的設想是,在美軍全面登陸日本前徹底摧毀日本帝國的工業和經濟基礎,消滅這個亞洲第一工業國,最后美國的B29轟炸機群圓滿完成了任務。
而二戰后期對德國和日本的轟炸,讓同盟國都認識到了轟炸機的重要性,冷戰開始后,美蘇都加緊研究重型、長途、高速轟炸機。
在冷戰末期,蘇聯的圖160「白天鵝」,以及美國的B1「槍騎兵」就是轟炸機的終極形態。
B1和圖160都能超音速巡航,但是在綜合性能上,圖160要略勝一籌。
作為蘇聯末期航空工業的集大成之作,圖160直到蘇聯解體都沒有列裝部隊,一直在邊試飛邊改進。
這款武器是冷戰時「戰略轟炸機」思想的完全體,航程達到15000公里,速度超過2馬赫,從俄羅斯出發能轟炸東西半球所有主要國家,跟洲際飛彈一樣屬于終極殺器。
那麼,圖160誕生的背景是什麼?它為什麼會讓北約國家感到恐懼?在列裝俄軍后,圖160在實戰中有哪些表現?
一、飛彈射程太短,美蘇被迫發展戰略轟炸機
有網友經常比較俄羅斯和韓國的情況。
論經濟水平,韓國略勝俄羅斯一籌;論軍事水平,韓國軍隊的現代化武器甚至比俄羅斯還厲害,畢竟韓國全套美械,武器技術水平高于俄羅斯。
但是以此論證韓國軍力比俄羅斯強,那還是不太嚴謹。
韓國的綜合軍力絕對不被俄羅斯放在眼里,第一是因為韓軍體量小,第二是因為韓國沒有任何戰略武器。
戰略武器是能徹底摧毀一個國家的武器,即從根本上消滅一個國家的反抗力量,戰略飛彈、戰略核潛艇、戰略轟炸機都屬于其列。
前兩種武器是五常的看家法寶,至于戰略轟炸機,更是「大國」的專屬。
戰略武器的歷史,則要追溯到冷戰的年代。
冷戰開始后,美蘇進行軍備競賽,在軍備競賽早期,美蘇主要比較的就是核彈的數量、質量、以及投放能力。
美國和蘇聯的飛彈技術都起源自二戰,被俘的德國科學家幫助美蘇打造了最早的飛彈體系。
但是早期的飛彈射程都比較近,速度也比較慢,所以在上世紀60年代初,美蘇需要在靠近彼此的地方修建飛彈基地。
于是,美國選擇在土耳其部署飛彈基地,蘇聯則把飛彈基地放在了古巴。
后來的歷史大家應該很清楚,蘇聯在古巴的飛彈基地被美國發現,「古巴飛彈危機」爆發,美蘇差點掀起一場核大戰。
在這之后肯尼迪和赫魯曉夫互退一步,美國撤走了土耳其的飛彈,赫魯曉夫也撤走了古巴的飛彈。
由于洲際飛彈技術的成熟需要時間,飛彈基地的部署也如此敏感,所以美蘇都開始尋找傳統的戰略威懾方式——轟炸機。
美蘇當時都有亞音速大型轟炸機,比如蘇聯著名的「圖16」,還有美國的B52「同溫層堡壘」,這些飛機性能優異,但是速度較慢,難以突破敵人防空網。
1960年代,美蘇幾乎同時開始戰略轟炸機的研制,1965年,美國開始AMSA計劃,即「先進戰略飛機項目」。
1967年,美國的XB-70「女武神」超音速轟炸機升空,蘇聯大為震驚,美國那邊一試飛,克格勃的特工就得到了消息,把美國軍工的進度傳到了蘇聯。
同年,蘇聯政府也開始了自己的次時代戰略轟炸機研究項目。
因為時代的發展,美蘇兩國對這一代轟炸機的要求相差無幾,都要求新型轟炸機航程超過12000公里,航速超過音速。
其中蘇聯空軍甚至要求新型轟炸機航速超過2.5馬赫,這比當時最快的戰斗機還快。
美蘇的這兩種武器最初都是為投放核彈而生,此外也能攜帶空地飛彈和重型炸彈。
最終,兩國的戰略轟炸機在60年代定項,在70年代研究設計,80年代才定型生產,美國拿出了「槍騎兵」,蘇聯捧出了「白天鵝」。
二、盤旋在北約頭上的死神——白天鵝
蘇聯的圖160,來自于蘇聯功勛飛機設計中心——圖波列夫設計局。
1960年代,蘇聯新型轟炸機項目開始,圖波列夫設計局和蘇霍伊設計局、米亞舍夫設計局一起競爭這個項目。
在設計過程中,圖波列夫設計局最開始設計為「三角翼」飛機,高速性能很好,但是一旦進入亞音速飛行性能就會下降。
后來他們參考了米亞舍夫設計局的M18轟炸機思路,拿出了最終的可變后掠翼轟炸機——圖160。
1977年,圖波列夫設計局的圖紙獲得蘇軍裝備部的認可,軍工部門開始制造原型機。
1981年11月底,圖160原型機經過了滑行測試,12月18日,在勃列日涅夫同志生日的前一天,圖160試飛成功,這是蘇軍為領袖獻上的生日禮物。
圖160飛機全長超過54米,高度13.2米,最大翼展55.7米,機身重量達到110噸。
該飛機最大起飛重量270噸,最大載油量140噸,這架飛機機身下面有4臺NK-32渦扇發動機,單臺推力25噸,能讓圖160在低載重的極限狀態速度達到2馬赫以上。
圖160的外殼是純白色,機翼和尾翼上有蘇聯紅軍的紅星標志,因為它流線型的優雅外形,蘇聯空軍稱它為「白天鵝」。
北約則非常恐懼這種武器,給它起名為「海盜旗」。
1987年,圖160最先被配置到了烏克蘭普瑞路基空軍基地,由第184重型航空兵團使用,該團在二戰時期曾空襲柏林,是蘇軍的功勛部隊。
圖160能安裝FAB-250常規炸彈、KH-15空地飛彈、KH-55SM巡航飛彈等武器,因為圖160太過金貴,它一般只使用飛彈,在敵方防空網外面發射。
如果圖160從從烏克蘭起飛,30分鐘就能覆蓋全歐洲,從蘇聯遠東地區起飛,一小時內到達美國本土。
而圖160最多能滿載85噸炸彈,兩架飛機的一個轟炸機編隊飛行,就能完成對一個城市的轟炸。
這種武器本就是為世界級大戰而生的,殺傷力大得有點嚇人,所以每次圖160起飛,俄羅斯身邊的國家都會緊張起來。
圖160誕生30年,至今對于各國的戰斗機都有優勢,2019年日本抗議「北方四島」問題,俄羅斯就派出圖160繞日本群島飛行一周,自衛隊的F15戰斗機起飛伴飛,被圖160輕易甩掉。
2021年6月,俄羅斯的圖160出現在地中海,北約的F35戰斗機起飛伴飛,也被圖160多次甩掉,俄羅斯空軍還專門開了一個新聞發布會炫耀這一成績。
三、殺雞偏要用牛刀,白天鵝彰顯俄羅斯的豪氣
雖然圖160性能無比優異,但是它也有個缺點,那就是太貴了。
這架飛機本身就很貴,單價超過2億美金,維護花費也很大,一次維護成本約150萬美金。
蘇聯末期憑借舉國之力制造了30架「白天鵝」,而到了1991年蘇聯解體后,這一型飛機分給了烏克蘭和俄羅斯。
俄羅斯一開始只有10架圖160,后來又從烏克蘭用3億美金購買了烏克蘭的8架圖160,加上500多枚巡航飛彈。
烏克蘭一共有16架圖160,俄羅斯買走10架后,剩下的幾架「白天鵝」居然在美國的監督下銷毀了事,簡直是暴殄天物。
俄羅斯現在擁有14架圖160,因為國力問題以及設計資料的缺失,俄羅斯已經無法完全自主制造這種武器了。
直到前幾年,俄羅斯采用2架圖160的零件,加上一些本國的新技術才改造出了圖160M,已經在俄空天軍里服役。
在誕生后的30多年里,圖160一直沒有在戰場上顯身手,俄羅斯建國后的局部沖突用不上這種戰略武器,如車臣戰爭、格魯吉亞戰爭,比它低級一些的圖22M就能解決問題。
直到2014年,俄羅斯周圍的安全局勢驟然緊張,圖160才開始走上一線。
2015年,敘利亞戰爭在俄羅斯介入后面臨轉折,俄軍派遣圖160轟炸機從國內起飛奔襲敘利亞,用炸彈和飛彈轟炸叛軍,效果非常出色。
其實這種戰爭烈度不足以讓圖160出動,之所以「用牛刀殺雞」,就是為了炫耀武力,讓北約知道「白天鵝」不是玩具。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俄羅斯空天軍迅速消滅了烏克蘭空軍,并壓制烏軍的防空力量。圖160這時候再次出動,在俄羅斯領空發射巡航飛彈,摧毀烏軍防空設施。
3月下旬,6枚KH-555巡航飛彈攻擊了烏克蘭利沃夫飛機維修廠,這是烏克蘭最后的飛機重工廠,發射這些飛彈的就是圖160白天鵝。
而戰略轟炸機的載彈量更大,圖160飛一次,等于普通攻擊機和轟炸機飛幾次。
現在俄烏戰爭陷入膠著,圖160多次繞著烏克蘭國境飛行,向烏東和馬里烏波爾等地發射巡航飛彈。
每次「白天鵝」的照片出現在媒體上,俄羅斯人民和軍隊的士氣都會為之一振,而烏克蘭軍民則會面臨滿滿的壓迫感,這就是戰略武器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