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時代,德軍著名的88毫米防空炮在對地平射打坦克時,效果十分驚人,許多人對于各類防空速射裝備對地面平射很感興趣,比如說高射機槍對地面目標平射時的威力具體有多大,首先可以肯定的的是,威力非常大,讓我們具體看一下。
高射機槍平射的威力:裝甲車都沒勇氣硬鋼,影視劇都不敢拍
防空高射機槍其實也就是高平兩用機槍,本身就具備對空射擊和對地射擊兩種能力,所以說平射其實是其自帶的「屬性」,與德軍88炮一樣,88炮除了對空彈藥,其實也有專用的對坦克使用的穿甲彈,與虎式坦克主炮彈藥基本一致,這也是其在二戰中88炮能「教坦克做人」的最直接原因,因為有這個「天賦」。
另外一點是,高射機槍和防空高射炮之間的區別,也就是口徑20毫米,20毫米以下的都是發射機槍,20毫米以上都是防空炮,如美軍的密集陣近程防空系統,還有俄軍BMPT型坦克支援車,其平射威力巨大,堪稱「死亡聯合收割機」,搭載的就是兩門30毫米自動炮。
而現代典型的高射機槍主要有兩型:一型是美軍12.7毫米口徑,就是經典款勃朗寧M2系列機槍,這型機槍美軍已經使用了百年左右了,在二戰時代,美軍軍艦上經常可以看到四聯或者雙聯的M2,用于防空射擊。
另一型蘇俄制的14.5毫米口徑,也就是著名的蘇制ZPU系列高射機槍,是二戰後研發的,口徑大于12.7毫米的德什卡重機槍,具有打擊2000米高空目標和1000米地面目標的能力,口徑和威力巨大,使其成為最為有名的一種防空機槍。
高射機槍的威力極大,尤其是對于人員目標而言,美軍的M2使用的12.7×99毫米彈藥,與被稱為「大炮」的巴雷特反器材步槍是一樣的口徑,14.5毫米的ZPU要更誇張一些, 不論是面對穿著防彈衣還是躲在民用汽車後面的人員目標,基本都和紙糊的一樣,都可以輕易穿過。
帶有巨大動能的彈丸打在人體上,可能會是個大洞或者直接打碎四肢,甚至打斷軀幹,在這一點上,影視劇通常都表現的相對「保守」了。
相比較于防護能力更強的裝甲,高射機槍依舊有著很強的穿甲能力,M2使用APEI169穿甲爆炸燃燒彈,可以擊穿裝甲運兵車20毫米厚的前裝甲板,也就是說,如若是防護有限的裝甲運兵車,或者輕型裝甲車,一般只能防禦7.62毫米穿穿甲,即便是用防禦最強的正面,實際也無法抵禦M2的射擊,大機率會被擊穿。
而蘇俄制ZPU穿甲能力更強,使用14.5毫米X114毫米彈藥,使用穿甲燃燒彈時,其威力與許多西方20毫米機炮的威力相當,以至于這種大口徑機槍被認為,用于打擊人員目標時會出現明顯的威力過剩。
來自俊赫君的胡說:弱點太「突出」,高射機槍威力大到有些「尬」
高射機槍在打擊人員或者輕型裝甲目標方面威力巨大,不過其實其本身也因為明顯的弱點而限制了適用范圍,從一戰後到二戰,再到二戰後,面對速度越來越快,飛行高度越來越高的飛機,機槍在防空領域的表現越來越力不從心,一戰時代還能客串防空的中口徑機槍,在二戰時代基本轉向了連排裝備的通用機槍,只剩下了大口徑機槍仍保有一定的防空能力。
實際上在二戰歐洲戰場上,美軍勃朗甯M2其實對空射擊也變成了「副業」,更多時候也是對德軍目標進行平射使用,其防空射擊,更多是使用在軍艦上,當做中近距離打擊突入軍艦近身的戰鬥機防空武器使用。
二戰後,機槍的發展和細分越來越科學,小口徑裝備發展很快,曾經威力巨大的大口徑機槍變得難以使用,一方面是因為威力過剩,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太重了,能抱起高射機槍發射幾十發子彈的,基本就已經可以看做是現代士兵中的「超級士兵」了。
現代一名美軍士兵負重一般為30公斤左右,而一挺M2的空槍重38.2公斤(不帶三腳架),一發12.7毫米配套彈藥重112克,僅僅是攜帶一百發彈藥就重11.2公斤了,蘇俄制ZPU空槍重更是「令人髮指」的49.1公斤,要知道,一挺不到10公斤的M249,對于美軍特種部隊士兵而言,仍然有些過重了。
在二戰中,1942年瓜島|戰|役中,有一位抱著機槍打的美軍海軍陸戰隊員,也就是約翰巴斯隆,他使用的是M1917重機槍擊退了上千名日軍的進攻,同樣以重量大出名的M1917重機槍,口徑是7.62毫米,槍身重15公斤,三腳架重大30.5公斤,這也是可以一個人抱著槍身機動射擊的重要原因,而M1917的後繼型號正是M2。
這也是在電影中,我們會看到人類抱著M60或者M249射擊,但是沒人端著M2打的原因(請自覺遮罩T800),對于士兵負重不容易理解的人,可以抱著自己的媳婦跑個50米或者100米試試,記住不要用背的(友情提示:超過50公斤的女友請慎重)。
這樣也就造成了大口徑高射機槍「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火力強但是精度低射程近,不如現代防空武器,攆不上噴氣式戰鬥機,射程不如武裝直升機,重量大到單兵難以使用,更多時候是搭載在輕型戰術車輛、裝甲車上作為載具支援火力,在軍艦上一般作為船舷的輔助武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