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叉齒魚:自然界「恐怖」的吞食者,能吞下自身體重10倍的獵物
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形容人貪得無厭,干出猶如蛇吞噬大象的事情。我們都知道,蛇雖然能讓自己的下頜骨脫臼從而吞下比自己嘴還大的食物,但是想要吞大象還是異想天開。
但是在自然界,真的存在一種動物,它們就是活脫脫地詮釋,什麼叫「一口吃成個胖子」。它就是黑叉齒魚,生活在深海的怪獸。
黑叉齒魚
那麼 黑叉齒魚是什麼物種?一次性吃這麼大的獵物會有什麼危險?黑叉齒魚的生存現狀怎樣?還有哪些大嘴巴動物「氣吞山河」?
讓我們來認識自然界「最恐怖」的吞食者——黑叉齒魚,能吞下自身體重10倍的獵物!
黑叉齒魚是什麼動物?
黑叉齒魚是一種 生活在750米以下深海的魚類,由于環境昏暗,它長著深海魚標配的卡姿蘭大眼睛,以及一口猙獰的尖牙。黑叉齒魚雖然是 輻鰭魚類,但是卻師承多個門派。
首先,它的上頜尖牙有點類似于犬齒,能勾住獵物不讓它們逃走,下頜則是比較密集的牙齒,交錯結構。其次,它的進食方式與蛇有點像,能夠張開到接近180度,黑叉齒魚的下頜也能暫時性脫臼。這樣,哪怕 體重是它10倍的獵物,也 能被吞下去。
最后就是有一個 超級彈性的胃,能夠 擴張到自己身體的數倍,以便容納吞下來的大獵物。獵物被吞進肚子后,就會蜷縮在黑叉齒魚的肚子里,肚子被撐得透明。
可是, 黑叉齒魚的 身材非常苗條,只有 20到25厘米,這就導致它吃完東西后,挺著一個與身體比例極度不協調的肚子。那麼它為什麼要吃比自己大這麼多的獵物呢?
這就得提到它的生活環境,這深海黑不拉幾的,能碰到那都是緣分。黑叉齒魚通常一個月都碰不上一條活魚,所以它們進化出了看見什麼吃什麼的生活習性,哪怕這個獵物比自己大很多。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那些胃不好的黑叉齒魚,都被淘汰了,存活在今天的都是鐵胃。
但是吧,這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人吃根薯條都有可能被噎住,黑叉齒魚一次性吃這麼大的食物下去,總會出現意外。
一次性吃這麼大的獵物會有什麼危險?
如果黑叉齒魚吞下的是什麼大型的章魚、烏賊或者水母,那倒沒什麼問題,它們都是軟體動物,本身就是一團肉。可是如果黑叉齒魚吞下的是比它大很多的硬骨魚類,那就有可能被魚骨刺破肚皮。
博物館里有不少 黑叉齒魚的標本,都是 因為吞噬其他大魚而被撐死的,肚皮都已經被撐到透明了,能夠看到內部魚的種類。
黑叉齒魚標本
海里的一些魚長得很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深海,反正黑漆漆的,大家誰也看不見誰,干脆就隨便長。因此有些魚的身上會有夸張的骨質附屬物。比如,一只黑叉齒魚曾經被一只黑鰭蛇鯖扎破了肚子,黑鰭蛇鯖的吻部非常尖銳,在進入黑叉齒魚的胃后,吻部扎穿了肚皮。
扎破肚子只是危險之一,食物在腸道內還會產生氣體。黑叉齒魚的胃基本上都被食物填滿,就算是食物沒有扎破胃,這個時候胃的容納也已經逼近極限,所以 多余的氣體也會漲破黑叉齒魚的胃。
被扎破肚子的黑叉齒魚
此外,深海魚需要時刻注意自身的體內外氣壓,腸胃里產生的 氣體會使黑叉齒魚上浮,這對 生活在深海的魚類來說是 致命的。因為它們不能輕易離開高壓海域,不然就會因為自身內部的氣壓被脹死。
這麼看,黑叉齒魚吞下比自己大的食物,會面臨各種漲破肚子的危險。要麼是被食物本身漲破;要麼被食物產生的氣體漲破;要麼就是因為氣體附上海面被壓強差脹死。看來生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除了被撐死, 黑叉齒魚還會被其他魚吃掉。因為吃完食物后,它總是挺著個大肚子,行動變得十分不便利,這個時候吃下它約等于吃掉兩條魚。對于掠食者來說,買一送一啊,是天大的好機會。所以吃飽的黑叉齒魚就是行走的食物包裝袋,還是裝滿的那種。
由此可見,黑叉齒魚的進食方式的確很恐怖,一口悶,還是比自己大很多的獵物,可是它也會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那麼這樣的生活方式對整個黑叉齒魚家族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黑叉齒魚的生存現狀怎樣?
人類自身無法到達黑叉齒魚生活的海洋環境中,所以人們對其的了解還是比較少。并且這類魚的 經濟價值比較小,偶爾會有漁民捕到,也是當小雜魚處理,沒有人會專門品嘗它。
只要一種魚沒有成為人類的食物,那麼它的種群數量很大可能是挺好的。黑叉齒魚主要 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海域,在世界眾多海域都有發現的記錄,因此動物學家們估計它的 分布范圍比較大,數量應該不少。
對于科學家來說,這種魚的 科研價值是很大的,因為可以 通過研究其胃的結構,利用仿生學研制彈性很大的材料,比如飛機的油箱。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飛機的油箱分為三種,軟油箱、硬油箱以及整體油箱。其中的軟油箱使用最為廣泛,在充滿燃油以后,最薄的地方只有1毫米。軟油箱的好處就是大小跟隨油量變化,里面不會產生空氣,這樣油箱爆炸的機率就很小。軟油箱需要極大的彈性,因此如何開發出薄且彈的材料是提高軟油箱質量的關鍵。
飛機油箱分布
黑叉齒魚能裝進體重是自己10倍的食物,如果飛機能裝自己重量10倍的燃油,那麼這架飛機可以環繞整個地球飛行。當然,這只是人類的想象,不過萬一有一天能實現呢?
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大嘴巴動物,能夠吞下大體積獵物?
給飛機加油
還有哪些大嘴巴動物「氣吞山河」?
嘴巴大的動物種類不少,但是能吞下比自己口腔還大的獵物,這樣的大嘴王卻不多,這里面, 巨蜥應該有一個位置。
因為印度三哥對巨蜥這樣那樣的新聞,讓它擁有很高的熱度,只不過所謂新聞都是些負面新聞,許多人都去關注這件事的另一面,忽略了 巨蜥的下頜也是可以脫臼的。
巨蜥
巨蜥科的祖先和蛇類是姐妹類群,所以師出同門,都會下頜脫臼法。不過巨蜥還具有一定的撕扯能力,一般會撕成小塊吞咽,所以這一招出現在江湖上的頻率比不上蛇類。
另外,人們對巨蜥的誤會還有它的那張臭嘴。不少人認為巨蜥殺死獵物,利用的是嘴巴里的細菌造成傷口感染。然而經過對巨蜥頭部的掃描,動物學家們發現里面有 毒腺,說明,殺死獵物的本質還是毒液,嘴里的細菌只是錦上添花。
還有一種能吞下比自己體型還大的動物,是同樣生活在深海的 吞噬鰻。它生活的地方比黑叉齒魚還要深, 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所以它的生活更艱苦,這也讓它必須吃下能吃的一切食物。可以說這種進食方式是深海一部分魚類的趨同演化。
吞噬鰻的嘴巴并不會脫臼,而是像鵜鶘一樣是一個囊袋,具有彈性,能夠兜著吃,自帶包裝袋。這張嘴不僅能讓它吃下比自己大很多的獵物,還能在關鍵時刻逃命。吞噬鰻通過吞下巨量的海水,給自己的鰓加壓,這樣就能提高游速,短時間內增加爆發力。
吞噬鰻的嘴很大
可以說這也動物們也是蠻拼的,為了一口吃的,不是玩脫臼,就是魔改自己的身體。不過也正是因為它們,讓生物的多樣性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