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中進展速度最快的,絕對不是軍隊的行進速度,而是武器更新迭代的速度。一戰中打的是陣地戰,最吃香的武器永遠是射程遠、且能夠近距離速射的沖鋒槍。
但是到了二戰,情況就完全轉變了。雙方作戰距離大幅度縮短,一戰中使用的武器已經無法滿足二戰的需要。作戰距離普遍在400米的范圍內,一戰中的遠射程武器就顯得沒有必要,而急需近距離火力壓制的二戰中,又找不出一把射速高的槍。
這兩個問題一直到二戰后期,StG44橫空出世后才得以被解決。StG44服役后就大規模裝備在德國軍隊中,也是第一把在戰爭中得到大規模裝備的自動步槍,這種劃時代的存在一直到現在都備受推崇。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StG44出廠不到一年時間,德國馬上出了StG45來替代StG44, 但是只生產了30把又再次停產。既然StG44具備劃時代的意義,為何又在短短一年的時間中出了StG45?StG45的數量為何只有30把呢?
StG44是很多突擊步槍的鼻祖,跟StG44最相似的便是StG45。StG45的研發背景跟StG44也離不開干系。
時間走到1944年,窮兵黷武之下,德國國內資源基本已經枯竭。希特勒對于戰爭仍不死心,他試圖對武器進行改良,制作出更多殺傷性強,同時制作成本低的武器。
簡化版的突擊步槍是希特勒的首選,他馬上命令國內的兵工廠開始進行研發和打造。黑內爾兵工廠率先交出了一份滿分答卷,他們在StG44的基礎上進行簡化,StG45就正式誕生了。
剛剛誕生的StG45并不受希特勒看好, 畢竟他一直認為射程在500米以內的步槍根本無法達到輕機槍的高標準。而且StG45也無法使用毛瑟步槍子彈,子彈消耗量更是遠遠大于沖鋒槍。他就像他一開始不信任StG44一樣,也不信任StG45。
他更怕在戰爭的關鍵點節外生枝,于是便將StG45偷偷送上戰場前線,讓士兵們來評價它。在得到一致的好評之后,希特勒才將StG45的相關制造正式提上日程,并且親自給這把槍命名為風暴步槍45,Sturmgewehr 45。
這把槍在很多方面都「繼承」了Sturmgewehr 44,比如采用的子彈是7.92毫米的步槍彈,這方面跟StG44如出一轍, 只是為了節省彈藥,把射速從StG44的每分鐘550發下調到StG45的每分鐘350發到450發。
這既是為了提高子彈連發的精確度,但更多的是為了在戰場上節省彈藥,而且它的制作費用也大大降低了, 從原先的115馬克降到了45馬克。大幅度降低步槍的生產成本,以此來適應當時已經逐漸沒落的德國。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StG45的技術參數,它全長在37寸左右,幾乎已經是1米的長度,槍管占掉了16寸之多。總重量在5千克左右,將近10斤重的槍械,在戰場上對于單兵的負重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而StG45的槍口初速度可以達到每秒685米,有效射擊距離可以達到300米, 一般使用的是30發彈匣的子彈配置,不過也可以在俯伏射擊的時候, 使用突擊步槍的10發彈匣的容量。
除此之外,StG45還配備有環型前準星,也可以加裝瞄準鏡,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StG45的射擊精準度。
說起來StG45各項技術參數,就知道這把槍還是值得在戰場上被戰士們擁有浴血奮戰的。而且它的前輩StG44在戰場上也是殺得敵人片甲不留,蘇聯軍隊攻入柏林城的時候,所有的德國士兵基本都在配備StG44。
然而StG44名震四方,到了StG45,卻已經是無人問津了。從StG45的技術參數來看,遠遠不至于到要淪為冷門槍械的地步,但事實上StG45只生產了30把做試用槍型,并沒有正式服役。
這跟StG45的出廠時間相關,1944年7月份才正式提上研發的日程,到了1945年研發出來之后進入軍隊試用。而我們如今擁有的上帝視角看來, 1944年的德國就已經是窮途末路了。
當時他們在東線戰場上,被蘇聯的大軍團死死咬住。蘇聯要報德國兵臨城下的國恥,所以一直以來都在東線用盡全力,殺得德國軍團節節敗退,每次戰役死亡人數都是幾十萬、幾百萬。
而在西線戰場上,英美聯軍也不放過德國, 288萬聯軍強勢登陸法國諾曼底,要從諾曼底借道殺向德國。德國在兩線交戰中早就窮途末路,只是死撐到了1945年才投降而已。
StG45被研發出來之后,希特勒也想過快點讓它出現在戰場上,但是當時的德國資源已經非常緊張, 根本沒有能力再換一條槍械生產線,抽出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生產StG45。
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StG45只生產了30把,就已經停止了研發。也可以說是德國的投降速度太快了,以至于StG45還來不及正式服役,就已經敗了。
StG44被譽為步槍鼻祖,就是因為它那些劃時代的創新技術。不過它本身也非常可惜,一直到1944年才出現在戰場上。很多人認為如果StG44能夠早點服役,也許德國不會敗得這樣慘。
而相比較StG45,人們對它有更大的遺憾,因為它甚至都沒有服役的資格。
其實有沒有這把槍,德國發動不正義的戰爭,都勢必會以失敗結束。 StG45說到底,還是帝國最后無用的掙扎罷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StG45在戰場上并沒有真的「銷聲匿跡」。
1945年, 美軍在戰場上撿到了一把StG45,這把樣式槍一下子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被美軍的軍械部門進行了各種測試和評估。這把樣式槍的很多方面都被他們進行了延續,在別的槍支上展現了出來。
StG45的很多設計都被應用在后來的突擊步槍的設計上,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滾輪延遲反沖式技術。它可以減輕槍栓的重量,延遲槍機閉鎖的時間,利用槍支的反沖便可以很快完成自動的方式。
我們在很多現代步槍中都看過這種子彈射擊的樣式,其中包括G3自動步槍、MP5沖鋒步槍、GETME自動步槍等等,都是在StG45的滾輪延遲反沖技術的加持下,才得以被設計出來。包括ak系列,在很大程度上也借鑒了StG45。
如今的StG45只能在展覽館看到, 也有一些私人收藏家很樂意收藏StG45。一方面是因為StG45生不逢時所帶來的遺憾,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它本身的性能很能打。
而從它的設計技術養活了后面一大把的自動步槍設計師這一點來看,StG45也算是回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