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一名普通德軍步兵身上的17種裝備,不愧是當時的最強單兵

二戰德軍裝備是公認最好的,尤其是坦克型號,飛機型號種類繁多,在單兵配置方面上,也很完善,那下面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一名二戰德軍普通步兵身上所佩戴的17種單兵裝備,真的不愧是當年最強單兵。

1、M35鋼盔

M35鋼盔基于一戰期間的M16、M17和M18鋼盔的基礎上衍生而來,M35比之前的型號重量更輕,尺寸稍小,帽檐設計更加合理,鋼盔內部還安裝了Laner內襯,由皮革海綿組成懸浮式吊網,能貼緊士兵頭部,佩戴起來更加舒適,還可以緩解頭部疲勞。鋼盔兩側還分別帶有一個透氣孔,在不同的作戰情況下,還能在鋼盔的頂部安裝護套或者偽裝網,能增強作戰實用性。M35鋼盔還分為灰綠色,深灰色和土黃色三種涂裝,二戰期間德軍的所有兵種,除了空降兵以外,基本上都裝備了M35鋼盔。

2、M36野戰服

M36野戰服,在上世紀30年代定型,并裝備二戰德國陸軍步兵和其他作戰兵種。在默認情況下衣服和褲子呈現灰綠色,在北非戰線上也有卡其色,后期還有外加式迷彩套裝。由于繼承了前普魯士軍事風格的設計,所以在外觀方面上十分穩重嚴謹。上衣采用封頂式設計,領子的位置呈現黑色,并帶有白色的勾邊,肩膀兩側可放置軍銜配件,胸前帶有「國防軍標志」,胸部兩側和腹部兩側還分別帶有兩個口袋,但軍官和士兵所穿戴的M36材料不同,士兵的使用粗布制成,而軍官所使用的材料要更有手感,看起來也比較光滑。我相信M36野戰服,也受到不少軍迷的喜愛。

3、40型野戰靴

40型野戰靴在二戰期間最受德軍士兵的喜愛,因為重量輕,堅固耐磨,而且比軍官的長靴穿戴起來更舒適,還能緩解腳部壓力。靴子使用硬牛皮制成,連接位置使用鉚釘和膠水,并且也有一定的防水作用,鞋底也并不像其他軍靴那樣厚重,在設計上十分合理,也很適合德軍士兵的作戰習慣。在作戰時可以正常穿戴,也可以在腳踝的位置上安裝綁腿,不僅能起到固定作用,也可以防水,防止沙土進入鞋中。這種軍靴可以適應各種環境作戰,在寒冷的環境中,也可以在靴子里面加入保暖內襯,不僅耐寒,也能增加舒適度。

4、Y帶

它也叫做裝備掛帶,但由于呈現Y型,也為德軍士兵們習慣稱為「Y帶」。在使用的時候,會通過掛鉤和主腰帶,布置在士兵的后背上。Y帶主要由一根垂直皮帶和兩條連接輔助帶組成,它的實用性要比正常的軍用皮帶更強,上面有多個位置,可用于掛裝子彈袋、手榴彈、步槍、行軍袋、背包、以及其他裝備等等,而且佩戴起來也很舒適,也能固定住士兵的背部,還能起到緩解酸痛和疲勞的作用。

5、M36型外腰帶

外腰帶也是德軍士兵身上最重要的一件裝備,它分為多種版本,但M36型比較常用,主帶使用牛皮制成,前面的卡扣使用一塊金屬,并中間刻有軍隊標志,很像現代化的褲腰帶,看起來很高檔,也比較嚴謹。這種外腰帶一般在作戰時,會固定在士兵的腰部,并在上衣的外面,周圍還能掛裝子彈袋、防毒面具、地圖、食品袋等,不僅是起到固定作用,也算是一種裝備掛籃。

6、M1931型食品袋

士兵身上除了步槍和子彈重要外,口糧也是最重要的,就算戰斗力再強的德軍士兵,前提也需要填飽肚子,所以德軍士兵身上的M1931型食品袋就是不可取少的生活裝備。外部使用了帆布制成,堅固、耐磨、也抗拉扯,內部可以攜帶飯盒、餐具、罐頭、固體醬油、以及其他軍用野戰食物等,同時內部還有較薄的一層牛皮內襯,如果在士兵渡河作戰時,袋子也可能起到放水作用。在士兵攜帶時,一般會通過Y帶跨在腰后部。

7、M1931型水壺

M1931水壺,在德國士兵當中也被稱為「野戰水壺」,水壺內部使用鋁制材料制成,并呈現橢圓形,外部使用皮革并帶有毛氈的保溫材料,覆蓋在外面,無論在任何環境中,都可以保持水的正常溫度,它還分為大號和小號版本,小型版的容量可承載0.8升的水,大型版可承載1.5~2升的水,一般德軍在山地作戰和沙漠作戰當中,每一個士兵都會配備這種野戰水壺。

8、M1931型飯盒

M1931型飯盒和M1931型水壺共同推出,所以也通常被德軍士兵稱為「野戰飯盒」,雖然看起來很普通,但中間設有多個隔層,湯和食物可以分開,頂層還可拆卸,上面可以放置勺子、叉子和餐刀等,底部使用特殊材料,可以更好的吸熱,比如在野營時,可以放在火架子上對食物進行預熱。飯盒外表使用鋁制材料,還分為綠色涂裝版,灰色涂裝版和土黃色涂裝版,在冬季作戰時,還可在飯盒外部套上保暖護套,可以防止里面的食物結冰,不過在正常作戰的情況下,飯盒都是空的狀態。

9、M1911型彈夾包

M1911型彈夾包早在一戰期間就裝備了德軍士兵,到了二戰再次被利用起來。外部使用牛皮制成,并帶有金屬掛鉤和金屬卡扣,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掛在外腰帶上。一個士兵通常會配備兩組M1911型彈夾包,而一組當中包含三個,每一個彈夾包當中可裝入3板5發彈夾,也就是說,一個彈夾包當中就能容納15發子彈,而一個士兵身上有6個彈夾包,一名士兵在戰場上總共可以攜帶90發7.92毫米步槍子彈。

10、M1938型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開始流行,德軍所使用的型號也是經過多次改進、多次衍生。在二戰期間所使用的型號為M1930型防毒面具,這個型號比較簡單,并沒有安裝笨重的空氣系統,而只有一個簡單的呼吸裝置,所以在防御方面上也并不是很好,只能短暫的保護士兵。面具主體使用皮革加帆布制成,眼部使用兩個玻璃鏡片,周圍使用橡膠保護,在使用時可以直接套在士兵的頭部,在非使用狀態下,它還配有專用的毒氣面具收納罐,內部還配有清洗配件,收納桶里面的密度高,也可以使面具不受到其他氣體的污染。M1938型防毒面具在二戰期間是德軍最主要的裝備之一,幾乎每一個士兵都會配備一個。

11、M1938型防毒面具罐

M1938型防毒面具罐,專為M1938防毒面具設計,它不僅可以起到收納作用,也能更有效的保護防毒面具,不被其他氣體所污染,里面還有很多毒氣面具的清洗工具和保護工具,收納罐外部使用金屬制成,內部有防水防氣體的軟性內襯和隔層, 外部還帶有獨立的連接背帶,一般會掛在士兵的臀部上方,攜帶起來十分方便,使用也很簡單。

12、Bezard-1型指南針

Bezard-1是德國陸軍步兵和空降兵通用的野戰羅盤之一,在上世紀30年代中期定型,并開始使用,鏡片直徑為35毫米,整體厚度為12毫米,重量35克,外部使用了鋁制材料,并帶有蓋子,上面還帶有一個羅環,能方便的固定在士兵身上。Bezard-1雖然看起來比較簡單,但精度很高,外觀也比較精致,使用起來很方便。

13、98K步槍刺刀

二戰的德軍士兵只要配備了毛瑟98K卡賓槍,基本上也都會配備它專用的毛瑟98K步槍刺刀。它不僅可以安裝在步槍前端,作為刺刀使用,也可以拆卸下來當作獨立的匕首使用。刀刃采用冷鋼制成,刀柄使用了木質材料制成,尾部帶有卡簧,可以與步槍上面的連接槽咬合固定。刺刀還佩戴一個由金屬制成的封閉式刀鞘,能通過掛鉤,固定在腰帶后部。

14、M1938型掘壕鏟

M1938型倔壕鏟,也叫做M1938型「工兵鍬」,是當時二戰德軍普通士兵的基本配備,它不僅可以用來挖戰壕,建造防御工事,必要時也可以使用它來進行近戰,而且尺寸大,傷害性遠比刺刀和匕首大。M1938型工兵鍬使用鋼片和短木柄組成,可以折疊或展開,在折疊后的長度為50厘米,展開后的長度為70厘米,還配備由帆布制成的簡易攜帶工具,可以通過外腰帶固定在身上,然后將鏟子放置在簡易攜帶工具上。

15、7.92x57毫米毛瑟步槍彈藥

子彈也是士兵身上的重中之重,裝備了什麼樣的槍械,就要攜帶什麼類型的子彈。對于一名二戰德軍的普通步兵,通常會裝備一支毛瑟98K卡賓槍,所以也會攜帶90發7.92×57毫米的毛瑟步槍彈藥。這種子彈在19世紀末期的時候,德國就開始使用,也算得上是最早的無煙火藥全威力子彈之一。也不僅是毛瑟98K,而二戰期間的大部分栓動式步槍也都能上5發子彈,所以那個時候的彈藥,通常都是5發子彈安裝在一個彈板上,在使用時直接壓進槍膛即可,這樣也便于一次性快速裝填。

16、M24型手雷

M24型手雷的全稱叫做「M24型木柄式手榴彈」,早在1915年就開始使用,它作為德軍一戰和二戰期間最常用的手榴彈之一 。M24的最大特點就是由木柄和爆破主體組成,雖然看起來體積大,不如美式手雷輕便,但人機功效很合理。手榴彈的全長為365毫米,直徑為70毫米,整體彈重0.61千克,戰斗部重量0.17千克,戰斗部內裝有TNT炸藥,爆炸范圍5~8米,引爆時間5秒。在二戰期間一名普通的德軍步兵,一般會攜帶兩到四顆M24型手榴彈。

17、毛瑟98K卡賓槍

毛瑟98K作為二戰期間最有名的栓動式步槍之一,全稱為Mauser Kar98K。它是在Grwehr98步槍,也就是毛瑟M1918步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毛瑟98K對比前者的重量要更輕,尺寸更短,嚴格來說,它屬于一支卡賓槍。毛瑟98K卡賓槍在1935年開始裝備德軍步兵,該槍精準度高和重量輕的特點,也得到德軍士兵的認可。Kar98K發射7.92×57毫米毛瑟步槍彈,彈容量為5發,有效射程600~800米,槍口初速755米每秒,槍口前端還可安裝專用的步槍刺刀,一些性能較好的還安裝了蔡司瞄準鏡,改為了狙擊步槍使用。從1935年到1945年期間,毛瑟98K卡賓槍大約生產了1450萬支左右,基本上每一個德軍步兵班當中都會有5~6支左右。

那本期有關二戰德軍普通步兵的17種裝備,就為大家盤點到這里,如果你對此還有哪些不同想法或者想要補充的,請在評論中表達,想了解更多武器裝備內容,請記得關注,下期繼續為大家更新。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