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喜歡二戰德軍的軍迷都會對這張圖里面的9管防空火箭Fliegerfaust(刺拳)有印象,它是二戰末期第三帝國最后瘋狂掙扎的產物,與著名的Panzerfaust(鐵拳)反坦克火箭筒不同,Fliegerfaust防空火箭由于實際使用效果并不好,因此在戰后并未得到后續發展,倒是蘇聯人在60年代曾經參考這個武器搞出了一個名為「角宿一」的7管防空火箭筒給越南人去對付美軍的直升機。
簡而言之,Fliegerfaust防空火箭本身在二戰時期的產量就不大,因此留存的實物并不多,而它拉風的多管造型,又深受一些專業玩家的喜愛。在美國就有一個叫John Wild的家伙用3D打印技術去重新復刻了一支Fliegerfaust防空火箭,當然,這家伙并不僅僅只是貪玩而已,他一來是賣書(講怎麼在家DIY刺拳和鐵拳火箭筒),二來是想把它量產化放到市場上賣(這東西屬于ATF定義的破壞性裝置,在美國有相應武器執照的話可以買可以玩),說白了就是想賺錢。
他最后能不能賺錢還是未知數,但是他試射Fliegerfaust防空火箭的過程倒是擺上TFB做了一個很好的宣傳,我們下面就來看看他的「杰作」。
(保險片往下推,鋼柱就可以通過中間的圓孔去觸壓擊發電路,但是由于這個還是試驗品,所以采用外接電池和開關遠程操控發射)
Fliegerfasut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發射筒。他在復刻過程中應用了3D打印技術,很多部件,例如握把、保險、后鎖定環等都是3D打印出來的。3D打印技術為制造這種異形的小零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3D打印也會有它的弊端,打印材料含銅過多會影響焊接。
(這里可以看到用John用塑料扎帶加強焊接不穩的部分)
第二部分是小火箭,Fliegerfaust防空火箭沒有彈翼,全靠火箭噴嘴上面的斜孔導引尾焰使其旋轉穩定。下圖就是火箭的噴嘴,中間白色的部分是點火系統的連接器。Fliegerfaust防空火箭可以通過一個彈夾將9發20mm火箭一次性裝填到位,這個彈夾也是3D打印的產物。
火箭燃料是在火箭愛好者的幫助下自制的混合物,這是用于模型火箭的燃料。我敢打賭,你從來沒有想過業余火箭會這麼酷,對吧?火箭燃料干燥成型后,John Wild將它們制成圓柱體,然后,他將每個圓柱體取芯,使它們變成空心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表面積,提高燃燒速度。
搞定火箭發射筒和小火箭燃料之后,就可以帶去靶場玩了,到了靶場開始現場組裝火箭,John切削火箭燃料并將它們包裹在電子點火器周圍,協助快速引燃主推進藥。攝影師準備就緒后,他們開始靜態試驗,誰也不敢第一發就上肩打,萬一出問題呢!
(到了現場將固體燃料裝入火箭,有問題的燃料會剔除,防止影響燃速)
裝填完畢,可以biubiubiubiu了,攝影師為了拍好相片,堆了兩個防彈盾牌站在火箭筒側前方,很拼!
(準備妥當,開打吧)
(被火箭打爆的胡椒博士)
靜態試驗成功后,攝影師決定自己上肩來一發,Fliegerfasut的發射筒并沒有實際安裝點火系統,因此發射是通過John用幾個9V電池和一個按鈕開關串聯后人工遠程點火的。
肩扛發射的時候,由于火箭出膛的時候是工作狀態,因此會有大量的尾氣甚至尾焰會噴到射手臉上,一發就已經覺得夠嗆了,如果9發齊射,這個尾焰肯定會對射手造成傷害。這跟RPG的二次點火原理不同,更加類似坦克噩夢那種火箭飛出去發動機還在工作的情況,最好是加個防盾或者帶個防毒面具,不帶任何防護去使用恐怕不太現實。
(回收的火箭噴嘴和火箭殘體)
通過復刻試射,發現Fliegerfaust防空火箭不實用的地方在于很難控制火箭飛行的路徑和有效的散布,而且火箭體積就擺在這,又要填裝推進藥,又要兼顧殺傷效果,火箭飛行過程中由于推進藥燃燒,重心一直在變化,因此射擊精度是一個大問題。
而且20mm彈頭的殺傷效果也成迷,所以這東西雖然酷炫,但是戰后大家都知道沒有多少價值,并沒有進一步去去研究它,讓它發揚光大,在這一點上,Panzerfaust(鐵拳)反坦克火箭無疑是幸運的,應用它原理的RPG-2至今活躍在世界主要戰場,這或許是當初Panzerfaust設計師沒有想到過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