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味科普
奇趣历史
裝修生活
明星生活
名人历史
內涵搞笑
动物奇趣
名人詩詞
金庸武俠傳
全部
    
人類的大腦相當于多少G的內存?其實,大腦的能力一直被低估了
2022/04/28

科學家在研究人類大腦的時候發現,大腦的容量在 擴大一段時間后又開始逐漸縮小

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對于容量擴大,科學家認為與我們的 飲食習慣有關,但是對于為什麼縮小,就沒有準確的結論了。

人類的大腦結構

相比同體型的動物, 人類的大腦比它們大了7倍,這也是我們能夠從靈長類動物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人類的大腦容量有多少?為什麼人類的大腦容量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如果人類大腦一直縮小,智力也會下降嗎?我們是否能夠充分使用大腦的容量?

人腦與芯片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如果把人類大腦的容量換算成內存, 相當于多少個G?即便是現在正在縮小的大腦,它的能力也一直被人類低估了。

人類的大腦容量

大腦在人類的發展進化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的智慧、情感、行為等都與大腦息息相關

如果將大腦和電腦等計算機相比,它們共同擁有的能力有 儲存、分析和執行等,但是我們 人腦的這些能力電腦的能力本質上的區別。

我們利用電腦來處理數據

我們利用大腦來儲存記憶,根據這些記憶在大腦中停留的時間,可以將其分為 短時記憶長時記憶。而我們在對事物進行分析并且執行任務的時候,還會受到 情感的牽制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說, 人腦的儲存功能會受到一定限制,比如那些短時記憶,可能在大腦中停留的時間僅有一天甚至更少。但是 一些長時記憶,或許會伴隨我們度過一生

人類的記憶

那麼如果我們將 大腦的內存量化,和電腦相比會有多大的差距呢?

人類大腦有多少個G的內存

科學家經常用小白鼠來做實驗,是因為 小白鼠的大腦結構和人腦幾乎一致,都存在一種可以參與情緒調解、認知和沖動的神經遞質—— 5-羥色胺受體

在2014年,科學家對小白鼠的神經元展開研究。 小白鼠的大腦中有13個神經元,這些神經元的內存容量高達 1TB,換算后是 1024GB

實驗所用的小白鼠

按照這樣的結果來粗略計算人腦的內存容量,我們可以發現 人腦中的神經元大約有1000億個,那麼換算下來就是大約 77億TB的內存,即大約 78848億個G

這是個什麼概念?電腦的存儲量相比我們的手機要多一些。我們目前使用的 手機最大的運行內存就是12G,最大的儲存內存就是1TB。顯然這樣的內存空間已經足夠我們運行很久,也能存儲下很多內容。

手機運行需要內存

但現在我們的大腦內存高達 7萬億個G,按照我們現在對大腦的使用程度,很顯然 我們的腦子還剩下很大的內存空間

所以一些人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吐槽自己 「腦子不夠用了」,可以算是一種錯誤的表達,只能說我們低估了大腦的能力,并且現在還沒有能力將 所有的內存空間完全為自己所用

人類的記憶空間超乎自己的想象

人類大腦的發展歷程

不過盡管我們有大量的神經元,這也和我們的智慧沒有多大關系,畢竟根據研究, 我們的大腦容量正在縮小,而神經元的數量或許也在隨之減少。科學家認為根據目前人腦的發展來看, 大腦容量減少并不會降低人的智力

美國科學家對過去1000萬年間人類頭部的演化過程展開研究,他們利用 985塊人類頭骨化石和骨骼標本進行數據分析。

我們人類的神經元

人腦的容量在增大

研究結果表明,人類的大腦容量 在大約200萬年前開始迅速增大,從之前的大約 450毫升,增長到了大約 1800毫升,幾乎翻了兩番, 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最大就可以達到 1750毫升

關于這一時期人類大腦容量開始增長的原因,科學家們認為 與人類的飲食習慣有關。在20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開始食肉,并且 人腦也在逐漸地得到利用。

人類的祖先在捕食獵物

研究發現,人類在使用大腦的時候, 腦細胞的代謝速度會加快,與此同時 腦血液量也會得到顯著的增加。也就是說,當我們 對大腦的使用越來越多時,大腦的發育也會變得更加完善。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耗費掉大量的能量,而此時 肉食就可以恰好就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來 促進人腦的發展,于是人腦的容量就逐漸變大了。

肉食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來促進人腦的發展

人腦的容量又縮小了

但是在大約 3000年前人類的大腦容量開始下降,直到縮小至我們目前的大腦容量,大約 1500毫升

對于容量減少的原因, 科學家們沒有得出準確的答案。不過科學家為尋找答案也進行了一些研究,其中一個關于螞蟻的實驗,或許能夠為我們找到有關人腦容量縮小的原因。

螞蟻是社會性動物

螞蟻是一種社會性動物,盡管螞蟻的社會和人類的社會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在 群體規模、集體治理、分工勞動和生產食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根據這些相似性,科學家可以通過研 究螞蟻的社會性對大腦進化的影響,從而找到影響人腦容量縮小的潛在因素。

原始人社會

科學家對螞蟻大腦的 大小、結構和能量使用,建構出計算模型和模式,發現它們的 大腦體積的大小,會根據群體水平的認知和分工發生變化。

由此推測出,在信息高度共享的社會與高效分工下, 為了使大腦節省更多的代謝成本,就會縮小大腦的容量。所以人腦容量的減少, 或許就受到集體智慧的影響

螞蟻的分工合作

3000多年前,人類進入高度共享知識的社會,隨著群體規模的增加, 根據群體決策產生的適應性群體反應,就超過了個體決策的認知準確性和速度。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在古代社會,皇帝為了有效管理國家,就會要求 下臣積極建言獻策,來找到更加適合管理國家的方式。這些 群體決策達到的效果,往往會比一個皇帝武斷的決策更為有效。

歷史上以納諫而聞名的唐太宗

于是在這樣的發展之下, 人們對集體智慧的依賴程度也就越高了,尤其是在互聯網發展下的今天,即便我們很多只是并沒有儲備在我們的大腦中,我們還是可以通過 搜索引擎來獲得相應的信息

互聯網讓世界變小

大腦容量減少不會使智力降低

很多人會認為,目前人類擁有的大腦容量已經沒有祖先的多了,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智力也會隨之下降呢?這個我們在前面也提到了, 人腦的智力與神經元數量的多少無關,而科學家也向我們解釋, 腦容量越多并不代表智力發展越好

因為影響我們智力的還有 腦回溝褶皺,大腦面積會隨著 褶皺的加深而增大,進而腦細胞量也會隨之增加。而且隨著我們現在的 飲食習慣、居住環境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腦的發育。

人類腦容量的變化

而隨著這些條件不斷地完善,還會在很大程度上 促進大腦的發育,智力也會隨之得到發展。

雖然 大腦容量的縮小不會直接影響智力,但是我們在互聯網發展的情況下,也會出現 過度依賴計算機設備和互聯網的情況, 這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會對大腦的記憶能力造成影響,比如 導致記憶力衰退

記憶力衰退

因此在現代社會,我們更應該警惕的是互聯網發展帶來的 「數字健忘癥」。當然集體智慧也僅是影響大腦容量縮小的一個潛在因素,科學家為得到準確的答案還在不斷地探索中,并且也提出了很多相關的假設。

人類還沒有充分使用大腦

我們通過前面的描述,可以得知 我們目前對大腦的使用并沒有發揮到極致。此前也有一些謠言說目前我們對大腦的開發只有10%,但實際上并不止。

開發大腦

我們利用大腦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認知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 注意力、記憶力、執行能力、語言系統以及視覺感知和視覺空間

很顯然這些功能與社會發展的進程是相互的,并且人腦目前運行的能力 并不比計算機簡單,反而更加復雜,我們利用大腦處理的信息遠 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多

人類的大腦也非常復雜

在互聯網的發展下,人腦的能力也得到了更大的發揮,并且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不過要 使人腦得到完全的使用,或許我們還需要經過漫長的發展。


北極發現5.7萬年前尸體,科學家擔心有更危險的東西,人類該警惕
2023/03/29
立春后,建議:多喝這個湯,養肝潤燥增強抵抗力!為開春打好基礎
2023/02/08
2月21日二月二龍抬頭,記得「吃4樣,做3事」寓意風調雨順事事順
2023/02/08
豆腐燒白菜的家常做法,方法簡單,味道鮮美,出鍋連湯汁都不剩
2023/02/07
立春后寧可不吃肉,也要多吃4樣少1樣,平安健康度過季節交替!
2023/02/07
蛋炒飯這樣做太好吃了,味道鮮美,色香味俱全,一人能吃一大碗
2023/02/07
涼拌豬肝最好吃的做法,味道鮮美,香辣過癮,嫩滑可口又解饞
2023/02/07
菠菜炒雞蛋的家常做法,鮮嫩爽口,營養豐富,比飯店做的還好吃
2023/02/06
香菇炒雞蛋的好吃做法,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我家一周吃3次
2023/02/06
涼拌牛肉這樣做太好吃了,香辣可口,味道鮮美,下酒下飯皆宜
202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