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本部隊無比恐懼的火焰噴射器,現代戰爭中為何越來越罕見了?
一戰中,匈牙利人加博爾•扎卡茲發明了可用于戰爭的「便攜」火焰噴射器。德軍對這一新奇發明非常感興趣,特意建立了12個「火焰噴射器連」。然而,當時的火焰噴射器極為笨重,根本不便攜,加上它安全性極差且需要多人同時操作,因此在戰爭中并沒發揮太大作用。
到了二戰,真正可由單人背負和使用的「便攜式火焰噴射器」誕生了。1939年,德國國防軍首次在波蘭使用了該武器,隨后各國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火焰噴射器以對付那些塹壕、碉堡中的膽小鬼機槍手。不過,要說火焰噴射器的巔峰之戰,那還得數美國M1和M2火焰噴射器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輝煌戰績。
德軍使用火焰噴射器摧毀華沙的建筑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裝備著新型火焰噴射器的美軍從新幾內亞一路打到瓜達爾卡納爾島,從菲律賓一路打到了沖繩。眾所周知,日軍非常善于構筑戰壕、工事和掩體,但這根本擋不住美軍火焰噴射器噴出的烈焰。
到了戰爭中后期,一部分日軍躲藏在山洞中與美軍對抗,這時火焰噴射器更大顯身手,它不僅能夠燒死洞穴中的日軍,還能迅速耗光洞穴中的氧氣,即使日軍士兵沒被燒死也會窒息而死。在日本戰后對老兵進行的采訪中,火焰噴射器超越了戰列艦的406mm主炮與勃朗寧機槍,榮登「日軍最害怕武器榜」榜首。
勃朗寧機槍
然而,自美軍在越南戰爭中最后一次使用了火焰噴射器后,這款曾經令日軍驚恐萬分的武器卻突然間在現代戰爭中銷聲匿跡,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武裝勢力會在戰爭中使用它。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什麼,讓火焰噴射器成為了現代戰爭的「棄兒」?
重,很重,非常重
現代戰爭中,小口徑、高穿透力自動武器的大規模應用,信息化、智能化戰爭模式的興起,都使得單兵裝備的重量迅速增加。各國都在想方設法減輕單兵武器和彈藥的重量,避免裝備太重影響戰場機動性。就目前來看,班組機槍手所使用的輕機槍算是單兵武器重量中的「天花板」,但其槍彈總重量也不過15-20公斤左右。
換成火焰噴射器的話,那重量可就不得了了。以美軍的M2火焰噴射器為例,裝滿燃料后的重量高達30公斤,這顯然已經嚴重超過了單兵武器的最大重量限制。更麻煩的是,這玩意還得背在背上,這意味著士兵就無法再背包來攜帶其他的裝備或道具。因此,這玩意被淘汰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太平洋戰場上使用M2火焰噴射器的美軍士兵
射程太短
火焰噴射器的另一個致命缺陷是射程太短。目前,大多數火焰噴射器的射程都不超過40米。現代戰爭中,平均交戰距離大都在50-300米之間,如果火焰噴射器加入現代戰場,很難對敵方構成有效威脅。當然,這并不能怪它——因為它原本就是為了城市、叢林和塹壕戰而發明出來的。
眾矢之的
也有人說,在現代城市戰中,交戰距離也可以很近,火焰噴射器一樣能夠有效殺傷敵人。但另一個問題就出現了:隨著自動武器的發展,現代戰爭的交戰烈度遠高于二戰時期,而城市戰打得更是激烈。在這種情況下,火焰噴射器這種能夠噴出四十米長烈焰的超級顯眼又移動緩慢的目標,又如何在城市中躲開敵軍狙擊手或精確射手的狙擊?
二戰中,日軍對美軍火焰噴射器深惡痛絕,一旦戰場上出現了一台火焰噴射器,所有人都會想方設法將其擊斃。因此,曾有美軍老兵指出, 在太平洋戰場上,火焰噴射器操作手的生命不是以日或小時來計算的,而是以分鐘來計算的——因為所有的敵人都會率先集中攻擊他。
日軍的93式火焰噴射器
當然,「把火焰噴射器藏起來」這種想法也不是沒有人做過。早在二戰期間,蘇聯人就搞出了第一款帶有隱藏屬性的火焰噴射器——ROKS-2。和美軍、德軍的「大罐子火焰噴射器」不同,蘇聯人將燃料罐偽裝成了類似步兵制式背包的樣子,將噴射器偽裝成了類似莫辛納甘步槍的樣子,試圖借此在遠距離上騙過德國人。
但由于這玩意的射程仍然較短,只要它一開始噴火,德國人就會發現并集中攻擊它,因此這個偽裝的效果基本沒起到什麼作用,火焰噴射器操作手的生命仍然沒有得到保障。
ROKS火焰噴射器
不安全
在許多好萊塢大片中,經常出現火焰噴射器被敵軍擊中后發生爆燃,導致操作手也變成了一團火球。當然,這一場景有些夸張——因為大多數軍用火焰噴射器使用的都是燃點較高的燃料混合物,需要通過鎂點火器才能正常燃燒,因此普通的子彈將其擊中后只會導致高壓燃料或氣體泄漏,但不會直接爆炸。
不過,在被曳光彈、手榴彈或槍榴彈擊中時,火焰同樣有可能將其引燃發生爆炸。據查爾斯•布朗中士介紹,他在越南戰爭中就曾親眼見到過,一個使用火焰噴射器的大兵被手榴彈的彈片擊中,導致火焰噴射器發生爆燃。由此可見,它終歸不是一款安全的武器。
英國「救生圈」MK2噴火器
除此之外,還有老兵聲稱,他們使用火焰噴射器必須考慮風向和風速。因為在叢林中,火焰噴射器時常會引起大火,如果此時風向是朝著己方而來,那麼火焰和煙氣反而將對自己人構成極大威脅。因此這種麻煩得不得了的武器,最終還是被鎖進了倉庫里。
代替品的出現
真正宣判火焰噴射器死刑的,是代替物的出現。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美國和蘇聯紛紛開發「燃料空氣彈藥」,不過它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叫做「云爆彈」。和傳統的火焰噴射器相比,它對洞穴、碉堡、建筑的破壞更強,對人員的殺傷效率更高,并且攜帶起來也要更加安全和方便。因此,各國紛紛開始使用此類武器作為火焰噴射器的代替,用于攻克敵方的碉堡、建筑等設施。
從蘇聯入侵阿富汗到車臣戰爭,從美國掀起的伊拉克戰爭乃至現在的敘利亞戰爭,云爆彈幾乎無處不在。現在的云爆彈既可以做得如手榴彈、槍榴彈一般小巧便攜,也可以由「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飛彈搭載,其泛用性和安全性遠遠超過了老式的火焰噴射器。因此,各國不再使用火焰噴射器是可以理解的。
云爆彈的高級發展型——溫壓彈
結尾
時至今日,美國、俄羅斯等國仍有少量火焰噴射器庫存,并且在日常訓練中偶爾使用,但它已經不再作為主力裝備出現在現役序列中。
值得一提的是,埃隆•馬斯克的The Boring公司曾發售過一款便攜火焰噴射器,據使用者稱,用它可以很輕松的清理積雪、焚燒落葉等等。可見,雖然它已經無法在軍事領域活躍,但在民用領域仍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