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毫米炮穿甲威力180毫米,兄弟連里差點切掉美軍的命根子
Pak 35/36是二戰爆發時德軍所裝備的主力反坦克兵器,它在設計定型時曾是世界一流的反坦克炮,只是在戰爭期間由于各國坦克技術的進步而迅速落伍。不過該炮的裝備數量很大,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全部退出現役,因此德國設計師為其量身打造了一款威力大幅升級的彈藥,令這種「小水管」也具有秒殺重型坦克的能力,無論是西線的英美盟軍還是東線的蘇軍,都絲毫不能對它掉以輕心。
盡管從1942年起Pak 35/36就失去了主力地位,它依然在德國陸軍團以下反坦克部隊中服役到戰爭結束,只不過主要作為支援火炮配合步兵作戰,優良的精度和機動性使其非常適合伴隨步兵作戰。當然,Pak 35/36也沒有完全放棄反裝甲的任務角色,一種為其量身定做的新型彈藥使「敲門磚」恢復「板磚」風采,在遭遇KV、T-34時也有一戰之力,這就是Stielgranate 41型桿式榴彈。
■41型桿式榴彈及其包裝箱實物,作為體積對比,在一旁放置了一枚37毫米反坦克炮彈的彈殼。
在法國戰役期間,德軍就意識到Pak 35/36的威力不足,并尋求強化之道。受到火炮口徑限制,37毫米穿甲彈的性能提升空間有限,于是德國軍工部門另辟蹊徑,利用空心裝藥原理設計了41型桿式榴彈。這是一種超口徑破甲彈,全重8.6千克,全長73.9厘米,卵形彈頭直徑160毫米,內裝有2.42千克TNT,彈頭后部是一根直徑37毫米的尾管,可以套入Pak 35/36的炮管,尾管后端有6片尾翼,起到穩定作用。
■41型桿式榴彈的結構示意圖,從英文標注看應是英美盟軍繪制的。
41型榴彈的發射機制類似于步槍用槍榴彈,將彈藥套在炮口上,使用特殊的空包彈發射。根據德軍測試,41式榴彈的穿甲能力高達180毫米,理論上足以擊毀二戰中絕大部分坦克。與普通穿甲彈的穿透力隨著射擊距離的延長而衰減不同,采用金屬射流穿甲的41式榴彈在任何距離上都具有同等的威力,這使得Pak 35/36重新獲得了迎戰盟軍和蘇軍主力戰車的能力。為了確保彈藥起爆,41式榴彈在彈頭和彈尾都安裝了引信,不論直接命中,還是從目標表面擦過都會引爆。
■ 插在Pak35/36型反坦克炮炮口上的41型桿式榴彈。
然而,41型桿式榴彈并未受到部隊的歡迎,也沒有普遍裝備,因為它的缺點遠比優點更多。首先,41型榴彈的初速僅有110米/秒,這意味著無法攻擊快速移動的目標;其次,射程太近,精度不佳,以25°仰角射擊時最大射程可達800米,以5°仰角進行平射時的最大射程為180米,實際上其有效射程在300米以內,超出這個范圍很難命中目標;最后,其裝彈方式太過危險,裝填手必須離開掩蔽處在火炮前方重新裝彈,從而暴露自身和火炮位置,容易遭到敵方火力反擊。不過,如果采取隱蔽伏擊的方式從近距離攻擊目標,41型桿式榴彈的確可以達到一擊斃命的效果。
■裝有41型桿式榴彈的Pak35/36型反坦克炮實物。
41型桿式榴彈最知名的戰斗是1942年初的霍爾姆防御戰,德軍舍雷爾戰斗群在優勢蘇軍的圍困下堅守105天,多次擊退蘇軍坦克的進攻,就是依靠空軍空投的數十枚41型桿式榴彈。在著名戰爭劇集《兄弟連》第3集中也有41型桿式榴彈亮相,當時E連攻入卡朗唐,與德軍傘兵展開巷戰,李普上士正收攏部下躲避炮擊。突然數名德軍傘兵操縱一門37毫米反坦克炮向他打出一發41型榴彈,就在李普近旁爆炸,將他炸倒在地,襠部被鮮血浸透。戰友前來救助時特意撕開褲襠查看,之后安慰李普零件齊全,這一幕有些讓人哭笑不得!
■ 戰爭劇集《兄弟連》的截圖,上圖為德軍傘兵使用37毫米反坦克炮發射41型桿式榴彈,下圖為李普上士被炸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