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米哈伊爾·科格爾尼恰努級內河炮艇,船小火力兇猛

米哈伊爾·科格爾尼恰努級內河炮艇(Mihail Kogălniceanu)是羅馬尼亞在上世紀90年代研製建造的裝備,這是一款排水量不大但火力兇悍的水上裝備,總共建造了3艘,屬于海軍裝備序列,服務于多瑙河下游,是內河部隊的主力。

內河作戰與海上作戰不同,艦船通常受到河流、湖泊的限制無法增加排水量,人們通常建造吃水淺、炮火強的艦船,它們的自持力與海上裝備相比要弱一些。

米哈伊爾·科格爾尼恰努級標準排水量522噸,滿載排水量550噸,艇長52.1米,最大舷寬9米,吃水1.6米。它的動力是2台柴油發動機,單台輸出2200馬力,雙軸推進,最大時速16節。

這款500噸級的炮艇火力可謂是異常兇悍,前後甲板上各安裝一座裝甲炮塔,炮塔內安裝一門A 430型100毫米炮,它不同于一般的艦炮,羅馬尼亞在1975年開始使用一款A 407的100毫米線膛炮,它被安裝在TR-77、TR-85坦克上,也就是說它本是一款反坦克炮/坦克炮,A 430是一款艦炮改裝版本,可用機械瞄準具或光學瞄準具進行瞄準,它亦可以作為野戰炮使用,最大射程約20千米,因此安裝在戰艦上同樣適用。

艇上輔助武器包括2座雙30毫米高射炮(M1980型),位于上層建築頂部,另外還有2座ZPU-4 4管14.5毫米重機槍,它們可兼顧對空防禦或平射,還有2座40管122毫米火箭炮用作火力打擊,此外在防空作戰方面還攜帶了箭-2M可擕式防空飛彈,備彈32發。

炮艇滿編人員有58人,通常在51~58之間,艦艇最大航程1000千米,自持力只有7天,在並不算長的任務河道裡足夠使用,內河艦隊還配備了另外一種300噸級的炮艇,兩者可以實現高低搭配。

米哈伊爾·科格爾尼恰努級總共建造了3艘,分別是:Mihail Kogălniceanu(F-45)、Ion Constantin Brătianu(F-46)和Lascăr Catargiu(F-47),他們均是羅馬尼亞歷史上比較著名的人物。

3艘炮艇的服役時間分別是1993年、1995年和1998年,迄今為止服役時間只有二十多年,以軍艦的服役年齡來看並不算很長,因此維護翻新可能還會繼續服役較長的時間。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