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神舟十三號的成功返回,人類在載人航天以及太空生活方面的成就,又有了大的進步。人類科技水平的進步和理論知識的發展,是否意味著人們對地球或者 宇宙,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呢?
地球是宇宙中已知的,唯一一個有生命存在的 星球,它的特殊性不言而喻。人類也對其做了許多研究, 從空氣到資源,陸地到海洋,全都了解了一通,畢竟地球上的所有區域,都可能與生命的形成和延續有關。
地球是我們目前唯一的的家園
目前人類社會的許多知識科目和行業,究其根本都是以地球為目標形成的,有些是為了探索, 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產生和演化的,有些是研究,目前的地球發生了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還有些在推測地球未來的命運該是如何。
人們之所以如此熱衷對地球的研究,就是因為它是我們生存的唯一家園,即使有科學家預測, 宇宙中還存在著與地球類似的,適宜人們生存的星球,但畢竟還沒有真的找到可替代的那顆天體。
地球的唯一是不能復制的
而且,就算找到了 第二顆地球,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也無法實現星際移民的計劃,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 地球依然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人們應該保護它的一切,不管是自然生態,還是 海洋環境,亦或是空氣狀況、物種生存環境。
畢竟人類作為地球的現任霸主,很多過度的行為都會引起地球環境的某些變化,最終也會影響到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地球給 人類提供了生命所必須的氧氣和水,但關于氧氣和水從何而來,卻始終沒有一個確定的解釋, 這也成為了關于地球的未解之謎。
水是生命之源,氧氣是生命必備,二者缺一不可
有人可能會說,氧氣不就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出來的嗎?這話確實沒錯,但要說得更清楚一點, 地球上的大部分氧氣,并不是由陸地植物生產的,而是來自于海洋。它們生產的 氧氣,所占的比例也很有趣,與地球上海洋與陸地的占地面積一樣,都是7:3的樣子。
海洋是氧氣的「生產機器」
也就是說, 地球上70%的氧氣都由海洋產生,擁有如此強大能力的,便是生長在海水中的藻類,其實最大的貢獻者要屬藍藻。甚至有人說,如果人類以后真要移居到其他星球,那麼一定要在該星球上的水域中, 培育大量的藍藻,讓星球上的氧氣含量變得適宜人類生存。
科學家推測,藍藻的形成時間可能在35億年前,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光合放氧生物,也是大氣臭氧層形成的主要推動力。
沒想到吧,居然是綠色的藍藻
藍藻將氧氣以廢物的形式排出,正是它的大量出現,將當時的地球環境,變成了存在許多氧氣的有氧環境
藍藻作為原核生物,非常適合生活在高溫和強光的環境下,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繁殖能力也很強。按理來說它的出現和繁殖,與氧氣的產量應該是互相一致的,但讓科學家疑惑的是,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氧氣水平有30億年左右的時間極不穩定,大約到寒武紀時才穩定下來。
寒武紀時期巨觀的生物開始登上地球生命的舞臺
那麼在這麼長的時間內,究竟是什麼影響了氧氣的含量呢?難道釋放氧氣的另有它物?還是說當時發生了什麼,影響 藍藻數量的事件?寒武紀時的氧氣含量,為什麼得到了穩定,并達到了生命形成的濃度? 有關氧氣的這些疑問,還未得到有效的解釋和回答。
除了氧氣,水也是生命所必需的物質,人們推測,地球在形成之初, 海洋的面積比現在還要大,那時候整個地球都被海水覆蓋。生命也是在海洋中誕生的,雖然 達爾文進化論認為,人類是猿進化而來,但后來的化石證據又提出了, 猿是從四足魚類演化而成的可能。
人類進化又是一次引發爭論
雖然有關人類的出現和進化,還有許多疑問,但水對于生命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幾乎都是在水源充足的地方,但是水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人們對 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做了那麼多探測,都沒有發現有液態水的存在,更不要說像地球這樣,有如此大面積的海洋。 地球為何這麼特殊,一直是人們探索的重點。
太陽系八大行星為什麼偏偏是地球呢
有人認為, 地球在最初形成時,也和其他的巖石星球一樣,地面并沒有液態水的存在,后來不斷有隕石撞擊到地球,是這些隕石向地球表面送來了液態水,雖然人們確實找到了, 許多隕石留下的撞擊坑,但該說法還是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新的理論提出,地球上的水也可能是來自太空中的彗星,因為科學家發現,地球表面的水會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分解成氫、氧原子,并脫離大氣層進入太空消失掉。
同時太空中也有與飛出地球質量相等的水,重新進入地球表面。不過,這種說法同樣沒有得到明確的證實, 地球上的水究竟是從太空而來,還是地球內部本身就有,亦或是有什麼特殊的形成過程, 人們還未能對其做出解釋。
關于水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證實其來源
人們對于 氧氣和水的來源,提出了許多疑問,同樣也對生命的形成有著諸多不解,尤其是 人類大腦的發育,實在太過神奇,這也是六大未解之謎中,最為神秘的一個。
人類大腦結構
前面提到,最新的物種演化論認為,包括人類在內, 所有的地球生物都是從海洋中進化而來的。人們也發現了一些,好像能夠證明這一結論的化石,但就算生命的形成,能夠用這個來解釋,但人類的思維能力,智力水平,卻始終無法通過進化論來解釋,就像是憑空出現的一樣。
人們認為, 地球是太陽系在形成之初時,通過聚集太空中的物質,形成的行星,那麼根據推測, 地球的巖石構成中,應當有鐵、鎳等元素,但人們卻并未在地殼部分發現這些元素。
地球的內部結構
于是人們便覺得這些元素,肯定存在于 地核處,也就是地球的最內部,但后來的測量結果卻顯示, 地核中也不存在這些元素。人們甚至都確定不了,地核的形態是怎樣的。
地震是指地殼在板塊運動的過程中,由于承受不了壓力,而導致地殼破裂,釋放出地震波,這些波動使得地面發生劇烈震動。研究發現, 環太平洋附近是地震發生最多的地帶。
地震是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帶來的自然災難
雖然人們發明過許多 預測地震的設計,但效果微乎其微, 有些預測結果甚至偏差了數十年。地震就像是,地球陰晴不定的心情,沒什麼規律可言,很難預測,更保險的辦法便是,在修建房屋等建筑時,將避震的效果考慮進去, 同時宣傳正確的地震自救方法,以減小傷亡和損失。
寒武紀是指距今約5.42億年前—4.85億年前的時期,該時期之所以受到了人們的巨大關注,是因為研究發現,該時期出現了大量復雜的生命, 它們開始擁有血管、大腦等器官。而且進化的速度比任何時期都要快,就像被誰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
絕大多數無脊椎動物們在幾百萬年的很短時間內出現了
而且該時期的 氧氣含量突然飆升,與之前的氧氣極度不穩定不同,從這個時期開始,地球上的氧氣含量, 不僅達到了生命形成和進化的要求,而且始終保持著穩定,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