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定居的印度男人:身價千萬不買房、只讓妻子穿50塊錢的鞋
前段時間,小編給大家分享了一位嫁到印度當全職太太的中國女子。
婚后的她,沒有每日圍著丈夫、孩子轉,更沒有成為生育工具,反而安逸又幸福,擁有自己向往事業的同時,也把家里打點得妥妥當當。
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在哪兒生活,其實從來都不會影響自己把小日子過得自洽又充實,只要認真對待每一天,處處都能發現小確幸。
在中國打拼的印度人德福,對此也深有體會。
遠離家鄉的他,在來到中國工作、生活后,絲毫沒有被語言不通、文化差異所限制,反而把事業干得紅紅火火,成為了一名千萬富翁。
并且,婚姻、生活也同樣幸福美滿,即使是包辦婚姻、租房生娃,卻也活成了許多人羨慕的模樣。
來自印度的德福(DevRaturi),如今在中國已經生活了近17個年頭。
每當他回看過去的人生,總是有說不完的辛酸苦辣。
小時候,德福的家里很窮。
窮到什麼程度呢?
整個學校里只有他一個人,是光著腳上學的。因為沒錢,哪怕是幾分錢都沒有。
在同齡人的異樣眼光下長大,對一個孩子來說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那時的德福,每次去學校都會令他感到難過,常常一個人躲著哭泣。
好在,年幼的德福遇到了兩位貴人,他們溫柔地說:「別哭了,給你一個盧比,拿去交學費」。
這份善意,也成為了德福后來一直幫助他人的動力。
可沒錢,始終是令人掙扎又痛苦的困境。
沒辦法完成學業的德福,只能比其他人更加刻苦努力。
他自學法語、中文、英語、西班牙語,不管能否派上用場,只要能成為一項生存技能,他都力求掌握。
2005年,德福懷揣著成為「李小龍」的功夫演員夢,來到中國。
但那時,身無分文的他完全沒辦法靠夢想來養活自己。
于是,在現實的壓力下,德福只能從最基礎的餐館服務員做起。端過盤子、洗過碗,再苦再累都不在話下。
「李小龍從香港到了美國,在一個餐廳做過洗碗工,最后成為了功夫明星,我想我也可以。」
在德福的努力下,他從服務員一路升職到高級餐廳經理。之后,更是開創了一家屬于自己的餐廳。
如今的他,是一位擁有6家連鎖印度餐廳的老板,身家過百萬。
回看德福的創業、發家之路,可以說是充滿了機遇與挑戰。
2012年,有著成功經營連鎖餐廳經驗的德福,把目光放到了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的陜西西安。
這里文化底蘊深厚、城市包容開放,為他的創業之路,提供了豐富的沃土和充足的養分,連鎖店一家又一家的開。
也正是因為餐飲生意經營得紅火,德福還意外發展了他的第二事業。
某天,一個劇組找了上來,希望德福能借用餐廳里正在跳舞的印度女子去客串出演。
他當即就同意了,并且商業嗅覺敏銳的他,還提出拍攝必須在自己的餐廳里, 「不要錢的廣告嘛」。
而這時,導演突然對他說:「你可以演壞人誒」。
于是在誤打誤撞下,德福又成了一名演員,專演反派,不再跑龍套。
在《民國奇探》《刑警之海外行動》《落花時節》《未來戰神》《海陸戰神》中,都有他的身影。
但盡管事業有成,成為百萬,甚至千萬富翁的德福,也僅僅只是告別了過去窮困潦倒的苦日子,卻始終無法擺脫印度的「傳統陋習」——
包辦婚姻。
不管如今的他再有錢,也不能自己選擇伴侶,只能聽從父母的安排,和一個素未蒙面的女子結婚。
2011年,在父母的要求下,德福從中國飛回印度和未來的妻子見面。
整個過程大概只有兩三分鐘,雙方家庭便定下了兩個孩子的婚事。
五天后,德福就結婚了。
結婚兩周后,德福帶著妻子來到了中國生活。
雖然從素未謀面到成為枕邊人的過程不過短短一周,但二人的關系卻逐漸升溫,德福身上踏實、努力的奮斗精神,給了妻子莫大的安全感。
婚后一年,二人有了愛情的結晶,彼時賺得盆滿缽滿的德福也不必擔心孩子會和他以前一樣,買不起鞋子、念不起書了,一家四口人過得幸福極了。
但這時,新的問題又來了: 在哪兒安家呢?
毋庸置疑的是,在西安打拼、奮斗的這些年,德福也漸漸愛上了這個城市。
西安,自然也成了他安家的首選。于是,他決定帶著妻子和孩子在此定居,不再漂泊。
可令人意外的是,如今9年過去,德福卻始終沒買車,也沒買房,一家四口人一直擠在不到100m²的出租屋里。
就連現在租住的房子,裝修也十分簡單、樸素。
家里的客廳除了電視、簡易電視柜、沙發、茶幾、空調之外,便沒有其他任何家具或裝飾,飲水機孤零零地立在角落里,充當擺件之一,仿佛努力在讓整個空間看起來不那麼冷清。
比起毫不起眼的客廳,餐廳則更是樸實無華。正對著入戶,沒有任何遮擋隔斷,僅由一張白色長方形餐桌+四把靠背椅組成,勉強滿足一家人的用餐需求。
主臥室也沒有例外,處處都透露著四個字: 簡單實用。
一張雙人床旁邊還塞下了一組高低床,完全不講究布局,只考慮是否能最大化利用空間,讓一個房間能睡下一家人。
床品的選擇更是加重了簡樸的風格,讓人瞬間有種回到了老家的既視感。
客房也延續了主臥的簡樸風格,每一件家具、床品都十分普通, 毫無設計、搭配可言。
很難相信一個擁有6家連鎖餐廳的大老板,居然就居住在這樣一套房子里。看上去,似乎和平常人家沒有任何差別。
但在德福看來, 房子、車子、金錢都是身外之物,它們并不會真正的屬于自己。
何況人終有一死,追逐的一切物質,都會在某一天隨著生命的逝去而消失。
所以,德福拒絕過奢侈的生活,他們一家人只購買打折的便宜貨。
兩百多元的東西,必須找到三四十塊的代替品。 就連妻子一直穿的球鞋,也才50塊。
那麼,賺這麼多錢的意義在哪兒呢?德福會告訴你:
成為百萬富翁或者千萬富翁,永遠都不會是我的夢想。我想在生命中為其他人創造價值。
我開了幾家餐廳,并不是想看看到底能賺多少錢。
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家餐廳能創造10到15個工作崗位,能為別人創造機會。
創作工作崗位,才是我的成就。幫助其他人改善生活,則是我的社會責任。
我不希望其他人,像曾經的我一樣受苦。
「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總想替別人撐把傘」,德福的這份美德,實在很難用金錢來衡量。
如今的德福,心思很簡單。
把餐飲事業做大,為更多人提供就業機會的同時,也努力實現自己的演員夢想。這期間,他也會打理好家中的大小事,與妻子共同承擔養育孩子的重任,拒絕當甩手掌柜。
從身無分文的窮小子,到身價千萬的大老板,德福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一直努力把平凡的日子過得閃閃發光,自洽的同時,還懂得互幫互助。
總而言之,你要相信:認真生活的人,也會被歲月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