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時候為了探尋事物的真相不惜 以身試險,盡管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這樣的做法很難稱得上合適。
國外就有不少這樣瘋狂的人甘愿去尋求冒險, 保羅·羅索利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那麼他到底做了一件什麼事,能夠稱得上用生命去檢驗真理呢?
喜愛挑戰自我的冒險家們
親身體驗被森蚺吞下!恐怕沒人能比他更瘋狂了。
我們都知道一旦蛇達到蚺這個級別,可就不是普通的野生動物那麼簡單了。
森蚺沒有毒蛇那樣致命的毒液,但可以 輕松地殺死一頭野鹿。
「膀大腰圓」的森蚺
但保羅·羅索利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到底是什麼來頭?
為什麼他一定要尋找森蚺這樣的動物來做這種實驗?最后的結果究竟如何了?
本文將從保羅·羅索利的亞馬遜雨林經歷來解答這些問題,讓我們來看看這名瘋狂的作家是如何 冒死身穿盔甲完成整個被吞實驗的,心率飆升180后的感覺究竟是怎樣的?
藝術家和他制作的巨型森蚺雕像
事實上整個活動不完全是出于一種野性的瘋狂之舉,羅索利之所以這樣做是他認為 亞馬遜雨林如今正在遭受毀滅。
如果我們放任這種破壞,那麼很有可能在21世紀就會看見大量野生動物的 滅絕。
亞馬遜熱帶雨林
人類在過去對亞馬遜的開發迫使不少動物都離開了原來的居住地,并且樹林的損毀也讓動物們缺乏棲息地。
底層生物的減少會影響食物鏈頂端的生物, 森蚺就位于其中。
但羅索利認為,想要人們認識到這樣的危機,通過自己文字的訴說缺乏一種表現張力。
在過去,羅索利 長期對亞馬遜雨林進行著追蹤記錄,從2005年開始他就進行著各種雨林生物研究,并且創辦了一家生態旅游公司。
這個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會投入到保護雨林的活動中,另外在他的學習和研究期間,他還獲得了環境研究的學士學位。
亞馬遜雨林里的一角
比起科學家的身份,讓他獲得名聲的是他在2014年3月發行的一本 《上帝之母》,該書詳細地介紹了他在亞馬遜雨林地區的生活、經歷,以及相關的各種研究。
于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的腦海中誕生了,那就是 通過森蚺吞食人類的視訊記錄來呼吁人們應該重視起它們。
同時該項目還會聯系各電視臺進行轉播,由此獲得的收益會投入進蟒蛇的保護活動中。
潛伏在水里準備捕食的森蚺
盡管這個想法聽上去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他也不是第一次做這種事了。
就在2013年的時候,羅索利就和他的野生動物團隊花了60天的時間在亞馬遜地區 完成各種自然考驗。
比如在亞馬遜河流中求生,與電鰻搏斗,以及和偷獵者作斗爭。
為了完成這個項目,羅索利和野生團隊需要完成的第一件事便是 尋找合適的森蚺。
森蚺和蟒蛇外表區分
整個搜尋計劃花費了數周,盡管森蚺的體型很大,但是想要吞下一整個人類并不容易,因此它必須比一般的森蚺要大一些。
最后搜索小隊鎖定了一條綠色的雌性森蚺,這條森蚺 長達6米左右,體重超過200斤。
潛伏在水里準備捕食的森蚺
此外,在搜索的過程中,科學小隊還開始對野生蟒蛇進行了詳細的科學記錄,主要集中在蟒蛇的重量、長度和性別。
這能夠幫助他們了解野生蟒蛇在自然環境中的具體生活情況,以及種群健康問題。
森蚺的全身照
除了這些基本測量,科學小隊還采集了它們的生物皮膚樣本用來進行 汞測試。
科學家們想要知道,亞馬遜雨林的金礦開采附帶流出的金屬汞究竟對蟒蛇們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跟蹤記錄完畢后,團隊開始了第二輪計劃——服裝設計。
活人要想被吞進森蚺的肚子里,沒有保護肯定是有去無回。
因此科學團隊 利用碳纖維給羅索利打造了一套保護裝置,這套裝置可以抵抗森蚺纏繞時帶來的強大壓力。
蟒蛇的死亡纏繞
服裝基本由3D打印技術完成,整體設計呈現流線型,這一點更多的是為了森蚺著想,如果棱角太多,很容易將它的食道劃傷。
這套服裝還配備了一個 內置攝像頭和無線麥克風,以便羅索利和自己的團隊進行有效地交流,同時還可以記錄下整個吞食過程。
為了確保行動萬無一失,服裝內還帶有可以提供3小時呼吸的 氧氣供應系統,氧氣供應通過防擠壓軟管連接到面罩。
所有工作在完成之后,行動開始了。
由于森蚺一般不會主動襲擊像人類這樣的大型生物,通常它們看見人類會選擇逃跑。
為了讓森蚺能夠對羅索利產生興趣,他的小隊應其要求 在羅索利的身上涂滿了豬血,然后試著朝森蚺的方向慢慢移動。
森蚺喜歡棲息在水中
但一開始森蚺并沒有想要吞下羅索利,它敏銳地感知到了獵物非比尋常,很快,森蚺便開始朝向森林的另一頭跑去。
但科學小隊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在進行圍追堵截后,他們又一次將森蚺逼近了羅索利的范圍內。
被森蚺捕食的倒霉鱷魚
羅索利為了引起森蚺的注意,故意挑釁森蚺,想要激怒它以此達到最佳效果。
羅索利的「作死」行為最終成功惹惱了森蚺, 這條6米長的巨蟒瞬間朝他撲了過去。
一切和團隊想象的一樣,森蚺襲擊羅索利,然后試著吞下他。
羅索利的相機也拍攝下了這一幕,這時根據他身上攜帶的生命記錄儀顯示, 羅索利的呼吸變得越來越沉重,心率迅速攀升至180次/分。
電影里蟒蛇纏繞人類
但是沒過多久事情就出現了逆轉,幾秒鐘后,正當森蚺試著從羅索利的頭部吞食時,羅索利發出了求救信號,他認輸了。
根據羅索利的描述,當森蚺在纏繞他的時候就感覺到不對勁, 整個纏繞力量實在太強大了。
盡管防護服能夠承受每立方厘米60公斤的壓力,但他還是沒能承受住這種巨大的壓力。
他表示在那一瞬間,自己的手臂迅速麻木,整個軀體都被猛烈地擠壓在一起,如果他在當時不能立即進行求助,肯定會 被蟒蛇壓碎身體。
羅索利的「保護罩」
好在他的團隊迅速地將羅索利從森蚺的纏繞中解救了出來,森蚺也沒有受到傷害。
就這樣,一場以身試險的實驗就此結束, 整個活動受森蚺的威脅以失敗告終。
這期節目和羅索利的行為不僅沒有讓人們真正地意識到亞馬遜雨林的危機,而且還將他推上了風口浪尖。
大部分人表示他這樣根本就是在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只不過是利用了蛇的噱頭幫助自己獲得更大的名氣。
亞馬遜熱帶雨林
動物保護組織認為,羅索利這種不專業的行為簡直有損他作為動物研究人員的聲譽,同時還有可能給森蚺帶來傷害。
如果森蚺真的將他吞下去,那麼他的團隊就 不得不殺死它。
眾多的負面評價以及看法在一時間引爆了網絡,推特上面甚至有人讓自家的寵物狗咬自己的手指來嘲諷他這種不切實際的行為。
森蚺是珍稀物種
羅索利本人表示,他們都確定了不會對森蚺造成傷害才決定做這件事。
而他也在自己的書中寫道像蟒蛇這樣的生物會 將獵物完全壓碎,否則它們 永遠也不會停手。
很難想象羅索利到底是以怎樣的眼光去看待這件事,不論是為了出名也好,還是他真的想通過這場表演讓人們認識到亞馬遜雨林的處境,很顯然這樣的行為并不值得人們去推崇。
被人類砍伐破壞的亞馬遜雨林
實際上在人類身處的這個世界中, 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我們并不需要用破壞的方式才能看清事物本身,僅僅是側面的觀察結合邏輯的思考,人們同樣也能得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