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隨著普丁總統一聲令下,俄羅斯戰略威懾力量正式轉入特殊戰備狀態,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全球關注。坐擁6000多枚核彈頭的俄羅斯,核武器的一舉一動都能引發北約特別是美國的極大關注,而這也是俄羅斯敢和美國抗衡最大的底氣。那麼你知道普丁總統是靠什麼下達命令,指揮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庫的呢?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普丁下達核打擊指令的過程并不復雜,只需要按下一個小小的按鈕就可以,而這個按鈕就在普丁隨行人員手提的一個手提箱中,這就是著名的「 核手提箱」,只要有了它,普丁就能在全球任何地方指揮俄羅斯發動核打擊。
那麼,為什麼要制造這樣一個手提箱呢?
二戰末期,隨著曼哈頓計劃順利實施,美國率先研制出核武器。見識到核彈在日本的巨大威力后,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就想著有一種裝置能夠隨時發起核打擊,也就是后來的「核手提箱」。上世紀六十年代,古巴飛彈危機的發生,讓「核手提箱」的研制正式提上日程,有了「核手提箱」,美國總統就牢牢掌握了戰時核武器的使用權。緊隨其后,蘇聯也在八十年代研制出了自己的核手提箱。
實際上,看似恐怖的核手提箱其實并不復雜,俄羅斯就曾經公開向世界展示過蘇聯時代研制的一款「核手提箱」。這款「核手提箱」外表與普通的公文包沒什麼兩樣,內部也僅有幾個按鈕。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核手提箱并不是只有總統才有。拿美國來說,美國目前有三個核手提箱,分別保存在總統、副總統和「指定幸存者」手中,只有三個手提箱同時發出指令,美國戰略核力量才會出動。
在一些電影當中,只要最高領導人下達指令,就可以發出核打擊,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
實際上,核武器的發射有著一套非常復雜的流程,從總統到執行命令的士兵,中間要經歷多重審核。就拿美國來說,美國總統下達命令之前,首先要和一個包含五角大樓高級指揮官的臨時指揮部討論,在總統發出核打擊指令以后,五角大樓還要再次確認發出命令的是總統本人。在命令發出以后作戰室會編輯一條包含各種信息的代碼,作戰部隊還要再次驗證代碼的真實性,最終才能發射飛彈。
一套流程下來,距離最高領導人發出核打擊指令已經過去了幾個小時,作為對敵打擊最有效的武器,為什麼核武器的使用如此繁瑣呢?
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讓美蘇兩國劍拔弩張,隨時都有開戰的可能。1962年10月29日,負責指揮美國飛彈部隊的指揮官巴西特,在保密通訊系統里收到一串代碼,這串代碼的意思是:立刻向蘇聯發射核飛彈!要知道當時美蘇一旦爆發核戰爭,他們手里的核彈頭足以毀滅整個人類社會。幸好在十分鐘以后,指揮官又收到通知,表示之前的命令是錯誤的,否則地球可能毀于一旦。
這次事件以后,兩個核大國開始嚴格管控核彈的使用流程,進一步規范核飛彈的發射流程,在每一步都留下思考的時間,避免最高領導人因為一時的想法而發射核飛彈,也能夠避免一線部隊因為收到錯誤指令發射核飛彈,最終引發核大戰。
所以,即便核手提箱已經有幾十年時間了,并且美俄兩國總統只要出行必定帶在身邊,但是卻沒有一次真正使用過。
核武器雖然威力巨大,但是它存在的最大意義是威懾,有了它任何敵對勢力都不敢輕舉妄動,一旦核飛彈被發射出去,那麼它也就失去了威懾的意義。實際上,任何一個有核國家,不僅最高領導人發射核彈的權力受限制,哪怕是發動一場戰爭的權力也要受到約束。別看二戰之后的大部分戰爭都和美國有關系,但是美國總統要想發動戰爭還是要經過國會的,俄羅斯也不例外,俄總統要想發動戰爭必須要經過國家杜馬。
總的來說,世界各國對于戰爭,對于核武器一直都保持著相對謹慎的態度。正是因為各國都不敢妄言動用核武器,所以俄羅斯戰略核力量進入特殊戰備狀態,更多的是威懾北約,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并不是真的要動用核力量進行核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