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手為啥不通過射擊孔,狙殺碉堡中的機槍手?
雖然古人沒能將熱兵器發揚光大,但是在冷兵器時代,他們發明出的許多器械,對于現代軍事研究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古人不僅僅是對進攻方面進行了器械研究,防守這一塊他們也沒落下。古代那些又厚又高的城牆,如果沒有攻城器的幫助,根本無法突破。
現代社會,早就已經用不到城牆了,但是碉堡卻一直沿用至今。現在的碉堡,不僅能很好的保護正在射擊的士兵,還能作為臨時的軍火庫存放各種槍支彈藥。因此,碉堡在現代軍事作戰中,起到了很好的防禦作用。一旦機槍手在碉堡進行射擊,對方就會感覺十分棘手。因為有堅實的碉堡擋著,他們不僅無法辨別機槍手的位置,還難以還擊。
藏在碉堡中的機槍手,都是從碉堡露出的射擊口進行掃射的。看到這的朋友可能會想,狙擊手不是可以做到遠距離精準射擊嗎?為什麼不讓狙擊手瞄準碉堡中的士兵進行狙殺呢?其實,不是他們不想這麼做,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敢。
世界名狙巴特雷,不僅精準度高,而且最大射擊距離能達到2500米。如果選好潛伏地點,對著碉堡來一槍,那不是把藏在暗處的機槍手解決了嗎?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首先,碉堡一般都是建在空曠的高地上,狙擊手就算想找一個絕佳的潛伏點,都找不到。平時執行任務的狙擊手,多半藏身于茂密叢林之中,如果再在身上插點葉子樹枝,一般人根本察覺不出什麼。但是在碉堡附近根本就沒有什麼叢林,貿然開槍,只會將自己置入危險之中。
其次,是因為碉堡裡其實還有很多待命的士兵,如果前面的人出現了什麼問題,後面的人會依次補上。狙擊手一旦開槍,很可能會被察覺位置,補位的人就會不留情面予以反擊。因此,狙擊手根本不敢輕易對碉堡下手。而且隨著現代軍事技術的提升,有的射擊口已經優化成了射擊孔的樣式,狙擊手很難瞄準目標。
有人可能也會問,既然打槍不行,拿炮彈炸過去總行了吧。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我們能想得到的,設計碉堡的人也能想到。碉堡的設計建造,一直都是以抵禦炮火攻擊為核心的,而且還隨著戰爭變化,不斷將碉堡的防禦能力升級了。有許多碉堡曾在二戰中大顯身手,至今仍保存完好。
其實,對付碉堡的辦法,很多時候都會選擇死守,以耗盡對方的耐心。一旦對方彈盡糧絕,就會按耐不住。但是實行起來也是一場持久戰,不然古人怎麼會說,戰場上易守難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