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眼少將摩西達揚:34歲當將軍,美蘇都佩服,卻差點讓以色列亡國

西方人眼中的亞洲各國里,有兩個國家的軍隊讓人不敢小覷,一個是以超大體量讓人無法忽視的印度;另一個則是5次以小博大,軍隊戰斗力被「五常」承認的中東小強以色列。

1948年,以色列在爭議聲中建立,建國當天就投入了「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軍隊也是邊打邊建,早期憑借少數職業軍人帶著民兵游擊隊跟阿拉伯正規軍開戰。

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說:「以色列從建立開始就沒有獲得過一天的和平。」也正因如此,以色列軍隊盛產實戰型將才,世界著名的「獨眼將軍」摩西.達揚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摩西.達揚的名字雖然很陌生,但是他戴著眼罩的海盜造型早已深入人心,達揚自己曾調侃:「我的外表可能會嚇哭孩子。」

這位將軍從營長干起,參與了四次中東戰爭,在20年內做到了以色列的參謀部長、國防部長等職,多次帶著以色列精兵以少勝多。

摩西.達揚戎馬一生,他早年跟著英軍打過二戰,以色列建國后又大戰阿拉伯人。達揚一生勝多負少,但在做國防部長時,卻因為一個失誤差點招致以色列的滅國,最后在反對派和民眾的懷疑聲中下臺。

那麼,摩西.達揚的軍事生涯是怎樣的?他在中東戰爭里表現如何?為何他在當上國防部長后會慘遭彈劾,最后去做了外交部長?

一、摩西.達揚:巴勒斯坦土生猛人

按國籍來劃分,摩西.達揚算是俄國裔,他的父母是俄國猶太人,在沙皇俄國瘋狂排猶的19世紀末移民到了巴勒斯坦。當時的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一系列的「基布茲」,即共產主義的集體農莊,摩西達揚的父母就加入了達加尼亞的基布茲,并在1915年生下了摩西達揚。

達揚幼年在基布茲內接受免費的希伯來文和英文教育,高中畢業后去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獲得了本科學位。當時的巴勒斯坦猶太人風氣尚武,所以達揚又在畢業后遠赴英國,上了英國坎伯利參謀學院,成為一名職業軍人。

達揚成長的時代已經是猶太復國主義風起云涌之時,歐洲和美國的猶太人紛紛前往巴勒斯坦,在當地劃出聚集區,并和當地的阿拉伯人產生了激烈矛盾。

巴勒斯坦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一向喜歡在殖民地搞混亂,所以鼓勵外國猶太人向以色列地區移民,并組建了以色列警察部隊保護聚集區。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當地人開始有組織地排猶,和猶太人屢屢發生流血沖突。

無奈之下,以色列人也開始組成武裝部隊還擊,兩方開始低烈度地爆發「內戰」。

在戰爭里,猶太人建立了自己的軍隊「哈加納」,這個民兵組織負責防御阿拉伯人的偷襲,保護城市和基布茲。 1929年,14歲的達揚就成為「哈加納」的童子軍,曾參加了一些小規模的戰斗。1935年,年僅20歲的達揚就成了殖民地警察部隊的一員,因為讀過軍事學院,他也在「哈加納」里升職,做了一名基層軍官。

達揚在「哈加納」里負責培訓士兵和指揮戰斗,是軍隊中的主心骨,他打起仗來身先士卒,在猶太民兵之中威望很高。后來達揚因為領導以色列人暴動,在1939年被英國人關押,坐了兩年牢。1941年,達揚被放出來參加了英軍,為英軍北上敘利亞的軍隊效力。

也正是在敘利亞戰場上,達揚被一顆子彈打碎了左眼眶,連骨頭都碎掉而無法安裝假眼,所以終其一生他都戴著一個夸張的黑色眼罩。

二、三次中東戰爭大獲全勝,「達揚計劃」名流千古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小打小鬧持續了幾十年,猶太人一直謀求建國,但直到二戰結束才有了轉機。

因為二戰里猶太人的經歷太過慘痛,聯合國批準了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誕生了。而英國卻在二戰里被打斷了腿,狼狽地逃出了以色列,留下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糾纏不休。

就在5月14日當天,在埃及帶頭下,約旦、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五個國家進攻以色列,要把這個猶太國消滅在萌芽階段。

當時的以色列一窮二白,國內只有一幫年輕職業軍人帶著民兵,總數一兩千人,而阿拉伯人有幾萬人,還開著飛機和坦克。無奈之下,時任以色列總理古里安只能破格提拔基層軍官指揮戰斗,年輕的摩西達揚就是在這場戰爭里嶄露頭角。

達揚出身于巴勒斯坦本地軍事組織,對小股部隊野戰造詣頗深,他指揮精銳的「第89營」繞過阿拉伯人的防線,突襲其后方公路上的運輸隊,多次讓阿拉伯聯軍產生動搖。 達揚的這種靈活戰術雖然不能取得決定性的效果,但是拖住了阿拉伯人的大部隊,為以色列爭取了寶貴的時間,被古里安視為神來之筆。

在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后,達揚得到了火箭般的升遷,從營連干部成為軍區司令,先后擔任南、北軍區司令,參謀部作戰部長,參謀長等職。 幾年后,34歲的達揚就獲封少將,成為以色列軍史上最年輕的將軍。

當然,一位30多歲的年輕將軍必會受到同僚的懷疑,達揚也不例外。

以色列在建國后不斷吸引全世界猶太人,其中包括各國參與二戰的軍人,這些人對達揚的能力表示懷疑,達揚也知道自己需要一場像樣的戰爭來鞏固地位。1956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英法在歐洲秘密回合以色列對埃及開戰,達揚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摩西達揚認為,以色列哪怕是在建國近十年后,軍隊的絕對實力也是不如阿拉伯國家的,但是為了生存,以色列別無選擇,只能跨出國門制造「安全區」。

達揚制定了一個夸張的「達揚計劃」,他把對埃及的戰斗分為三部分:

首先是傘兵出擊,直接空降到西南半島的埃及軍腹地撕開一個口子,然后是裝甲部隊馳援,穿插分割埃及軍隊。 而在戰役的最后,以色列軍隊不以消滅敵人或者占領土地為目標,而是要逼近蘇伊士河,制造埃及政府和軍隊的恐慌,讓西奈半島的埃軍成為無頭蒼蠅,這場戰爭就會勝券在握。

達揚的計劃在以色列國防部飽受爭議,很多人職責他紙上談兵,此舉會葬送大量精銳部隊。

達揚卻很堅決,他表示:「我并非不懂軍事,是你們不懂阿拉伯人。」

1959年10月29日,以色列開始出兵,400名以色列傘兵被空頭在了埃及米特拉山地區,并在山里挖掘戰壕堅守。

埃及軍隊果然調集重兵回援米特拉山,前線出現松動,就在這個緊要關頭,以色列裝甲部隊在達揚的指揮下越過邊境狂飆突進,西奈半島的埃及陸軍頓時慌了陣腳。

以色列人一路突破兩道防線,以軍穿破防線后不擴大戰線,也不抓俘虜,而是拼命往蘇伊士運河沖鋒,這反而讓埃及軍隊急得火上澆油,全力往后方去堵口子。最后以色列部隊打到蘇伊士運河,埃及在西奈半島一敗涂地。

第二次中東戰爭后,達揚讓整個以色列國防部心服口服,他在以色列成為國家英雄,連美國和蘇聯都對達揚的戰略表示佩服。但是當時以色列規定軍人在40歲退伍,達揚此時剛到這個門檻,他沒有選擇留戀權力,而是放棄了軍職前往越南做了個軍事觀察員。

60年代后期,阿拉伯人雖然經歷了兩次失敗,但元氣未傷,埃及總統納賽爾正在摩拳擦掌準備又一戰。就在這時候,達揚從越南帶著新的戰爭思想回國了,他驚訝地發現以色列國內沉浸在一片安逸中,對阿拉伯人的軍事威脅沒有緊張氣氛。

于是,達揚多次警告政府:「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人即將復仇」,但是新任的總理艾希科爾并不相信這種論調。

無奈之下,達揚親自前往西奈半島前線視察部隊,他一出現就引起了士兵們的歡呼。達揚留在了前線成為志愿兵,以色列怕軍隊下層發生嘩變,于是不得不把他調回軍隊高層,達揚于1967年再次執掌以色列軍隊。

三、驕傲是一種毒藥,放倒了摩西.達揚

1967年5月,埃及封鎖蒂朗海峽,并且在西奈半島大規模駐軍,以色列國防部長達揚和參謀們決定先發制人。達揚決定用空軍消滅阿拉伯人的空軍和防空雷達,然后再用步兵推平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如果進行得順利,這場戰爭會比第二次中東戰爭更加輕松。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偷偷派出200多架戰斗機空襲約旦、埃及、敘利亞,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

以軍3小時消滅了阿拉伯人的空軍,讓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失去懸念,最后以色列用6天時間結束了戰爭,打出了一場現代世界的奇跡之戰。

第三次中東戰爭后,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人都認為和平到來了,阿拉伯人失敗三次,已經無心也無力再戰。尤其是阿拉伯人花費幾十億美元,耗費十幾年心血打造的空軍全滅后,約旦、埃及、敘利亞等國都對以色列放松了口徑,甚至愿意承認以色列的合法性。

60年代末期,梅厄夫人成為以色列總理,她主導的內閣積極尋求以外交手段化解同阿拉伯人的矛盾,達揚作為國防部長也同意這種手段。

但猶太人低估了阿拉伯人光復國土的決心,最終導致了1973年「贖罪日戰爭」初期的慘敗。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粗心大意的以色列完全沒有應對措施,差點在前兩天被阿拉伯人滅國。雖然后期猶太人靠美國支援翻盤,但是開戰前期的巨大失敗讓全體以色列人難以接受,作為國防部長的摩西.達揚和國家總理梅厄夫人都遭到了彈劾。

最后,梅厄夫人帶著整個內閣辭職,達揚也辭去了國防部長的職務,從此告別了軍界。

達揚晚年曾評價第四次中東戰爭是「獅子打盹的時候」,以色列萬萬沒想到埃及和敘利亞有這樣的勇氣,在沒有強勢空軍的情況下放棄空戰,讓陸軍帶著防空部隊直接發起進攻,哪怕是他自己都不敢冒這種險。

達揚承認了以色列的粗心大意,而他是國防部長,要為此負起全部的責任。

晚年的達揚短暫地做過外交部長,曾參與了「戴維營談判」,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和平相處而努力。雖然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打了一輩子,但是在達揚等一輩老軍人的努力下,70年代后的以色列國和阿拉伯人的關系確有緩和。

戎馬一生的達揚多次負傷,并在晚年得了嚴重的心臟病,1981年,達揚因為心臟病去世,沒有任何遺言。據達揚的女兒回憶,父親晚年真心希望以色列能和阿拉伯世界握手言和,他打了一輩子仗,卻在心底里是個和平主義者。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