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校碩士到四個孩子的全職媽媽,十三月已經當了十年的「女超人」。
十年前,她正站在人生的岔路口,面臨著足以改變往后余生的兩個選擇—— 留在城市讀博,或是回家結婚生子。
但那個時候的她,覺得愛情勝過一切,于是研究生一畢業,就回家和男友結婚,還生了四個娃。
十年來,十三月遭受過很多人的質疑和嘲笑,他們說她這麼多年的書白讀了,不僅淪為生育機器,還是個沒有社會價值、沒本事需要靠老公吃飯的寄生蟲,整日呆在家里吃喝玩樂,虛度光陰。
她也一度懷疑過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還曾陷入深深的焦慮當中。
直到她前兩年去學心理學,才知道了「人要向內觀,而不是往外尋」,也漸漸明白——
我是厲害的,我是有價值的,我是獨一無二的,我既然讀書能夠讀那麼好,做媽媽自然一樣不會差!
于是,四個孩子生下來后,她幾乎事事親力親為。
連續母乳喂養五年、每天哄睡、接送上下學,家里家外都是她一個人在照顧。
辛苦是一定的,但回顧這十年,十三月收獲滿滿,也一直在成長,不僅獲得了獨自帶娃的本事,和持續學習育兒的能力,還能在不斷提升自己的同時,把家事操持得極好。
同時,十三月還順便把住了十幾年的家,在去年暑假重新裝修設計了一番。
64坪的房子,只花了142W,就被打理得宛如宮崎駿的童話世界。
十三月的家里,有一個看得見風景的入戶玄關。
推開入戶門,右手邊是一整面落地窗,在這里擺放一套桌椅,可以邊看風景邊喝茶,愜意極了。
瓷磚地板和墻面都沒有改動,只在靠近入戶門的一側定制通頂鞋柜,讓玄關功能更加完善與實用。
鞋柜對面是洗衣區,因為家里孩子多,十三月特意選擇了洗烘一體機,方便快捷,洗完可以直接烘干不必晾曬。
十三月最喜歡的空間,就是這個6坪的大餐廳。
站在餐桌盡頭朝房間內看,大部分家具都是她最愛的櫻桃木材質,溫潤又復古、和諧且溫柔。
墻壁是帶了點粉調的白色,干凈百搭又不會太單調,配上木質家具和生機盎然的綠植,整個空間清新又治愈。
餐廳的左邊是一排定制儲物柜,用來放雜物和生活用品。
右邊則是兩個成品餐邊柜,專門放咖啡機和各種精致的杯盤碗碟,美觀又實用。
餐邊柜的區域被布置得滿滿當當。
十三月很喜歡這種「擁擠熱鬧」的感覺,那些看似無用、可有可無的東西,構成了她完整且熱氣騰騰的生活。
兩盞壁燈、一盞台燈、一張綠色沙發、一個木質斗柜,用餐區左側靠墻的位置,被布置成了一處居心地。
平日里在這兒看看書、發發呆,舒適極了。
客廳9坪。在原本舊瓷磚的基礎上,鋪了一層實木地板,因為其原始層高有2.9米,所以即使地面高出2厘米,整體空間也不顯得低矮逼仄。
實木地板的顏色復古,腳感也很好,但是缺點是很軟、穩定性也不高,多層實木的穩定性更強。
十三月建議,如果預算充足,選擇柚木或橡木材質的會更好。
原始房屋中的回字形吊頂被保留下來,內嵌暖黃色燈帶,搭配主燈,夜里燈光亮起后的視覺層次感更加豐富。
由于十三月重新裝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四個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和學習環境,所以她舍棄電視背景墻,特意為孩子們做了兩面書墻。
沙發后側的書墻是半開放式,中間鏤空放了雙人沙發。
沙發對面書柜的是整墻形式。
柜體為杉木芯免漆板,柜門用的是灰玻,既能在視覺上顯得輕盈通透,又能防止書籍老化和落灰。
至于看電視的問題,只需要一個移動電視架就能解決了。
孩子們上小學后,十三月買了台電視回家,周末時候給他們看看紀錄片和動畫片,來獲取些課本外的知識。
有了電視架,電視也變得可以隨處移動,想在哪里看就在哪里看。
把電視移開后,沙發左側的角落又成了一處詩意的棲居地。
坐在沙發、地毯或單人座椅上,被陽光、微風和綠植包圍著,無論做什麼都自在愜意。
沙發前鋪設一塊地毯,但沒有擺放傳統茶幾,留足了空間供孩子們活動玩耍。
把餐桌移過來,客廳就成了孩子們的「書房」。
餐桌移走,再放個小茶幾,客廳便又成了「游樂場」,功能十分豐富。
十三月家里有一南一北兩個陽台,一個負責顏值與休閑,另一個負責日常洗曬工作。
南陽台與客廳相連,原始防盜窗被拆除后,用6+20A+6的斷橋鋁封窗,視野變得比之前開闊很多,還多了一個養花喝茶的好去處。
北陽台專門用來曬衣服被子,沒有做任何改動。
陽台側面做了一個鋁柜,用來保護洗衣機和烘干機,還能收納些清洗用品。
十三月的廚房已經用了13年之久。
雖然每餐做飯后,她都會把灶台和油煙機擦得干干凈凈,讓這里永久維持干凈整潔,但那個紫色的柜門,實在有些突兀礙眼。
終于,忍了很多年后,她把「死亡芭比紫」換成了清新的原木色。
常用的小件廚電放在台面最右側,擱板上則收納著做飯時需要隨手取用的物品。
每次看著夕陽余暉落在這些器物上,十三月都會覺得寧靜又美好。
主臥進門是個6㎡的衛生間,旁邊還有個小小的衣帽間,去掉這兩部分,睡眠區域還剩下20㎡左右,只能放下一張床、兩個床頭柜、一張椅子、一個斗柜和梳妝台。
雖然布置簡單,裝修時也沒有大改,但十三月還是通過改變墻色和軟裝,打造出了理想中的森系原木風臥室。
家具全部是櫻桃木的,溫潤又細膩,整體感很強。
窗簾、床品及軟裝以綠色和黃色系為主,生機盎然又舒適和諧。
主燈作為點睛之筆,選擇了造型圓潤的淺綠色款式,燈罩兩面透光,溫柔不刺眼,還能調節不同的光源,好看又實用。
床左側的飄窗台布置成休閑區,閑時坐在上面曬太陽,再擺上雅致的藤編托盤,喝一杯咖啡、看一本書,也能度過一段愜意的秋日時光。
床右側見縫插針地塞了一張長椅,臥室慵懶優雅的氛圍,一下子就出來了。
床尾處擺放著斗柜和梳妝台。
斗柜主要用來補充收納,T恤內衣褲襪子之類的薄款衣服、日用品雜物等,都可以分門別類收納其中,方便尋找。
八歲女兒的房間很簡單,但藏著可愛的公主夢。
墻漆是藕粉色,比較容易搭配家具,也沒那麼俗氣。
床是她在實體店自己挑選的,因為床頭上跳芭蕾舞的小女孩和胡蝶結,實在太可愛了。
為了搭配這張床,吊燈便選擇了又仙又美的南瓜造型,浪漫氛圍濃郁。
受限于面積,衣柜柜門只能用推拉的形式,來回開關不占空間。
床左側和對面分別是書柜和學習桌,顏色與材質都與整體空間保持統一。
兒子的房間只有2.7坪大小,但完美做到了整潔舒適和功能齊全。
一張1.35米的單人床、一張1米的書桌、一個衣柜、一個玻璃柜和兩個書架,足以滿足日常所需。
書桌其實有些小了,但兄妹四人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的大桌子上寫作業,方便十三月輔導和管理。
有人曾問過十三月,生四個孩子后不后悔。
當然不后悔。
對于十三月來說, 孩子們是她最寶貴的財富,照顧一家人確實辛苦,但也辛苦并快樂著。
但也有人質疑,說這樣的生活過于無聊,沒有價值也沒有意義。
可什麼才是價值和意義呢?
用十三月的話來講就是:「生活是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都由自己來定義,作為四個孩子的媽媽,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是我的職責所在,也是我的樂趣所在。」
十三月讀書的時候就是個宅女,現在當了全職媽媽依然不愛出門、不愛社交、不愛逛街、不愛喧鬧,就是喜歡呆在家里照顧家庭。
作為一個全職媽媽,她無疑是滿分的,能把平凡又普通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當然,十三月也沒有放棄提升自我價值。
她每天都會看書,學習,運動,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們也會跟著一起做,養成了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
所以說啊,我們的價值,不需要別人去定義,自己認可自己、悅納自己,就會活得豐富且有力量。
生活的模樣也有很多種,在當下的選擇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那便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