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德國投降,英美和蘇聯作為占領軍控制了納粹德國全境。
在德國境內的一些武器工廠和研究中心,美蘇發現了大量德國未完成的武器研究,包括飛行器、坦克、飛彈、化學武器等。
在德國措森的坦克工廠,蘇聯人找到了一種巨型坦克的殘骸,這種坦克的殘骸都有3米多高,一個炮塔重達50多噸,連一般的坦克都拖不動。
蘇軍找來德軍工程師辨認,工程師說這就是元首的秘密武器之一「鼠式坦克」。
一向嚴謹的德國人居然把如此巨大的怪物稱為「老鼠」,蘇軍都被逗笑了。
之后,「鼠式坦克」的殘骸被蘇軍原地修復,里面的裝置雖然沒了,但是外殼已經非常唬人。
據德國工程師介紹,該武器全重超過188噸,約等于6輛T34坦克,3輛虎式坦克。
該坦克不僅有兩輛已經下線,還有10輛在流水線上制造,蘇軍不禁感嘆,沒在戰場上見識這種武器的威力,也是一種遺憾。
其實,二戰各國都有超重量級坦克在研究,蘇聯的KV4,美國的T95,日本的O1等, 但是都沒有德國「鼠式」這麼瘋狂。
「鼠式坦克」在二戰后屢屢被拿出來議論,納粹元首為什麼要下令制造這種巨型坦克?該坦克又是怎麼設計制造的?
甚至于,如果「鼠式坦克」真的出現在二戰的東線,將會有怎樣的表現?
1941年夏天,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入侵行動——巴巴羅薩計劃開始了。
德國及其仆從國發動500多萬人,在幾千公里長的蘇聯邊境線上殺來,蘇軍起初全線潰退,直到一兩個月后才有像樣的抵抗。
德國人信心滿滿,以為蘇聯也會像法國一樣轟然倒塌,但是他們低估了蘇聯人民的決心。
面對德軍的裝甲集群,蘇聯也拿出了像樣的武器——T34坦克和KV1坦克來到前線,當時德國的三號、四號坦克在蘇聯坦克面前也沒有優勢。
尤其是KV1坦克,它110mm的重甲讓德軍欲哭無淚,德軍坦克看到KV1無計可施,前線除了88炮以外誰也奈何不了這種巨獸。
「裝甲部隊不給力」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德國國內,德國開始思考制造更強大的坦克以應對蘇聯裝甲兵。
就在這時,從北方集團軍群傳來消息,他們抓到了一些俘虜透露,在列寧格勒的基洛夫工廠,有一種重達100噸的坦克正在設計制造,這一消息可嚇壞了納粹元首。
這種100噸的坦克,就是胎死腹中的KV4重型坦克,蘇聯人在1941年啟動設計,要求能抵擋大口徑反坦克炮的攻擊。
納粹高層當時的心情都很沉重,德國在莫斯科戰役里失敗,唾手可得的莫斯科居然擋住了德軍精銳的中央集團軍群。
納粹元首聽到蘇聯在制造巨型坦克,他害怕德國裝甲兵會因此失去優勢,于是召集軍工部門開會,叫來德國幾個優秀的設計師要拿出一個應對方法。
世界著名的車輛設計師費迪南德.保時捷面見納粹元首,他接下了這個「超級坦克」的任務,當聽到這個坦克要超過100噸時,保時捷自己心里也沒底。
1942年夏天,保時捷拿出了自己的設計圖,當時設計的坦克重量約在120噸-130噸,但是軍方對此不滿意。
后來經過修改,在1943年初,「超級坦克」的重量增長到了180噸,這個數字在世界范圍內絕無僅有。
當時德國在東線的戰爭陷入泥潭,納粹元首正為此頭疼, 當180噸的坦克方案出現在他面前后,他立刻下令推行制造。
這種巨型武器能不能打仗先另說,德國當時遭受重創,需要這種龐然大物來振奮人心,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如此巨大的坦克,早期在德軍軍工部門的代號是「猛犸」,但后來情報機關對此擔憂,覺得敵人一猜「猛犸」就是個巨型陸上武器,不利于保密。
于是,「猛犸」被改名為Maus「老鼠」,這樣敵人就猜不到這到底是什麼東西了。
1943年春天,保時捷設計的「鼠式坦克」做了個模型讓納粹高層觀看。
這種武器長10米,寬3.7米,高3.6米,計劃使用150mm主炮,正面裝甲和側面裝甲都要超過200mm,讓任何盟軍的反坦克炮都無法擊穿。
在觀看了模型,聽取了參數后,一些軍官已經表達了擔憂,這麼重的東西,行動肯定不便,在戰場上怎麼打仗呢?
坦克可不是堡壘,是要穿插,要奔襲的。
但是元首不管這些,他下令趕緊制造這種武器,爭取在年內投產。
元首發了話,保時捷不敢怠慢。
1943年12月,艾克特公司就制造出了「鼠式坦克」的樣車底盤,大眾公司進行了試車。可這台坦克太大、太重了,以至于傳統坦克底盤的技術無法驅動。
費迪南德.保時捷只好把以前自己「電傳動」的廢案拿出來用,用汽油機發電,然后用電動馬達帶動坦克運轉。
最后加上水泥制造的炮塔,這個180噸的怪物全速狀態只有每小時25公里,越野速度甚至只有每小時15公里。
但是起碼它動起來了,這就代表著希望。
德國人最后在1944年造出了兩輛「鼠式坦克」的試驗車,取名V1、V2。
其中V1比較稚嫩,就是為測試底盤的性能而造的。V2在1944年春天下線,這台「鼠式坦克」基本是完全體了,炮塔和底盤都有。
但是因為重量問題,主炮變成了128mm口徑,旁邊有一門75mm的副炮,頂上還有機槍,炮塔四周有射擊孔。
歸功于保時捷博士的設計和邁巴赫提供的發動機,「鼠式坦克」的各項指標基本合格,就是這個行駛速度完全不敢恭維。
V1的速度還能跑到每小時25公里,V2就死活過不了20公里,只能用每小時十幾公里的速度慢慢爬,而且每150公里就得加油,一次2000多升柴油。
更尷尬的是,該坦克188噸的重量帶來很大的運輸問題,火車拉它都費勁,要是自己跑,過橋是不可能的,歐洲幾乎沒有能過「鼠式」的橋,更別提戰時臨時搭建的簡易橋梁。
保時捷博士最后拿出了辦法,直接讓「鼠式」潛水,在坦克前方設計了一個六米多的大煙筒,過河的時候直接下水,煙筒提供空氣給坦克,硬趟過去。
如此費勁的設計,既顯示出了德國設計師們的高超技藝,也顯示出了這種武器的奇葩。
但這個設計也被軍官們吐槽,哪怕是幾十噸的坦克,在過河時也會有陷入淤泥的危險,這種188噸的怪物下水,基本就是讓坦克兵去死。
當時已經是1944年,蘇聯反攻到了東歐,德軍坦克部隊被蘇聯坦克軍追著打,哪有功夫部署這種笨重的武器呢?
直到1944年,元首還對「鼠式坦克」抱有希望,曾計劃制造100多輛放在東線試一試成績。
但是因為盟軍的大轟炸導致的工業減產,以及石油的匱乏,德國沒有資源生產這種龐然大物了,「鼠式坦克」最終沒能出現在戰場上。
諾曼底登陸后,納粹高層曾想把這種武器放在西線當做火力支點,下令制造10輛「鼠式」去前線,但是還等造完,德國就戰敗投降了。
在戰爭的最后,德軍本想把這兩輛重金打造的坦克開走,但奈何「鼠式」的速度太慢,很快就被蘇軍追上。
最后,德軍奉命把兩輛「鼠式」的原型車炸毀,以免被蘇軍俘虜。
但這種坦克本身太過厚重,連破壞它都很困難,德軍用炸藥炸毀了兩輛坦克,可V2號的外殼基本完好。
蘇軍到來后,把兩輛坦克的零件組合了一下,組裝出了一台鼠式。「鼠式坦克」被蘇軍稱為「無用的巨人」,它真的很大,幾乎有兩層樓高,站在它旁邊能感受到壓力。
在看到這種龐然大物后,蘇軍也非常好奇它的性能,就把鼠式運回了蘇聯去測試。
測試結果顯示,鼠式除了跑得太慢之外,還有兩個致命缺點。
第一是太耗油。這種坦克的油箱有2700升,全加滿就跑個150公里,每公里要18升油,蘇聯這種產油國看了都皺眉,更何況后期一滴石油都沒有的德國。
其次,是防御設計不合理。
「鼠式」的防護力非常強,正面240mm的裝甲天下無敵,當時任何反坦克炮都無法擊穿。
但是它的頂部裝甲只有120mm,俯沖轟炸機一顆重磅炸彈就能敲開,這種坦克在地上慢吞吞地挪動,飛行員簡直像在打靶。
「鼠式坦克」如果重量在100噸上下,大概還有走上戰場的可能,但是因為納粹的「放衛星」,直接把該武器增加到了188噸,成了個軍工挑戰自我的「作業」,對戰爭毫無價值。
蘇聯人后來把「鼠式」開到了庫兵卡坦克博物館,現在它還在那里接受游人的檢閱。
縱觀二戰末期德國的一些「超級武器」,除了V系列飛彈和噴氣飛機這種空中武器有劃時代意義,陸上武器不僅沒有進步,反而倒退了。
輸急了的德國急于翻盤,瘋狂給武器「加參數」,制造出又大又無用的怪物,「鼠式」和后來的E75、E100等武器都屬于此列。
藝術家出身的納粹元首喜歡夸張的想法,要求軍工拿出超越時代的造物,這種「奇跡」主義在建筑上是一種美學,但是在武器制造上,著實是一種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