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岳台北的家:近山靠水的世外桃源,戶外浪子的人間天堂
順利成團然后告別「披荊斬棘的哥哥」,張震岳回到了台北,因為想兒子。
人人都知道張震岳年輕時候是反叛的浪子,很有點阿美族的野和狂,用李宗盛的話說,情史可以寫足30頁。披哥里的他,對音樂追求精益求精,最重要是不是「有趣」;音樂之外則是一副「得過且過」的松弛態度,在宿舍里搭賬篷,去酒店樓下玩滑板,和廣場舞大媽「搶地盤」,經常一連幾天穿著同一套衣服……
張震岳說,他的日常就是「普通老北」(老伯),他看中的生活也不是物質至上。有了小孩之后,張震岳一家從台北市中心搬到了市郊一座茶山旁的獨棟小樓。
推開大門,是一個通透明亮的空間,客廳、廚房、餐廳全部打通、沒有隔斷。
玄關的墻面上掛著阿岳最愛的沖浪板,五顏六色的板子襯著白磚墻面,好看得像一副畫。作為一個在宜蘭的小漁村出生長大的小孩,沖浪是張震岳最喜歡的戶外運動之一。
有時候,張震岳會把玄關布置得有些阿美風情,然后在家遛狗、帶娃、放空。
走過玄關,是開放式廚房。玄關和廚房之間用一個黑色大立柜做分隔。
白色大島台上堆滿了雜物,一家人不那麼正式的餐點都是圍坐在島台上解決的。
有時候張震岳回家晚了,家里給他留的飯就放在島台上。坐在高腳凳上一邊熱一邊吃,阿岳真是很接地氣了。
島台后方放著一張六人木質餐桌,也被堆滿了雜物,大多是張震岳的各種戶外背包和旅行箱。
徒步和露營也是阿岳喜愛的戶外運動之一。有時候是他一個人帶著狗狗,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山里或小溪邊待上半天。
有時候他會帶著兒子一起散步爬山釣魚,遇到難走的地方,就把兒子裝在背包里,等過了這段路再把他放下來。
全家出門的時候,張震岳會開上自己的房車,小小的QQ的,紅白相間,耀眼又跳躍。
張震岳的工作室在二樓。雖然也是開放式的空間,但被巧妙地設計成明暗兩個部分。
右側的「暗空間」只要拉上窗簾,就像一個黑匣子,有一種靜謐隔絕的美。兩面收納壁柜滿滿當當地放著各種文件箱和音樂器材。
左側的「明空間」則更像一個室內觀景台。擺上露營椅和竹制小茶幾,從無框窗看出去,窗外一片青山綠意;就算人在家中,也能一秒切換為露營模式,感受山野的自由與愜意。真是令人羨慕啊!
一直以來,張震岳都有一個放蕩不羈愛自由的靈魂,他善于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比重,認為生活養分的匱乏,絕對會影響到創作或表演的質量。他的名言是:沒有錢再賺就好,生活質量必須要顧好。我沒有超跑,但我有露營車跟越野車;我沒有奢侈品和名表,但我有碳纖維的輕量化賬篷。
當年在縱貫線,一整年都在巡演,張震岳說那是自己被榨干的一年,生活完全被工作塞滿。后來縱貫線解散,張震岳跑回宜蘭老家盡情玩樂了大半年,每天就是沖浪、開機車、瞎轉,包括買菜。
在張震岳的家里,有一個角落專門放置他的戶外裝備,大到背包、沖浪板,小到露營燈、戶外飯盒,固體燃料……都被他收拾得整整齊齊。
在披哥里,張震岳有段金句:上坡要努力,下坡要開心。如今48歲的他正開心地享受著自己的「下坡路」。
搬到茶山旁邊后,他申請了執照做農民,主要經營果園產銷檸檬。為了拍好綜藝,他在長沙還考取了農用三輪車駕照。
當周圍越轉越快,張震岳反而慢了下來,去上山、去下海、去親近世界、去感受自然。他說大自然教了他很多事情,他只想把學到的做成音樂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