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手,自從步槍發明以來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成為特種作戰行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躲在暗中狙殺關鍵人物,如同古代的刺客一樣,狙擊手在很多戰爭中都有著決定性的關鍵因素。
在漫長的戰爭歷史中,許多國家都誕生出著名的狙擊手,特別是二戰中德國和蘇聯都有眾多王牌狙擊手,例如狙殺至少242名敵軍的蘇聯瓦西里·扎伊采夫、擊殺345人的德軍頭號王牌馬豪斯·海茨瑙亞等等
▲「白羽毛」卡羅斯·海斯卡克擊殺93人以上
他曾用裝瞄準鏡的M2重機槍擊殺2286米的敵人
美國在越戰中也出現了諸如「白羽毛」等著名狙擊手,即使是輕武器較為落后的中國,也在朝鮮戰爭中出現了張桃芳這種擊斃200多人的神槍手。而日本兵一直以槍法精準著稱,但為什麼卻沒有出現王牌狙擊手?
▲右上為日本狙擊手形象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狙擊手需要幾個基本素質,首先要槍法好,日軍在二戰中射擊水平普遍較高,因為日軍在射擊訓練上對精度有著近乎變態的要求,以關東軍為例他們要求對300米外的伏靶(只有人頭和雙肩),不僅5發子彈要全部擊中,而且還至少要有三發是集中在一個拳頭大小的面積上。
▲日本新兵訓練
達到這個程度后,就是限秒射擊。最初是限在4秒以內擊中300米外不知從哪里露出來的靶子,其次是限2秒。這也做到后,就戴上防毒面具快跑30米,接著進入限秒射擊。如果完不成就會遭到老兵的毆打和訓斥,并且打不中就不準吃飯!按照這個標準訓練出來的日本士兵,幾乎人人都是狙擊手。
那為什麼日本還是沒有王牌狙擊手?
▲二戰中的日本狙擊手
狙擊手的第二個要素是頭腦靈活,能有效的隱藏和偽裝自己,被發現后能夠安全的撤出陣地。一個成功的狙擊手在射擊敵人之前,一定會提前規劃好了自己的撤退路線。在很多狙擊手冊中,都不提倡狙擊手爬上樹或者高塔這種雖然視野好,但不容易撤離的狙擊點。(拯救大兵瑞恩中的那位左撇子狙擊手就是這麼死的)
▲正在爬樹的日本狙擊手
這有違狙擊手的常識
但是日本在二戰中后期的不斷潰敗,東南亞和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普遍開始和神風特攻隊一樣采取一種「絕望戰術」,他們的狙擊手把自己綁在茂密叢林中高高的大樹上,專門狙殺中國遠征軍和美軍,這些日本狙擊手把自己綁在樹上是為了保證即使中彈受傷也不會從樹上掉下來,仍然可以繼續戰斗直到死亡。根本沒想過要逃走,也無法逃走。
▲上樹視野確實很好
當年曾狙殺了大量潰敗中的遠征軍
他們把大樹當成固定狙擊點,接班的狙擊手會爬上樹替前一位松綁,然后讓對方再把自己綁起來才會離開,這種戰術非常瘋狂。后來發現日軍這一規律后,在戰斗和行軍中只要發現前方有高大的樹木,美軍都會先用機槍掃射一遍。有時便會從樹上掉下來一個日軍,然后被繩子懸在半空中。
▲蹲在樹上的日本狙擊手
日軍狙擊手還有一種戰術叫「敵后堡壘」,就是挖一個簡單的單兵坑,日本兵一到兩人躲在里面,上面放上偽裝蓋,當中國遠征軍或者美軍進攻時并不開槍,而是等到軍隊經過后,再從背后突然開槍,使軍隊前后受挫被迫撤退。但軍隊撤退時,肯定會先解決掉這些背后的「敵后堡壘」。所以基本上也是一種「自曝戰術」。美軍經常會用手雷或噴火器一鍋端。
也正是因為如此,日本雖然有很多槍法出色的狙擊手,但是他們基本上都沒能活過幾場戰斗便會陣亡,珍貴的狙擊手在日軍手里就像抽紙一樣被當作一次性用品消耗掉,也正是因為如此,狙殺大量敵人的日本狙擊手無法將實戰中總結的狙擊經驗傳授給下一代新兵,所以整個二戰下來,日本基本沒有出現什麼王牌狙擊手,即使有,也沒等他們發揮出來就掛了。
▲其實西蒙還是一個優秀的突擊手
狙擊時他經常還會背著一把索米沖鋒槍
于此相反,世界頭號狙擊手「白色死神」西蒙·海耶在蘇芬的冬季戰爭中,取得了擊殺至少505名蘇軍士兵最高戰績,就是因為他非常善于偽裝和撤退的游擊戰術。在漫天的白雪中,他經常穿著白色的偽裝服,背著雪橇,狙殺穿著棕褐色制服的蘇軍。開火后冒出的硝煙在白雪中也無法被發現。一擊得手后,西蒙就會立刻滑雪橇迅速撤退。因此他成功活到了戰后。
保存自己為前提,然后才去殺死敵人。這才是優秀的狙擊手應該擁有的技巧和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