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特種部隊有很多,戰斗力排名靠前的主要有四支,分屬不同的部門,他們分別是格魯烏、信號旗、SSO與阿爾法。
而阿爾法小組,算是這四支部隊里面最為特殊的一支。阿爾法現在不由軍方管轄,而是隸屬于國家安全委員會。
由于弗拉基米爾·普丁在當選總統之前曾做過克格勃官員和FSB主任,所以阿爾法小組可能是他目前最青睞的一支特種部隊。
現今,阿爾法部隊的規模維持在700人左右,其中就包括若干小分譴隊,以及一支250人的精銳部隊,這些人都是從克格勃眾多優秀干員中遴選出來的。
這是一支齊名信號旗、海豹的戰隊,歷史悠久,但威名不減。
那麼,阿爾法小組到底是支怎樣的部隊?它成立至今的戰績都是怎樣的?如今的阿爾法小組是個怎樣的狀態?
阿爾法小組,是蘇聯克格勃在1974年組建的一支特種部隊。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反恐單位之一。
它曾是蘇聯的反恐和反分裂擔當,蘇聯解體之后,歸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領導。
雖然外界對其主要指令的確切性質知之甚少,但根據推測,該部隊是在俄羅斯最高政治領導層的直接控制和批準下授權行動的。
阿爾法有一支姊妹部隊,叫做「V」局(Vympel),后者的正式任務是保護俄羅斯的戰略設施。阿爾法的專業重點是反恐,V局則更側重于核安全。
阿爾法的精銳部隊有250人,要想加入他們,首先身體素質要達到空降兵的標準,年齡在25到27歲之間,必須受過高等教育。
干員們在經歷跳傘、潛水、射擊等一系列訓練后,個個變得身懷絕技,不管是哪國的載具和武器他們都樣樣精通。像連續做兩百個俯臥撐、看東西過目不忘,這些都是他們的基本功。
阿爾法特種部隊的「首秀」,是1979年的美國駐蘇聯大使館劫持事件。
當時,一名恐怖分子帶著炸彈闖進美國駐蘇聯大使館,要求美國政府給他提供政治庇護,否則就引爆炸彈。
阿爾法小隊臨危受命,一個漂亮的出擊,歹徒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就被制服了。
如果說,完美化解這種無組織的、自發性的、個人的犯罪事件,還不足以證明阿爾法小組的優秀。那麼,對阿富汗總統府聯合斬首行動,就是阿爾法部隊的經典舞臺秀。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前夕,蘇聯高層命令上校參謀長科列斯尼克在兩天內想出一套攻克阿富汗總統府的作戰方案。不僅要神不知鬼不覺地打掉阿明,還要順手端掉九個重要目標。
由于這場行動需要迅速深入敵后,所以不能讓太多的人去,最多五百人,而即將面對的總統衛隊卻有2000人。
沒想到,參謀長根本不慌,表示自己沒啥特殊要求,只要把剛組建不久的阿爾法小組借他一用,即日就能拿下阿明。
這場行動代號「風暴333」。
12月27日夜間,斬首行動開始,30余人的阿爾法小組在大部隊的掩護下運用中央突破戰術,外科手術般地整垮了總統府的最后一道防線。
戰斗開始僅43分鐘,干員就突入了阿明的房間。眼前的阿明早就被嚇破了膽子,穿著背心短褲蜷縮在一旁,瞬間被阿爾法干員打成篩子。
領導人一死,阿富汗政府軍立即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各自作鳥獸散。至此,阿富汗局勢一片混亂,主要抵抗力量也都轉入游擊。
這是阿爾法的經典之戰,只是這次行動卻充滿了不道義,奈何軍人的使命,就是聽令。
或許是自責,或許是不再對政治行動熱衷,自那之后,阿爾法很少再參與這類政治性行動,小組一度被雪藏。
轉眼,就到了十二年后,蘇聯解體,阿爾法小組被俄羅斯聯邦政府繼承。
此后,他們參與了1994-1996年的第一次車臣戰爭,也活躍于1999年開始的第二次車臣戰爭以及隨后的北高加索平叛。
2000年,阿爾法小組逮捕了車臣指揮官薩勒曼·拉杜耶夫,又相繼在2001年和2005年干掉了阿爾比·巴拉耶夫和阿斯蘭·馬斯哈多夫兩位車臣骨干分子。
然而,阿爾法小組雖然參與過很多反恐行動,但最為人熟知的還是「失敗」的那兩回。
2002年10月23日,40個車臣恐怖分子闖入莫斯科文化宮大樓劇院,把里面的八百多名工作人員和觀眾劫為人質。
他們要求俄羅斯聯邦政府承認車臣獨立,否則撕票。
事發后,阿爾法小組接到總統密令,第一時間前往現場解救人質。他們事先查看了莫斯科劇院的工程圖,但發現那里易守難攻、牢不可破,很難在不被車臣分子發現的情況下突入。
因此,他們想出了一個「好主意」,那就是把無色無味的麻醉氣體灌入通風口,蕩進劇院里面。把里面的人都迷暈了,然后再讓小隊干員往里沖。
計劃如期進行。
最終,恐怖分子全被阿爾法小組突突了,俄軍無一人傷亡。可是卻有一百三十多個人質因為吸入麻醉氣體過多,用藥過猛不幸去世。
除此之外,這場行動的后續搶救工作也十分離譜。醫療人員把昏迷的人質平躺著放,導致他們的氣管被舌頭堵住,給活活憋死了。
阿爾法小組因這次行動的失敗而飽受爭議。但阿爾法表示自己也很無奈啊,你讓我殺人我最擅長,但要讓我救人恐怕就有點難度了。
自此,草菅人命的「俄式反恐」就成了軍界新詞。阿爾法小組的「好主意」,也因此成了「餿主意」。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行動中使用的氣體是軍方秘密研制的,其成分至今沒有公開,阿爾法小隊也是得到高層授意后才使用這種氣體的。
把軍用麻醉氣體用在反恐救援上,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并不是說阿爾法小隊戰斗力不行,而是俄羅斯高層過于相信這種氣體,才釀成了這場悲劇。
阿爾法小組也委屈表示:我們事先也不知道這麻醉的威力比我還能殺,早知道就不用它了。
阿爾法的另一次「失敗」,發生在2004年。
當年的9月1日知識節,俄羅斯南部北奧塞梯自治共和國,32名車臣恐怖分子闖入別斯蘭市的一所中學,將1128名師生劫為人質。
這次,阿爾法和信號旗這兩支老牌特種部隊一起進行解救行動。
信號旗原先也是隸屬于克格勃的一支特種部隊,蘇聯解體后劃分給了聯邦保衛局管轄。
從俄羅斯時代開始,幾乎在所有任務中,信號旗特種部隊都是扮演著一種陪襯的角色,這次出面也是為了給占主導地位的阿爾法打下手。
行動開始前,按老規矩,阿爾法指揮官搞到了學校的工程圖,以便規劃作戰路線。
結果翻開一看,發現恐怖分子可真會挑地方———別斯蘭中學內部布置寬敞,對外視野開闊。恐怖分子這邊只要派幾個人到窗戶邊守著,就可以把校外的風吹草動盡收眼底。
人家莫斯科劇院好歹是封閉空間,可以先灌麻醉氣體再施救,可這所學校的通風條件太好了,生化計劃肯定實施不了。這下可就難搞了。
指揮官看了看直搖頭,但不管怎麼樣,先穩住局勢再說。
因此,兩支部隊一合計,決定先派人跟恐怖分子談判,以爭取時間。
可真到談判的時候,又出事了。
別斯蘭位于高加索地區,這里民風彪悍,蘇聯時代就是重要的兵源地。在這里,只要是個男的基本都在部隊待過。
這班人一聽說自己的孩子被劫持了,二話不說,抄家伙就上。
恐怖分子站在窗戶往下一看,校門口密密麻麻地擠滿各路壯漢,人手一挺AK,比室內籃球場的人質還多。恐怖分子的神經全程保持在高度緊張狀態,兩邊沖突一觸即發。
好巧不巧,恐怖分子埋的一顆炸彈因為引信故障突然爆炸。里邊的恐怖分子不知情,以為是外邊的阿爾法小組強攻了,就開始胡亂射擊。
家長一看,里面開火了,這還得了?義無反顧地就拿著槍就往里沖。
眼看校里校外亂成一鍋粥,阿爾法和信號旗也顧不上什麼計劃不計劃了,只好硬著頭皮也上。
這場戰斗沒有秩序沒有指揮,后面是家長的子彈、前面是恐怖分子的子彈,阿爾法和信號旗被夾在中間。
整場戰斗下來,32名恐怖分子當中除了一個被活捉之外全部被擊斃,代價是三百多名人質在爆炸和槍戰中喪生。
經此一役,俄羅斯特種部隊顏面盡失。但阿爾法小組只能再次吐槽:我冤啊,家長們太勇猛了,我們甚至沒機會出場。
阿爾法的失敗令普丁痛定思痛,決心進行軍事改革。
在吸收了阿爾法小組的教訓后,2013年,俄羅斯組建了一支完全參照西方樣式的特種部隊,也就是著名的SSO特種部隊。
作為現今俄羅斯最高級別的三棲特種部隊,SSO的裝備、理論、管理全部向美國特種部隊看齊。從頭到腳除了臂章是俄羅斯的,其他方面跟美國人沒兩樣。
并且,不同于阿爾法,SSO這支部隊由國防部直接管轄,有更科學的指揮體系。
如今回顧阿爾法的時代,在SSO還沒出現之前,并不是阿爾法太弱,而是俄羅斯的反恐局勢過于復雜,難度也是地獄級的。
縱使阿爾法屢立奇功,有多麼輝煌的過去,也難免會被近年來的失敗遮住光彩。任何事物終究是要與時俱進的,俄羅斯未來的特種作戰還得看那些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