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后,日本為快速「恢復人口」,想出了一個妙招,蘇聯曾效仿過

戰爭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對社會制度的沖擊,對社會文明的新一輪毀滅,更帶來了那數不清的人員傷亡。我們甚至可以想象出那一位位,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在一場場戰爭中奮勇殺敵,甚至是獻出自己的生命的勇士們在戰場上的場景。

在歷史的長河里,回顧所有的歷史戰爭,涵蓋面危害性最強的當之無愧是二戰時期,其中日本在此次戰役中損失慘重,這次戰役使得他們失去了大量人口。但很快日本在采取了措施之后扭轉了局面 ,那麼是什麼措施?這項措施帶來了什麼成效?在他國創新實施起來是否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戰的爆發給各地帶來了不小的災難,兩顆原子彈就導致了日本十幾萬人的傷亡。可以說戰爭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場無妄之災,造成的將會是不可逆的災難,所以無論是處于上風的還是處于弱勢的,雙方都是輸家。二戰后,日本為快速「恢復人口」,想出了一個妙招。

日本二戰后生育率爆發

二戰過后日本人人口大幅銳減,一度導致人口比例嚴重失調,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公民的婚娶率大幅下降,這就導致出現了一種大批次的女性沒有婚配的現象。因此為了解決這種現象,日本政府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政策,在這個政策的作用下,日本一度成為全世界生產率最高的國家,越來越多的孩子誕生。

這個成功扭轉局面的政策是什麼呢?答案是降低女性的法定結婚年齡。要知道結婚的唯一不可缺少的門檻便是法定結婚年齡。降低法定年齡,這一項措施可以說是一項普通常見的舉措,可以在多個國家執政歷史中都能查閱到,例如蘇聯,越南。但是既然那些國家實施的措施是相同的,為何他們不能成為世界生子最多的國家,反而是日本做到了?難道是因為不同國情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在降低女性法定年齡上,將年齡的界限下調的幅度大。日本政府出台的政策規定女性法定年齡是13歲。13歲遠遠低于其他國家,這也是他們超越其他國家最主要的原因。要知道在大多數的國家里13歲的花季少女大多享受著讀書的樂趣,在父母膝下承歡的年紀,而日本13歲女孩卻在承受著繁衍后代的責任。

在歷史的長河里女子早婚的現象不能說是罕見的,,但古人對于早婚的界限年齡是十五歲及以后。與之相比,雖然日本降低女性法定年齡的措施能很大程度上幫助日本在二戰之后利用較少的時間恢復人口,進而使得日本整體的經濟水平恢復速度變快,但是它確實拿女性的幸福生活進行兌換的。

同樣的,經歷過二戰后的國家大都是損失慘重尤其是在人口方面。要想發展經濟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人力的缺失將意味著所有計劃將會被擱置,國家的綜合實力不斷地滯后不前,一些被延誤太久的任務最后都不了了之。

所以在這樣嚴重的社會不良后果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了像日本一樣,為了增長人口數量,將女性法定年齡下調這樣的措施。像蘇聯,蘇聯采取了與日本政府一樣的舉措但是不同的是蘇聯對于女性的要求沒有那麼苛刻,他們將女性法定的年齡設置成16歲,雖然十六歲這個年齡并不算太晚,但與日本兩兩相比較,對于大多數女性而言后者無非是最幸運的。

蘇聯除了在年齡方面設置較晚之外,還花費大量的力量去實現了教育和醫療免費。可以說,蘇聯實施的兩個免費都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首先是教育的免費化,教育是最偉大的民生工程,是面向未來的偉大事業,教育免費化為國家文化建設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新生儲備力量。

其次是醫療免費,要知道現在仍存在大批大批的人看不病吃不起藥最終病死的現象,蘇聯能實施醫療免費不得不說確實是誠意滿滿,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減輕對整個社會的傷害,尤其對女生的傷害。這是日本遠遠不能比的,日本學習蘇聯的做法,在完成人口恢復的總任務時同時也兼顧盡最大的力量降低對部分人的傷害,將傷害降到最小值。

日本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生子最快的國家,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對女性法定年齡之外,還懂得「借力」。借誰的力?外國的勞動力。引進來走出去,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所以說我們要懂得向他人尋求幫助。日本人聰明就聰明在他認識到了這一點,懂得引進外國大量勞動力,填補國家勞動力不足的空缺。

誠然,在我們這些長期處于和平時期的人看來,日本人為達目的,犧牲大多數女性的幸福生活令人費解,但是我們無法否認的是日本所執行的措施,確實取得了無法跨越的高度,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用戶評論